膕動脈損傷

膕動脈損傷英文名:injury of popliteal artery 亦為臨床極為重要的損傷之一,該動脈一旦受阻,肢體截肢率亦高達80%,因此在處理上必須力爭功能重建。

基本信息

病因

股骨髁上骨折的刺傷,強大暴力致膝關節脫位髁部粉碎性骨折及銳器刺傷均可致傷。

發病機制

膕動脈損傷膕動脈損傷

膕動脈起自內收肌管下緣,與股(淺)動脈相延續,下行至脛骨平台下5~8cm處為止,並分為脛前動脈和脛腓動脈乾。由於膕動脈與股骨髁上部骨面緊貼在一起,因此臨床上常見的股骨髁上骨折時,由於膕後部腓腸肌收縮造成骨折遠側端向後位移,以致引起膕動脈損傷,成為眾所關注的問題此外外傷性膝關節脫位髁部粉碎性骨折及對膕窩部的鈍器傷,亦是臨床上常見的另一組原因。對醫源性因素亦應提高警惕,尤其是對股骨髁部骨折處理時的誤傷臨床上亦非鮮見。

臨床表現

股動脈受累所表現的臨床症狀相似,以小腿以下缺血及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為主;如系髁上骨折所致者,具有該骨折所特有的體徵,包括大腿下端屈曲畸形、彈性固定、劇痛及活動受限等。小腿嚴重血供不足時,可出現缺血性末梢神經炎而有疼痛過敏及麻木等症狀
併發症: 注意小腿肌間隔綜合徵的發生一旦發生及時診斷,及時處理。

診斷

愈快愈好因診斷的早晚與其預後關係十分密切容不得絲毫遲疑膕動脈損傷一般診斷難度不大,尤其是當發現膕窩處有進行性血腫逐漸加劇並與脈搏搏動同步時,則表明系膕動脈損傷之故;當然於該動脈走行途徑上的創口有鮮血湧出(或噴出)則更易確診此外亦可從足背動脈搏動消失(或減弱)及股骨髁上或髁部骨折移位的程度及方向等方面加以判定(圖1)對診斷確實困難或是為了判定假性動脈瘤及動靜脈瘺亦可行動脈造影術,操作上較容易,可直接從鼠鼷部通過股動脈穿刺完成

治療

膕動脈損傷膕動脈損傷

1.診斷明確者 立即進行膕動脈修復重建術包括經造影后證實之病例均應按急診處理,爭取將肢體缺血時間壓縮至最低限度
2.可疑動脈損傷者 及早行手術探查,尤其是對骨折需手術治療者更應爭取時間,在優先處理膕動脈探查及修復的前提下進行骨折復位及內固定術。
3.消除致傷因素 主要指鄰近膕動脈走行部位的骨關節損傷,必須力爭良好的復位及穩固而有效的內固定,這不僅是對已引起膕動脈損傷治療上的要求而且也是預防再次損傷的首要條件
4.伴有膕靜脈損傷者 應同時予以修復,以防因外周阻力增加而繼發肌間隔高壓症候群。
5.重視小腿肌間隔症候群的預防及治療 從某種角度來看小腿肌間隔症候群與膕動脈受累可互為因果並易構成惡性循環。因此,必須將其消除以防加劇病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