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波音樂

腦波音樂

腦波音樂的開發是基於腦波和聲學原理,是藉由聲波的震動頻率來誘發大腦的腦波產生同化現象,例如,每秒震動十次的音頻會誘發同頻的腦波,也就是介於α腦波區間,因此,從左耳進入的聲波會影響左腦的腦波,右耳進入的聲波會影響右腦的腦波。

基本信息

簡介

腦波音樂腦波音樂
腦波音樂的開發是基於腦波聲學原理,是藉由聲波的震動頻率來誘發大腦的腦波產生同化現象,例如,每秒震動十次的音頻會誘發同頻的腦波,也就是介於α腦波區間,因此,從左耳進入的聲波會影響左腦的腦波,右耳進入的聲波會影響右腦的腦波。

大腦可能是宇宙中最為精密的神經電路設計,每一種心智機能都由多組神經迴路協調完成。例如,處理視覺這種人類最重要的知覺時,大腦里有三十多個區域予以平行處理,有的區域處理色彩,有的區域處理形狀,有的處理深度,有的處理速度等等。

同樣的,大腦在處理理解力、記憶力、圖像思考、抽象思考、線性推理、空間想像等,也各有不同的神經迴路在運作著。

腦波音樂很巧妙地根據不同神經迴路通過的大腦組織,給予不同的音頻,來達成活化神經迴路的目的,使得特定的心智機能可以充分被激發出來。

更為關鍵的是,左右聲道的聲波有一特殊設計的頻率差,稱為「雙腦波差」,使得左腦與右腦的腦波成為同步,在此狀況下,人的意識狀態會改變,進入類似催眠狀態,或者說,轉移至不同的意識頻道,而產生比平常意識狀態更好的激發潛能效果。

你可能會覺得,左耳與右耳聽到的聲音並沒有什麼差別。是的,確實如此,大腦在處理腦波音樂時,會自動在聽覺上合成一個新的聲音,所以聽不出差別。這種左右腦相結合的腦波也意味著一種過程,一種程式,這種程式是每一個人注意力集中的過程,在多重音頻「雙腦波差」的組合下,而達到心識顛峰效應的效果,這些組合包含了音樂的混合、粉紅色聲音(最佳狀態的聲音,又稱為白色的聲響,就像當電視收不到電台的訊號,而停止傳輸任何畫面時所發出來的聲音,這種聲音對人體的聽覺而言是對等的。低頻率的組件已經被放大,高頻的組件被減低,因而創造出一個更悅耳的自然聲音),以及/或者海浪的自然聲音。

使用腦波音樂CD最巧妙的技巧在於,不要用思維分析你聽到什麼,你會自然進入高品質專注狀態,在這專注狀態下,悠哉悠哉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就能輕鬆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效能

一般而言,腦波音樂可達到許多不同的效果:

腦波音樂腦波音樂
1.提升創造力------通過特定音頻來激發相應的α腦波

2.開發集中力、注意力、記憶力------透過腦波音樂穩定情緒、專心投入,在入學考試、資格考、比賽活動中獲得好成績。

3.實現自我,改善性格------透過腦波音樂的誘導,使自己的個性魅力得以展現,成為具有個性魅力的人,在職場中實現自我的機會就會比較多,性格也就較為開朗。

4.促使事業、社交活動的成功------腦波音樂更容易讓你發掘自己的內在潛能,喚起自信心,產生良好的人際關係,並獲得事業的成功。

5.安定情緒,提高生活適應能力------腦波音樂將幫助你解除由情緒壓力而來的各種緊張、不安,提升精神,並開發你的潛在能力。有時也被用來幫助減肥、戒菸或緩解失眠症等。

環境與心情

在聽腦波音樂時,要注意選擇適合的環境和心理準備:
1.室內的光線要明亮柔和,不要過於幽暗。空氣要清新,最好室內有些花草植物,使環境富有生氣。
2.在開始聆聽音樂前,最好洗一把臉,清醒一下頭腦;或者搓熱雙手,用掌心按摩臉部幾分鐘,效果應會更好。
3.閉目養神,靜坐片刻,或做幾次深呼吸。
4.聆聽音樂時的心理狀態,也會導致不同的效果,這是因為音樂的鑑賞是一種智力活動。
5.採用積極的態度,盡情徜徉在音樂中,可導致情緒智商良性化。

現代心理學家認為腦波音樂對於情緒智商的影響主要展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腦波音樂腦波音樂
1.產生對他人與個性的尊重。
2.開發「全人」的自我意識。
3.發展創造力與自我實現。
4.生活是更自由寬廣的選擇。
5.願意多角度方式理解他人。
6.開發情感的浪漫與感染力。
7.生活中多元化的感動體驗。

腦波音樂的實證

腦波音樂腦波音樂
史丹福大學藥理學教授高德斯坦,他在一項實驗中分析了兩百五十人對刺激的反應後,在美國【今日心理學】月刊中發表了研究結果,他發現聽腦波音樂時,有高達百分之九十六的人有激動的經驗,這項比率甚至遠遠超過性行為中獲得激動的人數。根據高德斯坦的分析,最能讓人感到心情變化的前五名是:(1) 音樂的片段 (2) 電影、舞台劇、芭蕾舞、書籍中的某一片段 (3) 大自然的美景或藝術品偉大的美 (4) 與他人肉體接觸 (5) 歌劇的音樂高潮時刻。由此項研究顯示,相信您一定能體會音樂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而在這套經由多年研究設計而出版的「腦波音樂」中,你一定能從這些音符中得到不同的刺激與感動。

澳洲墨爾本的伯利恆醫院十幾年來一直以播放音樂的方式,為身患絕症的病人減輕痛苦。這家醫院有一個由八位專家組成的音樂心理分析小組。這些專業人士對音樂與人體的健康關係做過深入的研究,他們能準確地抓住病人的心理需要,選擇出適合他們的音樂。

根據其中一位畢業於墨爾本大學音樂系的「音樂醫生」說,腦波音樂能夠喚醒人的最原始創造力,激發人的創意思維,使人們的心靈得以淨化,並能感到身心輕鬆舒暢。

世界500強的企業有超過半數在上班時間,用音樂消除員工精神緊張及肌肉疲勞,減少疾病的發生,使他們工作時精力充沛。許多心理學家都相信,聽覺的刺激,特別是音樂、歌曲與文雅語言可以激起人們產生一種充滿感情的心理反應。這種心理反應與人們理智的思維活動很協調地結合,就是人們在性格上獲得一種心理平衡的基礎。

韓國科學院(KAIST)腦信息處理研究室曾經對男女中學生做了一項相關研究,在學生們大腦的16個部位連線腦波測量裝置,通過模擬α腦波的10Hz聲和光刺激以後,學生們的記憶力比原來有所提高。α波作為學習過程中活躍的腦波,起著空間記憶學習的作用。而用腦潛能開發儀誘導θ波電波,也就是每秒4~7赫茲,能在15分鐘內消除大腦的疲勞,從而調整好學生的學習狀態。

腦波分類

人腦中有許多的神經細胞在活動著,而成電器性的變動。也就是說,有電器性的擺動存在。而這種擺動呈現在科學儀器上,看起來就像波動一樣。腦中的電器性震動我們稱之為腦波。用一句話來說明腦波的話,或許可以說它是由腦細胞所產生的生物能源,或者是腦細胞活動的節奏。十九世紀末,德國的生理學家漢斯?柏格看到電鰻發出電氣,認為人類身上必然有相同的現象,而發現了人腦中電氣性的振動。後來,藉由圖表來捕捉腦波,才得知振動的存在。由於這和人類的意識活動有某種程度的對應,因而引起許多研究者的興趣。
由於電子工學的進步,腦波的周波數也得以用儀器測定。國際腦波學會就針對不同震動的周波數,定以α、β、δ、θ之名。
β波
14赫茲以上,在β波為優勢腦波時,人清醒時大部份的腦波狀態。隨著β波的增加,身體逐漸呈緊張狀態,準備隨時因應外在環境作反應。大腦能量除了維持本身系統的運作外,尚須指揮對外防禦系統作準備,因而消減了體內免疫系統能力,在此狀態下人的身心能量耗費較劇,快速疲倦,若沒有充份休息,非常容易堆積壓力(這是現代人的通病)。然而,α腦波,對積極的注意力提升,以及認知行為的發展有著關鍵性的助益。
α波
8-14赫茲(1秒內振動的次數),α為優勢腦波時,人的意識清醒,但身體卻是放鬆的,它提供意識與潛意識的橋樑。由於在這種狀態下,身心能量耗費最少,相對腦部所需的能量較高,運作就會更加快速、順暢,靈感及直覺敏銳,腦的活動活潑。現代科學積極倡導α波是為人們學習與思考的最佳腦波狀態,道理就在於此。
α波又分為三種:
慢速α波8-9赫茲臨睡前頭腦茫茫然的狀態。意識逐漸走向模糊。
中間α波9-12赫茲靈感、直覺或點子發揮威力的狀態,身心輕鬆而注意力集中。
快速α波12-14赫茲高度警覺,無暇他顧的狀態。
θ波
4-8赫茲,θ波為優勢腦波時,人的意識中斷,身體深沉放鬆,這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狀態,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入定態“。在這樣的狀態下,由於意識中斷使得我們平常清醒時所具有批判性或道德性的過濾機制被埋藏起來,因而大開心靈之門,對於外界的訊息呈現高度的受暗示性狀態(Hyper-suggestibility),這就是為什麼人在被催眠時會容易接收外來的指令。
δ波
0.4-4赫茲,δ波為優勢腦波時,為深度熟睡,無意識狀態。人的睡眠品質好壞與δ波有非常直接的關聯;δ睡眠是一種無夢且很深沉的睡眠狀態,通常一夜正常的睡眠周期會出現四至五次,而發生在睡眠初期第一個出現周期是無夢的δ波(Non-REM)狀態,所以,如果在輾轉難眠時,能讓自己召喚出近似δ波邊緣狀態的身心感覺(當然要經過訓練),您就可以很快地擺脫失眠並進入深沉睡眠,真正睡美容覺追求的就是這種時間短但深入的睡眠。此外,根據科學研究,δ波亦是開發人類直覺雷達系統,以及超能神密力量的關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