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背受敵

腹背受敵

腹:指前面;背:指後面。前後受到敵人的夾攻。【舉例造句】: 他只有奮力衝上這座山峰,才有可能擺脫腹背受敵的困境。泰常元年(西元416年),東晉將領劉裕征伐姚泓,想要溯黃河北上,於是向北魏請求借道,明元帝與群臣議論是否可行。崔浩卻持不同的看法,他以為:「司馬休之等人侵擾劉裕鎮守的荊州,劉裕恨他恨得咬牙切齒已經很久了。如今我方兵馬糧食都不足,不適合戰爭,因為一旦戰爭,北敵就會趁機進攻,趕去救援北方,則東州又會發生危險。

基本信息

成語解釋

腹背受敵腹背受敵
【成語】: 腹背受敵

【拼音】: fù bèi shòu dí

【解釋】: 腹:指前面;背:指後面。前後受到敵人的夾攻。

成語典故

【出處】: 《魏書·崔浩傳》:“裕西入函谷,則進退路窮,腹背受敵;北上岸則姚軍必不出關助我。”

詞語辨析

【舉例造句】: 他只有奮力衝上這座山峰,才有可能擺脫腹背受敵的困境。

【拼音代碼】: fbsd

【近義詞】:四面楚歌、十面埋伏

【反義詞】:金蟬脫殼、各個擊破

【歇後語】: 狗熊斗群蜂

【燈謎】: 前面挨一槍,後面挨一刀

【用法】: 作謂語、定語、賓語;用於戰爭狀態

【英文】: be attacked front and rear < be surrounded back and belly; be surrounded by the enemy at the front and rear>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前、後都受到敵人的攻擊。典源出自《魏書·卷叄五·崔浩列傳》。崔浩,字伯淵,北魏東武城人。他博覽經史百家之書,足智多謀,軍國大計皇帝皆會與之商討而後行。泰常元年(西元416年),東晉將領劉裕征伐姚泓,想要溯黃河北上,於是向北魏請求借道,明元帝與群臣議論是否可行。大臣們都認為:函谷關是天險,劉裕不可能破關西入,他聲稱要征伐姚泓,真實的意圖難以預料。應該搶先發兵在黃河上游加以阻截,不要讓他向西。明元帝打算採納大家的意見。崔浩卻持不同的看法,他以為:「司馬休之等人侵擾劉裕鎮守的荊州,劉裕恨他恨得咬牙切齒已經很久了。趁著姚興死了,兒子姚泓能力不行,興兵去征伐,可以看得出劉裕必定是想攻入關中。一般來說,猛烈躁進的人,不會考慮後患。如果阻斷劉裕西去的道路,他必定上岸向北侵略,這樣反而使姚泓平安無事,而我國卻招來敵人。如今我方兵馬糧食都不足,不適合戰爭,因為一旦戰爭,北敵就會趁機進攻,趕去救援北方,則東州又會發生危險。倒不如將水道借給他,讓他西進,然後出兵堵住他東師之路。這就是所謂『卞莊刺虎,一舉兩得』的局勢。如果劉裕得勝,一定會感激我們借道之恩,如果姚泓得勝,我們也不會失去救援鄰邦的美名。劉裕就算取得關中,遠離本土,難於固守。劉裕不能固守,最終會是我們的囊中之物。所以不用兵馬勞頓,就能坐觀成敗,讓兩虎相鬥而我們坐收長遠之利,這才是最好的策略。」但是大臣們還是認為:「劉裕如果真的西入函谷關,就會進退無路,腹背受敵,這應當不是他的目的;而且萬一劉裕上岸北侵,姚泓的兵馬絕對不會出函谷關來援助我們,那時我們就糟了。劉裕揚言西行,其實是想北進來偷襲我們。」最後明元帝還是採納大家的意見,派兵阻攔劉裕,結果被打敗,這時才悔恨沒有用崔浩的策略。後來「腹背受敵」被用來形容前、後都受到敵人的攻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