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縮窄

主動脈縮窄

主動脈縮窄是指主動脈局限狹窄,管腔縮小,造成血流量減少。病變可以很局限,也可以累及較長片段,此時稱為管狀發育不良,兩者可單獨存在也可同時存在。可以發生在胸主動脈,也可以發生在腹主動脈,表現為不同的症狀。

基本信息

名稱

主動脈縮窄

診斷檢查

主動脈縮窄主動脈縮窄

1、詢問有無頭痛、頭暈、耳鳴、眼花、氣急、心悸、頸動脈搏動感、下肢發涼、易疲乏、間歇性跛行等症狀。 2、注意有無下肢發育障礙及其他先天性畸形,比較上下肢、左右肢的脈搏強度及血壓差別,運動時血壓有無改變,下肢有無蒼白、發涼和發紺。

3、檢查心底部、左背部及肩胛間區有無雜音、震顫或異常搏動。心臟聽診有無收縮期雜音,如有連續性雜音,應疑有其他合併畸形。

4、心電圖檢查,觀察有無左心室肥厚、心肌勞損及其他改變。

5.X線胸部平片,了解有無左心室增大、主動脈球部陰影擴大及肋骨下緣蟲蝕樣切跡。體層攝片常可顯示主動脈縮窄形態。

6、主動脈造影,檢查狹窄的部位及長度。造影時宜從右上肢插管至升主動脈為宜。主動脈縮窄達完全中斷者,尚須經股動脈作降主動脈造影。

7、磁共振血管成像,可以比較清晰顯示狹窄部位、長度及與主動脈分支血管的關係,為最有效的無創檢查方法。

主動脈縮窄主動脈縮窄

治療方案

(一)手術適應證

1、診斷明確,原則上應手術治療。上肢高血壓,上、下肢收縮期壓差6.7kPa(50mmHg)或主動脈縮窄處管腔直徑減少50%以上,為手術適應證。

2、嬰幼兒單純主動脈縮窄,雖無心力衰竭,如上肢收縮壓>20.0kPa(150mmHg),應儘早手術。如有心力衰竭,內科治療無效,也應立即手術。

3、新生兒主動脈縮窄合併室間隔缺損,如室缺大,或出現心力衰竭,應緊急手術。先解除主動脈縮窄,觀察48h,如室間隔缺損縮小,病情好轉,則擇期行修補術;但如室缺無縮小,則行修補術。也可行主動脈縮窄矯治和肺動脈帶縮術,二期修補室缺。如合併中、小型室缺,一般主張行分期手術,也有報告經胸骨正中切口,行同期矯治術。

主動脈縮窄主動脈縮窄

4、合併動脈導管未閉時應同期手術。

(二)手術要點

1、根據患者年齡、病情、主動脈縮窄段的矯治方法等,選用常溫麻醉或低溫麻醉、左心轉流等方法。以防止脊髓損害和腎功能損害。

2、縮窄段切除端端吻合術,適用於局限性縮窄(<2.5cm),最適年齡4~8歲。吻合口後壁連續縫合,前壁間斷縫合。

3、主動脈補片擴大成形術,多用於10歲以上兒童和成人。縱行切開狹窄段,棱形人造血管補片加寬主動脈。

4、縮窄段切除及人造血管移植術,適用於長段縮窄、主動脈壁有鈣化或退行性病變者。注意保護肋間動脈,防止脊髓損害和腎功能損害。

5、主動脈人造血管旁路術,主要適用於高齡、病情重或有明顯的高血壓性心臟病者。

6、其他主動脈成形術,視縮窄段情況採用縮窄段楔形切除吻合術、左鎖骨下動脈帶瓣成形術、縮窄段縱切橫縫術。

(三)術後處理

1、注意腎功能、下肢動脈搏動、下肢活動情況。

2、控制高血壓,注意上、下肢血壓變化。

3、臥床休息2~3周。注意局部有無假性動脈瘤形成。

手術併發症

1、出血 仍是較為常見的併發症。術後應嚴密觀察引流量及胸部x線床邊相。一旦發現有術後出血徵象應及時二次手術開胸止血。

2、術後高血壓 發生率為5%-10%。表現為術後上肢收縮壓和舒張壓較術前增高,而主動脈血流無梗阻。嚴重時血壓可達180-200mmHg,可引起腦血管意外。

術後應合理使用降壓藥物和β一阻滯劑,一般數日後血壓方降至正常,極少數會有持續高血壓存在。術後殘餘性高血壓與手術時的年齡有關,年齡愈大則術後殘餘性高血壓的發生率也愈高。

3、鄰近器官損傷,如乳糜胸、膈肌麻痹、聲音嘶啞即表明術中損傷了胸導管、隔神經和喉返神經。一旦出現乳糜胸則閉式引流是必要的,採用靜脈營養是在引流期間維持水、電平衡及熱量供應的有效治療。如果觀察數日不見好轉即應早期開胸結紮胸導管。

4、脊髓缺血性損傷 截癱和下肢不全麻痹是矯治主動脈縮窄手術後嚴重的併發症,多發生於側枝循環不足、脊髓血管變異、結紮過多肋間動脈或主動脈阻斷時間過長,且術中未採取有效保護措施的病例。因此預防的措施在於術前對側枝循環情況作充分估計,術中少破壞側枝循環血管,儘可能縮短主動脈阻斷時間。

5、動脈瘤形成

在所有類型的主動脈縮窄術後均報導有真性和假性動脈瘤形成。發生於術後早期或術後數月至數年。但是,在人工補片動脈成形術後發生真性動脈瘤比任何其他手術都要高。亦可發生於球囊導管擴張術後。一旦確診需再次手術治療。

6、再縮窄

各種主動脈縮窄手術方法都報導有復發或殘餘縮窄。再縮窄定義為術後跨修補區上下肢壓差超過20mmHg。縮窄段切除加擴大的端端吻合術再縮窄率最低。

現在,球囊血管成形術被認為是主動脈縮窄復發的首選方法。如果球囊擴張不成功或者無指征,則需要再手術。由於粘連和分離有難度,很難進行縮窄段切除和端端吻合手術。對長段再縮窄、粘連很重或需要進行心臟手術病人,可採用正中胸骨切口,使用升主動脈-降主動脈旁路治療。

術後隨訪

主動脈縮窄主動脈縮窄

長期隨訪亦說明單純的導管後型主動脈縮窄效果較好,術後15年隨訪生存率為90%以上。效果不滿意的主要問題是殘留的術後高血壓症,即是修復完全滿意的病人,也有10%—15%的病人在術後遺留高血壓症。在長期隨訪中發現吻合口部位出現主動脈瘤者並非少見。此與手術方法及技術有一定關係。

預後

本病患者若不手術預後極差,常在30歲死於高血壓併發症如心力衰竭或腦出血。

用藥安全

1.單純導管後型主動脈縮窄病例術後15年隨診生存率在90%以上;伴有心室間隔缺損者,則僅為80%;伴有其它嚴重心臟血管畸形者,則下降至40%。

2.手術時年齡在20歲以上的病例遠期生存率亦降低,常見的遠期死亡原因有:心肌梗塞、主動脈瓣病變、動脈瘤破裂以及殘留狹窄或再狹窄引致的高血壓和心力衰竭。

3.單純導管後型主動脈縮窄病例診斷明確後,均應施行手術治療。3~4歲以上的病例應儘早施行手術。

生活護理

1.嚴格臥床並預防感染,保持下肢伸直並制動,病人咳嗽及用力排便時囑其壓緊穿刺點,防止穿刺點出血。

2.臥床24小時後可下床活動,囑病人多飲水,以利於造影劑排出。

3.術中失血過多囑病人多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刺激小、易消化的飲食,有利於恢復。

4.術後觀察傷口情況,保持局部皮膚清潔乾燥,常規抗感染治療3天,定時測體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