臆病

臆病

臆病,又稱臆症、歇斯底里,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故有人稱其為“疾病模仿家”。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由明顯的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內心衝突或情緒激動、暗示或自我暗示等而引起的一組疾病,表現為急起的短暫的精神障礙、身體障礙(包括感覺、運動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這些障礙沒有器質性基礎。

症狀表現

癔病癔病
臆症在身體症狀上,有看不見,聽不見,感受不到冷,熱等等感覺障礙;半身不聽使喚,手舉不起來,站不住,跑不動等等的運動障礙。情況嚴重的話,會出現症變、失神、暈倒等症狀。在精神方面的症狀有誇張的感情表現,說謊話等等,其他還有一天好幾次突如其來的想睡,並且怎么也睡不夠的嗜眠症;忘了煩惱的事,偶爾又想起來的健忘症;在意識朦朧中出現幻覺的夢遊症,雙重人格等。
(一)情感爆發常在精神刺激後急驟起病,表現盡情發匯為特點,如嚎啕痛器或時而大笑,大吵大鬧或聲嘶力竭吐露憤懣,甚至扯頭髮、撕衣服捶胸蹬足、以頭撞牆、地上打滾等,發作時間長短可受周圍的勸慰而變化。
(二)意識障礙為意識朦朧狀態或昏睡,可呼之不應,推之不動,四肢僵硬,僅有眼瞼顫動,稱為癔病性木僵。有時情感豐富,表情生動,行為誇張,定於表演,談話常以歌謠式,其內容多與精神創傷有關,偶有所問非所答之假性痴呆表現。

易患因素

由明顯的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內心衝突或情緒激動、暗示或自我暗示等而引起的一組疾病,表現為急起的短暫的精神障礙、身體障礙(包括感覺、運動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這些障礙沒有器質性基礎。病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及遺傳,但性格牲如情感豐富、暗示性強、自我中心、富於幻想等具有癔病性格特點的人是癔病的易患因素。

疾病治療

①認知療法。通過說服教育保證等方法,幫助患者改善人際關係,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力爭完全控制復發。②暗示療法。用語言暗示,用肯定而有信心的言語指導和鼓勵患者,提高其信心,避免周圍副面影響。③催眠法。在催眠狀態下,通過揭示矛盾、暴露隱私和發洩慾望並且加以解釋和疏導,也能獲得較好的效果。催眠步驟是:首先改善情緒,消除胸悶氣阻等身體不適感;其次是了解發病的誘因以及真正的心理問題,進行解釋和疏導;第三是針對症狀採取催眠暗示療法;第四是糾正患者不良性格傾向,鞏固療效;第五是幫助患者改善人際關係,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力爭完全控制復發。④藥物療法。臨床發現,在有的癔症患者發作的時候,立即服用治療傳導阻滯的藥物,如地奧心血康之類的藥物,症狀很快消失。
一般性治療和預防:
一、心理治療給予心理疏導及催眠術,消除其心理創傷,使病人對疾病的本質有正確的理解。同時可配以暗示療法。
二、藥物療法可選用下列藥物:氯丙嗪每次12.5至25mg,口服,每日3次。安定每次2.5至5mg,口服,每日2至3次。利眠定每次10mg,口服,每日3次等。必要時可肌肉注射氯丙嗪50mg或安定10mg控制急性發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