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博

脈博

脈搏是心臟收縮時,泵出血液所引起的動脈跳動。脈搏數同心臟的跳動次數一樣,健康的成年人安靜時的脈搏數一般為每分鐘72次左右,60-100次都屬正常範圍。

脈搏因人的狀態而變化。激素、藥物、發燒、運動和情緒不穩都會使脈搏數改變,例如跑步或生病時脈搏跳動會加快。如果脈搏微弱到感覺不到,就有可能是患上動脈阻塞的疾病。

脈搏可以反映人的健康情況,如果長時間脈搏不正常,就應該找醫生檢查了。

基本信息

應為脈搏,不是博。

概念

脈搏是心臟收縮時,泵出血液所引起的動脈跳動。脈搏數同心臟的跳動次數一樣,健康的成年人安靜時的脈搏數一般為

脈博脈博
每分鐘72次左右 ,60-100次都屬正常範圍。

脈搏因人的狀態而變化。激素藥物發燒運動和情緒不穩都會使脈搏數改變,例如跑步或生病時脈搏跳動會加快。如果脈搏微弱到感覺不到,就

有可能是患上動脈阻塞的疾病。

脈搏可以反映人的健康情況,如果長時間脈搏不正常,就應該找醫生檢查了。

歷史

在上海中醫學院的醫史博物館裡,有一張清宮御醫為慈禧太后牽線切脈的照片。
望(望神色、形態、舌象)、聞(聽聲音和嗅氣味)、問(問個人情況、病史、症狀等)、切(切脈、按摸肌膚等),是中醫傳統的“四診”方法。切脈時,醫生一定要用手指按在病人的脈上;若隔著帷帳,通過紅線來切脈,醫生是產可能了解病情的。
不過,由於君臣地位懸殊和封建禮教的束縛,加之慈禧不懂醫術,所以演出了這幕牽線切脈的滑稽劇。而據說,由於御醫事先重金買通了慈禧身邊的人,知道了慈禧得病的前後經過,所以“牽線”診病、開方用藥後,慈禧很快病癒,為此還親賜御醫一塊“妙手回春”的金匾哩,真是可笑!
那么,“脈”是什麼?現代醫學知識告訴我們,這是動脈在搏動的情景。最容易又最方便摸支動脈跳動的地方在手腕內側,醫生“搭脈”一般總是摸這個部位的。不過,腳上頸位“搭脈”。
中醫早知脈與心的關係,《千金要方》就明確地寫著:“心應脈,脈與心合”。因為動脈的搏動起源於心臟的搏動,所

脈博脈博
以醫生通過、“搭脈”就可以知道心臟搏動的情況了,其中包括搏動的次數、收縮的強弱、間隔多長時間、節律是否整齊、脈波形狀有什麼變化等等。中醫把“脈”分得很細,有時能分列幾十種。古希臘的醫家也認為脈的搏動有60種的不同。通過搭脈,有經驗的醫生可以判斷心臟健康狀況、心臟病在什麼部位、血壓是高是低、血管是否硬化,甚至可以判斷有沒有懷孕,可謂神奇。
從脈搏中還可以比較清楚地知道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前蘇聯的尢利·加加林作為人類第一位太空人飛向太空時,科學家就連續紀錄了他的脈搏,並知道他的良好的自制力。現代訓練飛行員時,也往往根據他飛行中的脈搏情況,判斷他掌握飛行動作的難易程度。
大約在公元1020年出版的一本阿拉伯《醫典》中,記載著這樣一種有趣的治療“相思病”的方法:“愛情是一種像著了魔似的病症……判明戀人是治療方法之一。作法是,一邊號脈,一邊反覆叫出一些人的名字。”因為,叫出病人所接觸過的人,如果其中有病人想念中的戀人,叫他名字時脈搏就會跳得急速有力,出現異樣;反覆幾次,就可以確定他是病人思念著的人了。找到了“病根”,“對症治療”也就方便而有效了。據記載,正是用這種方法使一位久病的王子與自己思念的姑娘結了婚,並使之恢復了健康。

基準脈搏

基準脈搏也就是基礎脈搏
它是指每天早晨初醒時測量的脈搏,也叫"安靜脈搏"。測量時要處於安靜舒適狀態,取站立位進行。一般測30秒鐘,然後乘以2,即為每分鐘脈搏,連續測量2~3個早晨,取其平均值。
脈搏是由於心臟搏動而形成的。每當心臟搏動一次,脈搏就出現一次。通常在頸部腕部等部位,可以觸到它的搏動。
脈搏的一天中不斷變化,早晨睡醒後每分鐘泳搏次數最低,也稱為基礎脈搏,參加勞動和體育鍛鍊時,脈搏則加快。
脈搏是反映身體狀況和機能水平比較靈敏的簡易指標。
自我監測脈搏的頻率、強度和節律,能了解心血管的機能狀況和變化。
脈搏的自我監測方法是:
測量基礎脈搏:
早晨起床前,用手指觸摸腕部的撓動脈,計算一分鐘的脈搏數,一般基礎脈搏次數較少,身體機能狀況較好。
運動前後的脈搏測量:
通常採取數10秒鐘的跳動次數乘以6,連測三次,取平均值,記錄下來,這就是每分鐘的脈搏數。運動前的脈搏在參加體育運動前測量,作為相對安靜時的脈搏。運動後脈搏在運動後即刻進行測量。一般以運動後每分鐘脈搏達180次以上為大強度,150次為中等強度。在運動後,如果脈搏經過5至10分鐘恢復到運動前的安靜狀態水平時說明運動強度是合適的。
測量某一練習後的脈搏:
每次做某一練習前後測量脈搏,與前一次練習後的脈搏數進行比較分析,根據機體的機能情況,及時調整體育鍛鍊的內容和次數。
國小生基礎脈搏平均數(次/分)
  年齡(歲)  男生  女生
 7 88 89
 8 86 87
 9 85 86
 1083 85
 1183 85
 1282 84

正常脈搏的觀察及生理性變化

動脈有節律的搏動稱為脈搏。由於心臟周期性活動,使動脈內壓和容積發生節律變化,這種變化以波浪形式沿動脈壁向外周傳播形成脈搏。
(一)正常脈搏
1.脈率 即每分鐘脈搏搏動的次數。成人在安靜時,每分鐘脈搏為60-100次。正常情況下,脈率和心率是一致的,當脈率微弱難以測得時,應測心率。
2.脈律 即脈搏的節律性。正常脈搏的節律是有規則、均勻的搏動,間隔時間相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臟的功能。
3.脈搏的強弱 它取決於動脈的充盈程度、動脈管壁的彈性和脈壓大小。正常時脈博強弱一致。
4.動脈管壁的彈性 正常的動脈管壁光滑柔軟,有一定的彈性。
(二)生理性變化 脈搏可隨年齡、性別、情緒、運動等因素而變動。一般女性比男性稍快。幼兒比成人快,運動和情緒變化時可暫時增快,休息和睡眠時較慢。

異常脈搏的觀察及護理

(一)頻率異常
1.速脈 成人脈率每分鐘超過100次,稱為速脈。常見於發熱、休克、大出血前期等病人。
2.緩脈 成人脈率每分鐘低於60次,稱為緩脈。常見於顱內壓增高,房室傳導阻滯、洋地黃中毒等病人。
(二)節律異常 脈搏的速率、節律、強度發生不規則的變化。可分為:
1.間歇脈 在一系列正常均勻的脈搏中,出現一次提前而較弱的搏動,其後有一較正常延長的間歇(即代償性間歇),亦稱過早搏動或期前收縮,發生機制:主要是由於竇房結以外的異位起搏點於下一次竇性搏動前發出衝動,使心臟搏動早出現。
間歇脈多見於心臟病或洋地黃中毒的病人,也可見於少數無心臟病的健康人。
2.二聯律、三聯律 是有一定規律的不整脈。即每隔一個正常搏動出現一次過早搏動,稱二聯律。每隔兩個正常搏動出現一次過早搏動,稱三聯搏。
3.脈搏短絀 即在同一單位時間內,脈率少於心率。其特點為心律完全不規則,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強弱不等。發生機制是由於心肌收縮力強弱不等,有些心輸出量少的搏動只發生心間,但不能引起周圍血管的搏動,因而,造成脈率低於心率,這種現象稱為“脈搏短絀”或“絀脈”。見於心房纖維顫動的病人。脈搏短絀越多,心律失常越嚴重,當病情好轉,“絀脈”可能消失。若遇此病人,應同時測心率與脈率。

(三)脈搏強弱的異常
1.洪脈 當心輸出量增加,動脈充盈度和脈壓較大時,脈搏大有力,稱洪脈,見於高熱病人。
2.絲脈 當心輸出量減少,動脈充盈度降低, 脈搏細弱無力, 捫之如細絲、稱絲脈。見於大出血、休克病人。
3.交替脈 節律正常而一強一弱交替改變的脈搏。這是由於心肌受損,心室收縮強弱交替所引起,見於高血壓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肌炎等病人。
4.奇脈 吸氣時脈搏顯著減弱、甚至呈消失現象,稱奇脈。奇脈是心包填塞的重要體徵之一,主要是由於左心室搏出量減少之故。心包填塞時,吸氣時胸腔負壓增大使肺循環血容量增加,但因心臟舒張受限,體循環向右心室的回流量不能相應增加,使肺循環流入左心的血量減少,左心室搏出量則減少。見於心包積液和縮窄性心包炎。

(四)動脈管壁彈性的異常 動脈硬化時,管壁粗硬,失去彈性,且呈紆曲狀,用手觸摸時,有緊張條索感,如同按在琴弦上,中醫稱為弦脈.。見於動脈硬化病人。

(五)異常脈搏的護理
1.遵醫囑給藥,做好心理護理,消除顧慮。
2.協助做各項檢查,如心電圖等。

診脈原理與作用

脈,指脈道。《素問.脈要精微論》說:“夫脈者,血之府也。” 《中藏經》也說:“脈者,謂血氣之先也。”說明脈

脈博脈博
不單是血液匯聚的地方,也是氣血運行的道路。心臟跳動而推動血液在脈管中流動時產生的搏動,稱為脈搏,人身氣血之所以沿著脈管而源源不斷地運行,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心與脈相連,而脈為血之府,它們在組織上互相溝通,共同組成“心主血脈”的活動整體:二是心臟的跳動,脈道之約束以及血液的質和量,三者左功能上是相互為用的。這種組織與功能關係所體現的“心動應脈”而“脈動應指’的形象,就稱為脈象。所謂脈象,實際上是指血脈搏動所顯現的部位(深淺)、速率(快慢),形態(長短、大小)、強度(有力或無力)、節律(整齊與否)等組成的綜合形象。
脈象的形成,不僅與心、血、脈三者有關,同時與整個臟腑機能活動的關係也非常密切。人身氣之來源與肺有關,血之生化源於中焦水谷之氣,血之運行歸心所主,歸脾所統,歸肝所藏,且賴肺氣的調節,而後流布經脈,灌溉臟腑,布於全身。血為陰精,而腎主藏精,中焦之營氣,化赤為血都必須借命門真火的溫養,而後始能生化以充養血脈。所以脈中的血流情況和表現於脈的形象,都與整體臟腑功能活動息息修相關。此外,血為神、氣的物質基礎,且血與精、氣、津、液同屬於水谷精微所化,它們之間的關係是既相互資生,又相互影響。所以血液的盈虧和血行的流滯,同營衛、津液、精神等,也有一定的關係。
切脈,為臨床診斷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如《靈樞·逆順篇》說:“脈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氣之虛實,有餘不足”。 《素問·脈要精微淪》亦說:“夫脈者,血之府也,長則氣治,短則氣病,數則煩心,大則病進”。之所以通過切脈能夠診斷疾病的變化,主要是因為:脈為氣血運行的道路,人體各臟器組織與血脈是息息相通的,而脈與心又密切相連,心為氣血運行的動力,心神與各臟腑的功能活動密切相關。故人體氣血的多少,氣血運行的狀況,臟腑功能活是否正常,病變過程中正邪的消長等等,都能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於心脈。因此,通過切脈能夠診斷疾病。

中醫如何診脈

那么中醫是如何診知病氣性質(陰陽五行,氣流大小)及其運動規律(流動情況)的呢?
中醫診術就是著名的“望聞問切”四診,四診全面綜合了病氣引起的病象症狀,無一遺漏。
望病氣引起的精(身體)的異常情況,聞病氣引起的精所產生的聲音氣味嗅味,問病氣引起的身心變化,切即脈診病氣在氣脈里的流動情況和按診病精病氣團塊情況。
四診充分發揮了人體五類感官功能,而氣功診病(特異功能診病)則發揮了第六感官經絡功能,更簡便直接迅速。診斷結果(病情)用八綱表達。八綱是表達病氣性質的,反映了病氣的作用結果。望、聞、問、按診尚易理解,勿需多講,在此著重講切診中的脈診。
脈診是通過經絡氣脈波動情況診知炁流情況的診術。脈診有“三部九候二十八脈象”理論。寸、關、尺三部是易學天人地三才理論在脈診上的套用,是脈波結構理論。每部都有浮、中、沉三個診位,三部共九個診位(九候),兩手為六部十八候。每一要素有陰陽二性(長短、大小、快慢、高低等),共六個因素。五氣(五波)共5×6=30種脈象,以一平直脈象為基準,無陰陽之別,故二十八種脈象即可概括反映全部脈象(五行氣波動情況)。 氣時刻在經絡里流動並引起各種生命現象,哪怕是細微的變化也可以隨時感知出來,所以脈診是最理想的診術。過去用手感診脈,太抽象,靈敏度也差,現在可用脈診儀(脈搏感應顯示器),靈敏度大大提高了,還可以從顯示器上看到脈象圖,了解脈象規律。對脈譜(脈象圖譜)進行定性定量的全面分析,即可了解病氣運行情況、診斷疾病,為處方配藥提供依據。脈譜學可診知任何的生命信息和生命規律,並把抽象的脈診變成了直觀形象的脈診,更擴大了脈診的套用範圍。
同理,我們可以得到藥譜圖(如基因譜類)。利用藥譜和脈譜可以實現最科學的處方配藥,減少藥物浪費和副作用。因此說,脈診儀、脈譜學和藥譜學(合稱為醫譜學)是實現中醫走向現代化,使中醫和現代科學接軌的關鍵技術和根本途徑。

測量脈搏的方法

(一)測量部位 凡身體淺表靠近骨骼的動脈,均可用以診脈。常用的有橈動脈,其次有顳淺動脈、頸動脈、肱動脈、膕動脈、足背動脈、脛後動脈、股動脈等。
(二)用物 手錶或秒表、筆和記錄本。
(三)操作方法
1.觸診法
(1)診脈前,病人情緒應穩定,避免過度活動及興奮。
(2)病人手腕放於舒適位置。
(3)診脈者以食、中、無名指(三指併攏),指端輕按於橈動脈處,壓力的大小以清楚觸到搏動為宜,一般病人計數半分鐘,並將所測得數值乘2即為每分鐘的脈搏數。異常脈搏(如心血管疾病、危重病人等)應測1分鐘。當脈搏細弱而觸不清時,可用聽診器聽心率1分鐘代替觸診。測後記錄結果。
(4)脈搏短絀的病人,應由兩人同時測量,一人聽心率,另一人測脈率,兩人同時開始,由聽心率者發出“起”、“停”口令,測1分鐘。以分數式記錄。記錄方法為心率/脈率,如心率為100次,脈率為76次則寫成100/76次/分。
2.特殊儀器檢測法
(1)脈搏描記儀檢測法 用脈搏描記儀記錄動脈搏動,稱為脈搏曲線圖。臨床上利用觀察脈搏波形,作為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資料。
(2)血壓、脈搏監護儀 一般用於危重病人,特別是對心臟病、手術期間與手術後病人的脈搏可起自動監護的作用。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設定脈搏的上、下限,越限時儀器會自動發出光、聲報警。其測量結果較為迅速、準確、客觀。脈搏數據均有數碼顯示。
(四)注意事項
1.活動或情緒激動時,應休息20分鐘後再測。
2.不可用拇指診脈,以免拇指小動脈搏動與病人脈搏相混淆。
3.偏癱病人測脈應選擇健側肢體。

相關連線

http://www.9doc.cn/changshi/reti/200704084745.htm
http://www.cbe21.com/subject/sports/html/120205/20013/2001326_187.html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81401.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