臘月山茶花節

臘月山茶花節

臘月山茶花節是彝族山茶花節習俗,寒冬臘月,當祖國的北方還是冰天雪地,銀裝素裹的時節,彩雲之南滇中明珠楚雄紫溪山已是春意盎然。素有山茶花之鄉美稱的楚雄紫溪山,漫山遍野的山茶花競相綻放,奼紫嫣紅,獨具一番景象。每年臘月二十二日這一天,楚雄市的彝族就要過一年一度傳統的山茶花節。過山茶花節這一夭,人們從四面八方匯集到紫溪山山茶花盛開的“紫光湖”邊趕茶花會,賞花會友,跳歌對調子。同時還要進行彝族傳統的鬥牛、爬刀桿、打陀羅、抓石子等傳統民族體育項目比賽。彝語把這一重大節日稱之為“羅維魯吱嘎”。

簡介

一到節日,彝家的“作買列作②”穿上自己親手繡制的民族服飾,身挎美麗的繡花包,打扮得漂漂亮亮,三五成群,陸陸續續地來到會場。她們嘴裡含著一片蕉子樹葉③,吹著優美動聽的山歌小調。不甘落後的彝家“阿呢蘇列作④”穿著漂白民族對襟衣裳,黑領褂,挎著三弦,吹著笛嚕,早早起身,路上還要采上幾朵艷麗的山茶花藏在懷裡,來到會場,準備戴給自己心上人。

臘月山茶花節臘月山茶花節

準備參加鬥牛比賽的選手,一大早就把自己的“呢羅奔⑤”餵得飽飽的。他們趕著牛,唱著“阿蘇找”山歌,一路吆喝著到會場。茶花會笛聲悠悠,弦聲震耳,整個會場變成了歌舞的海洋。

鬥牛場上,在節日主事的主持下,隨著裁判員預備牛角號的吹響,一場別開生面的鬥牛比賽即將開始。那膘肥蠻壯的牯牛就象即將上場打雷的武士,昂首扒蹄,哞哞嘶叫。鬥牛開始,四角相逐,撞擊聲咚咚作響,斗得黃灰漫天,天昏地暗,讓人們領略到一場驚心動魄的驚險場面。打陀羅的運動場上,小伙子們起起落落,提著裹鞭,不停地抽打著陀羅旋轉。圍觀的人群中傳來陣陣喝彩聲。在會場的另一角,姑娘們正在進行“羅作吊嘎⑥”比賽。她們心靈手巧,圓圓的小石子不停地在手心手背上翻騰打轉。最有趣的是姑娘們所玩的“二子丟雞蛋”抓石子遊戲,使人看得眼花繚亂,別有一番情趣。

特別是傳統的“爬刀桿”比賽,是一項最為驚險的運動項目,高高的刀桿上,六十六把無比鋒利的鋼刀,刀刃朝上,銀光閃閃,使人看而生畏。當比賽開始,勇敢的小伙子赤手赤腳踩著鋒利的刀刃往上攀登,每登上一台,觀眾都為他們捏一把汗,真是扣人心弦,他們卻穩步攀登安然無恙,在觀眾的喝彩聲中,一個接一個地登上至高點。

活動氣氛

山茶花盛會很熱鬧,每年都有數萬人參加,中午時分,節日氣氛達到高潮,跳腳的人們一定要跳到日落西山,群星閃爍方才離開會場。

相關注釋

羅維魯吱嘎—羅維魯:山茶花。吱嘎:過節,趕街,趕會。全意為趕山茶花會。 
作買列作—作買列:彝語指未出嫁的姑娘。作:小輩。全意為年輕姑娘。
蕉子樹—一種落葉蕎木,樹葉很薄,可吹奏出清脆的樂音
阿呢蘇列作—阿呢蘇列:未結婚的男子。作:小輩。全意為年輕小伙子。
呢羅奔—呢:彝意為牛。羅奔:雄性、公牛。全意為強壯的公牛。 
羅作吊嘎—羅作:小圓石頭。吊嘎:玩耍。全意為:抓小石子玩的遊戲。
流傳地區:楚雄市彝族聚居地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