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脂酶

胰脂酶

胰脂酶又名胰脂肪酶,是由胰腺分泌的脂肪酶,能夠催化脂肪水解為甘油和脂肪酸。

名稱

胰脂酶的作用胰脂酶的作用

胰脂酶(Pancreaticlipase),又名胰脂肪酶。由胰臟提取而得的消化酶混合物。主要成分是胰脂肪酶,還含有胰蛋白酶和胰澱粉酶。作用、性質與胰酶相似,但含有較高的脂肪酶活性。胰臟的脂肪酶有三種:(1)脂醯甘油脂肪酶,可水解甘油三酯的C1,C3酯鍵,而產生兩個游離脂肪酸和2-單酯醯甘油;(2)膽固醇酯酶,水解膽固醇酯產生膽固醇和脂肪酸;(3)磷脂酶A2,可水解磷脂產生溶血磷脂和脂肪酸。醫療上用於口服控制脂肪瀉。

脂肪酶簡介

脂肪酶結構示意圖脂肪酶結構示意圖

脂肪酶即三醯基甘油醯基水解酶,它催化天然底物油脂水解,生成脂肪酸甘油和甘油單酯或二酯。脂肪酶基本組成單位僅為胺基酸,通常只有一條多肽鏈。它的催化活性僅僅決定於它的蛋白質結構。

脂肪酶廣泛的存在於動植物和微生物中。植物中含脂肪酶較多的是油料作物的種子,如蓖麻籽、油菜籽,當油料種子發芽時,脂肪酶能與其他的酶協同發揮作用催化分解油脂類物質生成糖類,提供種子生根發芽所必需的養料和能量;動物體內含脂肪酶較多的是高等動物的胰臟和脂肪組織,在腸液中含有少量的脂肪酶,用於補充胰脂肪酶對脂肪消化的不足,在肉食動物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的丁酸甘油酯酶。在動物體內,各類脂肪酶控制著消化、吸收、脂肪重建和脂蛋白代謝等過程;細菌、真菌酵母中的脂肪酶含量更為豐富(Pandey等)。由於微生物種類多、繁殖快、易發生遺傳變異,具有比動植物更廣的作用pH、作用溫度範圍以及底物專一性,且微生物來源的脂肪酶一般都是分泌性的胞外酶,適合於工業化大生產和獲得高純度樣品,因此微生物脂肪酶是工業用脂肪酶的重要來源,並且在理論研究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功能

胰脂肪酶將甘油三酯水解為甘油胰脂肪酶將甘油三酯水解為甘油

脂肪酶是一類具有多種催化能力的酶,可以催化三醯甘油酯及其他一些水不溶性酯類的水解、醇解、酯化、轉酯化及酯類的逆向合成反應,除此之外還表現出其他一些酶的活性,如磷脂酶、溶血磷脂酶、膽固醇酯酶、醯肽水解酶活性等(Hara;Schmid)。脂肪酶不同活性的發揮依賴於反應體系的特點,如在油水界面促進酯水解,而在有機相中可以酶促合成和酯交換。

脂肪酶的性質研究主要包括最適溫度與pH、溫度與pH穩定性、底物特異性等幾個方面。迄今,已分離、純化了大量的微生物脂肪酶,並研究了其性質,它們在分子量、最適pH、最適溫度、pH和熱穩定性、等電點和其他生化性質方面存在不同(Veeraragavan等)。總體而言,微生物脂肪酶具有比動植物脂肪酶更廣的作用pH、作用溫度範圍,高穩定性和活性,對底物有特異性(Schmid等;Kazlauskas等)。

脂肪酶的催化特性在於:在油水界面上其催化活力最大,早在1958年Sarda和Desnnelv就發現了這一現象。溶於水的酶作用於不溶於水的底物,反應是在2個彼此分離的完全不同的相的界面上進行。這是脂肪酶區別於酯酶的一個特徵。酯酶(EC3.1.1.1)作用的底物是水溶性的,並且其最適底物是由短鏈脂肪酸(≤C8)形成的酯。

催化機理

胰脂酶的作用胰脂酶的作用

脂肪酶的活性催化部位主要由一個催化三聯體(Triad)構成:即組氦酸(His)、色氨酸(ser)和天冬氨酸(Asp)。通常情況下,脂肪酶的活性中心絲氨酸殘基的側鏈構象空間結構方面與絲氨酸蛋白酶的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脂肪酶的活性中心隱藏在蛋白質內部,而被不同的“蓋子”所覆蓋。脂肪酶的特殊的結構特點導致其特有的套用價值。脂肪酶區別於其他酯酶主要在於脂肪酶作用於油—水界面,而且表現出特有的界而活性(interracialactivation)

用途

脂肪酶是重要的工業酶製劑品種之一,可以催化解脂、酯交換、酯合成等反應,廣泛套用於油脂加工、食品、醫藥、日化等工業。不同來源的脂肪酶具有不同的催化特點和催化活力。其中用於有機相合成的具有轉酯化或酯化功能的脂肪酶的規模化生產對於酶催化合成精細化學品和手性化合物有重要意義。

脂肪酶是一種特殊的酯鍵水解酶,它可作用於甘油三酯的酯鍵,使甘油三酯降解為甘油二酯、單甘油酯、甘油和脂肪酸。

酶是一種活性蛋白質。因此,一切對蛋白質活性有影響的因素都影響酶的活性。酶與底物作用的活性,受溫度、pH值、酶液濃度、底物濃度、酶的激活劑或抑制劑等許多因素的影響。

脂肪酶在微生物中有廣泛的分布,其產生菌主要是黴菌和細菌。已經公布的適用於甘油三酯加工的不同來源的脂肪酶有33種,其中18種來自黴菌,7種來自細菌。

脂肪酶可將甘油酯(油、脂)水解,在不同階段可釋放出脂肪酸、甘油二酯、甘油單酯及甘油。水解生成的脂肪酸,可以用標準的鹼溶液滴定,以滴定值表示酶活力。

反應式為:RCOOH+NaOH→RCOONa+H2O

幾種重要的脂肪酶:ATGL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HSL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和單脂脂肪酶,其中ATGL只水解TG,而HSL可以水解TG和DG,而MGL只水解甘油單酯。

臨床意義

胰脂肪酶胰脂肪酶

胰腺是人體LPS最主要來源。血清LPS增高常見於急性胰腺炎及胰腺癌,偶見於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時,血清澱粉酶增加的時間較短,而血清LPS活性上升可持續10~15天。腮腺炎未累及胰腺時,LPS通常在正常範圍。此外,總膽管結石或癌、腸梗阻、十二指腸穿孔等有時亦可增高。

脂肪酶活性測定方法

方法:

1、粗酶液的製備

用電子天平分別稱取粗脂肪酶0.010g、0.020g和0.030g,用蒸餾水溶解並定容至100mL,配成濃度分別為0.01%、0.02%和0.03%的粗酶液。

2、實驗設計

本實驗以10mL色拉油為底物,以酶用量、水解溫度、反應時間為因素,通過酸價的測定選定其水解的最佳條件。

3、酸價的測定

酸價是指中和1mol游離脂肪酸所需NaOH的毫克數,它用於衡量油脂的水解程度。實驗中用酸鹼滴定法測定水解液的酸價,參照文獻[3,4]中所使用的方法,向所得的水解液滴加1mL95%的乙醇溶液,搖勻,終止反應,並加入2滴酚酞指示劑,迅速用0.05mol/L的NaOH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紅色,在30s內不消失為終點,記錄消耗的NaOH溶液毫升數(V)。用同樣的方法測定空白值,每個試驗重複兩次,以平均值作為測定結果。

酸價按下式計算:

X=C(V-V0)×40/M

式中:X—油脂酸價(mgNaOH/g油)C—NaOH標準溶液的濃度(mol/L)M—試樣的質量(g)40—NaOH的mmol質量(mg/mmol)

4、粗脂肪酶活力的測定

在最佳水解條件下,分別測得粗脂肪酶和標準脂肪酶水解液的酸價X1、X2,根據公式U1/U=X1/X2求得粗脂肪酶的活力,其中U1為粗脂肪酶活力,U為標準脂肪酶活力。

5、標準脂肪酶液的配製

根據實驗最佳條件,配製標準脂肪酶液。一篇相關文獻粗脂肪酶活力的測定方法的研究.pdf答:實驗設計,本實驗以10mL色拉油為底物,以酶用量、水解溫度、反應時間為因素,通過酸價的測定選定其水解的最佳條件。用色拉油作底物不太妥,一般是用橄欖油,化學純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