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腦動脈病

目前的研究認為,CADASIL由Notch3基因突變引起。 3.情感障礙:也是最常見的精神症狀,約見於20%~30%的CADASIL患者。 因此,MRI檢查對診斷CADASIL病是重要的。

CADASIL

CADASIL病,又稱之為遺傳性多發梗死痴呆病,伴有皮質下梗死和白質腦病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腦動脈病,是近幾年來發現的一種特殊類型的腦血管病或血管性痴呆病。

一.概要

CADASIL為英文cerebralautosomaldominantarteriopathywithsubcorticalinfarctsandleukoencephalopathy,縮寫CADASIL。主要為成年發病的一種遺傳性腦血管病,發病平均年齡45歲,臨床表現為反覆發作的卒中和後期進行性痴呆。
1993年Tournier-Lasserve提出了CADASIL病的概念,次年5月在法國巴黎召開了第一屆國際CADASIL病會議。從此,CADASIL病得到了廣泛承認。CADASIL病的家系已被世界多個國家發現,追蹤報導,先後報導了二十餘個家係數百名患者。該病可能在世界範圍內分布。
目前的研究認為,CADASIL由Notch3基因突變引起。該基因定位於染色體19p13,由33個外顯子組成,其編碼的Notch3受體有2321個胺基酸殘基。70%~80%的Notch3基因突變發生在外顯子3和4,以外顯子4突變最多見。該基因的突變可引起一系列的生化、病理生理學和血流動力學改變。

二.臨床表現

本病的首發症狀各異,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腦卒中發作(85%):腦缺血發作,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和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見的表現,見於85%的有症狀CADASIL患者。發病年齡30~70歲,平均46歲。缺血發作表現為典型的腔隙性梗死(純運動性卒中、共濟失調性輕偏癱、構音障礙—手笨拙綜合徵、純感覺性卒中或感覺運動性卒中)。反覆發生腦缺血發作常導致步態障礙、尿失禁和假性球麻痹。一些無症狀的致病基因攜帶者腦MRI可發現梗死灶。多數學者認為這些病變最終將導致肢體殘障和認知功能下降。
2.認知功能障礙(或痴呆):是第二常見的表現,約見於60%(30%~90%,差異與年齡組有關)的患者。表現為發作性記憶力、注意力、執行和視空間功能障礙,常伴有精神運動遲緩和興趣範圍的縮窄。認知功能下降多呈緩慢、階梯式進展,逐步惡化,65歲前發生痴呆的患者約2/3。
3.情感障礙:也是最常見的精神症狀,約見於20%~30%的CADASIL患者。部分患者可發展為重度抑鬱。其他表現包括躁狂抑鬱、躁狂、幻覺和妄想等,推測這與尾狀核和豆狀核的缺血損傷有關。CADASIL患者可出現精神分裂症為罕見情況。
4.先兆型偏頭痛:偏頭痛發作是本病最早的臨床表現之一,約見於30%的患者,平均發生年齡為25歲,但偶有偏頭痛發生在20歲以前的。先兆症狀常涉及視覺和感覺系統。也有部分患者表現為偏癱型偏頭痛基底動脈型偏頭痛或只有先兆症狀,有時很難與缺血發作相鑑別。偏頭痛發作可能是反覆缺血或者潛在的血管病引起並導致白質病變,也可能與腦的小動脈功能異常和軟腦膜及皮質血管受累有關。總之,CADASIL發生有先兆型偏頭痛的機制尚未明了。
其他表現:約10%的患者出現癲癇發作,偶有發生脊髓梗死和顱內出血的報導。

三.實驗室檢查

①CSF檢查通常正常;②無腦血管的危險因素,檢查必須排除所有已知散發的、腦缺血的遺傳性因素:凝血病,MELAS綜合徵(線粒體肌病、腦病、乳酸酸中毒和卒中樣發作),Fabry’s病,異常脂蛋白血症,腦澱粉樣血管病和高胱氨酸尿症。在首先報導的家系中有2例存在免疫球蛋白病,但其他的家系中卻未發現。③神經影像學:有症狀的患者MRI總有異常發現。T2加權像顯示均勻分布的點狀和結節狀高信號,尤其是側腦室周圍和半卵園中心、基底節和腦橋等。病灶的空間分布有助於CADASIL的診斷,顳葉前部和外囊受累對於區分CADASIL和高血壓引起的小血管病變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Markus等發現本病89%的患者有中到重度顳葉前部受累,93%有外囊受累。而長期高血壓引起的白質缺血改變主要位於側腦室周圍。CT掃描可能發現白質和基底節的病灶。因此,MRI檢查對診斷CADASIL病是重要的。腦血管造影一般無異常,偶有嚴重的小動脈狹窄。④PET檢查提示1例嚴重基底節損傷的躁狂患者皮質代謝降低。

四.病程與預後CADASIL的總病程即使在同一家系內差異也很大,部分患者直到70歲才出現症狀,另一部分患者在50歲之前已有嚴重殘障。平均發病年齡45歲,無性別差異,發病早的患者不一定進展快,從發病到死亡在3~43年,一般病程為10~30年(平均23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