臆症

臆症易於反覆發作,可由於心理因素而快速發作,也可因恰當的治療而迅速恢復。病人具有感情用事、自我中心、富於幻想、暗示性強等特點。

簡介

由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引起的一類神經精神障礙。大多發病突然,可出現感覺、運動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或短暫的精神異常。患者具有鮮明的情感色彩,檢查不能發現相應的器質性改變,在症狀的發生和治療當中,暗示和自我暗示常常起著重要的作用。

臨床表現

癔症,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故有人稱其為“疾病模仿家”。其具體表現形式如下:
癔症性意識障礙
主要表現意識朦朧狀態,即病人突然發生的意識範圍縮小,言語可反映出其精神創傷內容,而對外界其他事物卻反應遲鈍,歷時數十分鐘,然後自行停止,恢復後對發病經過通常不能完全回憶。
●癔症性情緒障礙
主要表現為情緒爆發,在遭到精神刺激後突然發生哭喊吵鬧、捶胸頓足、撕衣毀物、碰壁撞牆。有人圍觀時表現更為劇烈,歷時數十分鐘後可自行緩解,事後部分遺忘。
癔症性遺忘
表現為受精神刺激後,患者對所經過的一段時間的部分內容遺忘,而那一段經歷或那一類事件對病人來說往往是創造性的、令人痛苦的。
癔症性漫遊
患者在白天突然從家中或工作場所出走,出走地點可能是以往熟悉和有情感意義的地方,外出時能進行基本的自我料理和社會交往,一般歷時數小時至數天,開始和結束都是突然的,清醒後對發病經過不能回憶。
●癔症性感覺障礙
精神刺激後,或對一般的聲、光刺激難以忍受,或對刺激的感覺性降低或缺失。有的還表現為突然失明、耳聾等。

病因

1. 精神因素。諸如自尊心受到損傷,人格受到侮辱,或因家庭不和、婚姻不滿、人際糾紛等難以解決的矛盾,所引起的氣憤、委屈、恐懼、憂慮或其他種種內心痛苦,均可導致本病的發生。患者可在親人死亡或其他不幸意外遭遇引起的強烈情感反應下直接發病。然而有18.4%的患者,發病的精神因素並不明顯,則可能與患者在某種情境下接受暗示和自我暗示有關。
2.性格特點。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1)性格的強烈性和多變性。患者的情感活躍、生動,但膚淺、幼稚。情感反應強烈,往往帶有誇張和戲劇性色彩。情感反應易受環境影響而發生改變,容易從一個極端轉向另一個極端,判斷是非的標準往往從感情出發,對人對事也易感情用事。(2)高度的暗示性。患者很容易接受周圍人的言語、行動、態度等的影響,患者的暗示性取決於患者的情感傾向。如果患者對這件事或某個人的情感有傾向性,則易受暗示,如果缺乏情感聯繫,則難於接受暗示。(3)高度的自我顯示性。即患者具有自我中心傾向。患者過分誇耀和顯示自己,喜歡當眾表現,成為大家注意的中心,如誇耀自己聰明、能幹、有才能、許多人傾慕她的才貌、人們如何誇獎她等等,但事實並非如此。(4)豐富的幻想性。患者特別富於幻想,內容生動。在患者情感反應強烈的影響下,易於把現實和幻想互相混淆,而給人們造成患者在說謊的印象,甚至患者本人也難以分辨。
3.遺傳因素。歇斯底里的發生與遺傳因素可能有一定關係。據福州地區報告,歇斯底里具有陽性家族史者為24%,永貝里報告歇斯底里患者的父親、兄弟及兒子的發病率分別為1.7%,2.7%及4.6%,而其母親、姐妹及女兒則分別為7.3.,6.0%及6.9%,所有男性的患病率為2.4%,女性為6.4%。他認為,這一發現支持歇斯底里與遺傳有關的論點。對於部分患者來說,遺傳素質在發病中起的作用,似乎比精神因素更為重要。但歇斯底里是否肯定與遺傳有關,尚需積累足夠資料才能說明。
4.軀體因素。某些患者可因軀體因素,如發熱、疼痛、不適等引起精神緊張和疑懼,為歇斯底里發生提供自我暗示的基礎。另一方面,軀體疾病可以削弱神經系統的功能狀態,從而促使歇斯底里的發生。

診斷參考依據與治療

可以概括為:
(1)明顯的精神因素及由此引起的強烈情感體驗;
(2)症狀的產生和消失與暗示、自我暗示密切聯繫;
(3)症狀多樣,在情感爆發和其他精神發作時,可帶有鮮明的情感色彩。在軀體功能障礙時,檢查未見與臨床症狀相應的體症;
(4)病前的性格特點,或有類似發作的既往歷史可作參考。
本病以心理治療為主,可適當配合藥物和物理治療。醫生和患者之間應建立良好的關係,使患者對疾病有足夠的認識,並對疾病的治癒具有堅強的信心和決心。對有軀體症狀的患者,除選用藥物或物理治療外,配合語言暗示。對有精神症狀的患者,可選用抗精神病藥物,極度興奮者,可肌肉注射,有焦慮症狀的患者可用抗焦慮藥物。此外針灸、中藥、直流電或感應電治療,均可配合套用。

病程與預後

本病多系急性發作,病程可因臨床徵象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病情是否再發,除與個體素質及社會心理因素有關外,還決定於病後是否獲得及時的正確處理。不當的處理或不良暗示的影響,尤其是醫務人員的不當語言,對病症輕率發表錯誤意見,常可增加疾病的頑固性,促使病程延長。正確處理,包括及時進行暗示治療,可以較快地使症狀消除。病情緩解後,應向患者進行心理治療,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疾病和對待病因,並自覺進行性格改造,以防止再發。預後一般良好,但若病因未除,處理不及時,治療不當,有精神病家族史者則預後不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