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大泡破口閉合法

氣胸分為自發性氣胸和獲得性氣胸。獲得性氣胸是指由於外傷、外力等原因導致胸壁破損引起的氣胸;自發性氣胸是指胸內脹氣出現破損,如肺癌、肺炎、肺大泡,氣體進入胸腔引起的氣胸。肺大泡隨著病人的勞累程度會逐漸長大,大泡破損後氣體就會進入肺內,引起氣胸,氣胸多發於男性,與女性的比例為6:1,發病率為萬分之一以上,多發於中青年人。

護理

術前護理

1術前控制肺部感染:給有效抗生素及霧化吸入,控制支氣管炎症,解除支氣管痙攣,減少呼吸道分泌物。

2禁菸:嚴重吸菸者術後肺部併發症的發生率較非吸菸者高達2~3倍,術前停止吸菸48h可減低CO-Hb含量而改善氧供,術前停吸菸2周以上可改善分泌物的清除能力。因此,醫護人員應勸告和監督患者嚴格禁菸。

3胸部X線攝片:可了解肺部病變如肺大泡的大小、部位、數目及肺萎陷情況。

4CT檢查:能顯示肺大泡與周圍組織的關係有助於大泡的分型。對局限性氣胸可顯露氣胸的範圍及方位,對指導胸腔鏡手術徑路及術後護理觀察均有幫助。

5對有張力性氣胸或持續漏氣患者,或雙側肺大泡同期手術者,術前先行胸腔閉式引流減壓,保證手術安全。安置胸腔閉式引流管後,需密切觀察排氣情況。曾有報導,破裂的肺大泡已閉合,而持續漏氣乃由於閉式引流管損傷附近肺組織所致。

6術前指導:介紹手術方法,術前需做的各項準備及術後可能出現的不適,應如何配合。如指導患者練習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吹氣球等肺功能鍛鍊。

7心理護理:胸腔鏡手術在國內尤其是我院開展時間不長,尚未得到廣泛套用和推廣。因此,大多數患者雖然願意接受治療但又對手術效果存在恐懼心理,擔心治療效果。為此,我們制定了相應的護理措施,將胸腔鏡術的基本步驟、與一般開胸術的區別,優點及近年來手術的開展情況、效果和術中、術後注意事項向患者及家屬進行了耐心細緻地講解,從而取得了最佳配合。

術後護理

1嚴密觀察生命體徵變化。檢查各種引流管連線及通暢情況,行心電監護、SaO2監測,根據需要給予相應流量的供氧。患者病情平穩,完全清醒後即改30°斜坡位,並適當延長生命體徵檢查的間隔時間。

2術後止痛:單純一側鏡下肺大泡結紮術,患者疼痛較輕,而雙側同期手術及行胸膜固定術患者,術後疼痛則較重,患者因怕痛而不敢咳嗽,導致氣管、支氣管內分泌物不易排出,嚴重者可導致肺葉或肺段不張;同時疼痛可使患者潮氣量下降,呼吸頻率降低,並抑制自發呼吸,加重肺泡通氣不足。因此,術後及時有效的止痛對預防肺部併發症是很重要的。我科採用曲馬多液0.4入5%葡萄糖液1000ml分2次緩慢靜點止痛法取得了較好的止痛效果。特殊患者可給杜冷丁50mg肌注止痛。

3加強肺功能鍛鍊,促進肺復張:胸腔鏡術中,術側肺萎縮,如果肺膨脹不良,易造成術後肺不張和低氧血症。對此除在術前進行正確的呼吸訓練外,術後在充分止痛的基礎上儘早讓患者坐起咳嗽、排痰,行超聲霧化吸入每日4次,必要時協助醫生行氣管鏡吸痰,確保呼吸道通暢。並指導患者作深呼吸運動,術後第2d即進行吹氣球等呼吸功能鍛鍊,以促進肺早日復張。

4鼓勵並協助患者早期活動:胸腔鏡手術損傷小,疼痛較輕且手術不切斷肋間神經,避免了開胸術所致的一些不良反應如肋間神經損傷而引起的前胸及上腹部長期麻木感和酸痛感等症狀。因此,可鼓勵患者早期活動。本組病例中曾有4例術後6~8h即在床上坐起活動,術後18~20h即下地活動。下床活動時間平均為24~48h。

5術後併發症的觀察及護理:胸腔鏡肺大泡結紮術後主要併發症為肺泡漏氣。表現為胸腔閉式引流管內持續排出氣體。此時需囑患者有痰咯出,但不鼓勵咳嗽,同時觀察肺部呼吸音的變化及肺膨脹情況。輕微漏氣可不必處理,較明顯漏氣則需封閉肺破口。我科試行向胸腔內注入人體白蛋白行胸膜固定術治療肺泡漏氣效果良好。

論文

例1,男,65歲。COPD10年,1998年3月18日劇烈咳嗽後突感胸悶、氣促,胸片示右側氣胸,即行閉式引流術,3天后肺復張,拔除引流管;4月1日症狀復發,胸片示右側液氣胸,再置閉式引流管,因持續Ⅲ度漏氣,4月21日轉入我科。入院時體溫37.8℃,兩肺可聞乾濕音,胸部CT示右側液氣胸,右上肺感染,兩肺均有1~4cm大小不等的多發性肺大泡,EKG為非陣發性結速,難以接受手術。於右第二前肋間插入並留置中央靜脈導管,隔日注入高聚生2000U,第4日咳嗽時已無氣泡溢出,予以負壓吸引和抽吸胸液加強抗生素治療,5月1日複查胸片,已完全復張,胸水吸收,拔除引流管後於5月2日痊癒出院,至今健在。

例2,男,68歲。COPD20年,1992年以來兩側反覆發生自發性氣胸,1998年3月1日無誘因下突感胸悶、氣促,胸片示左側氣胸,在外院行兩次胸腔閉式引流術,持續Ⅲ度漏氣,3月13日轉入我科。胸部CT示左側液氣胸,雙側多發性肺大泡,擬行急症手術,麻醉誘導、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後,突然氣道阻力增高,EKG監測心電活動消失,心跳驟停,右側呼吸音消失,診斷為右側高張性氣胸,緊急行胸腔閉式引流術和胸外心臟按壓,同時在氣管導管內分次注射腎上腺素1mg和2mg,3分鐘後EKG監測已出現心電活動波形,旋即恢復竇性心律,復甦成功。36小時病者漸清醒,雙側引流管持續Ⅲ度漏氣,並反覆發生6次局限性張力性氣胸。兩側肺部感染,多次培養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凝固酶陽性。尿培養黴菌生長,在腸管內及外營養支持下,先後以羅氏芬,利福平,頭孢呋肟,大扶康等控制感染,於3月31日和4月7日分別左、右兩側胸腔置放導管,高聚生2000U隔日注入,左側6次,右側4次後治癒,隨著肺部感染的控制,4月20日撤離呼吸機,5月26日出院,經隨訪,生活完全自理。

例3,男,51歲。因突然發熱,咳嗽,痰中帶血3周於1998年4月3日入院,胸部X線片示右上肺實變,CT示右上葉支氣管開口中斷,上葉肺實變,右胸腔積液,氣管前、隆突前淋巴結腫大,纖支鏡亦窺見右上葉開口處管腔狹窄,黏膜增粗,活檢找到癌細胞,診斷為肺癌T4N2M0,先後於4月9日和4月30日以MVP作術前化療,達到PR。5月28日行右全肺切除術,病理診斷為中低分化腺癌,肺門、主支氣管旁淋巴結均見癌轉移。術畢返回病房途中驟發左側高張性氣胸,心跳呼吸驟停,立即行閉式引流術,同時於靜脈和氣管導管內分次注射腎上腺素各2mg,胸外心臟按壓4分鐘後心跳恢復,第9天腦復甦成功,因左胸腔持續Ⅲ度漏氣,6月12日和13日分次注入高聚生2000U,漏氣終止,6月14日拔除左胸引流管,情況好轉,嗣後並發右側膿胸、支氣管胸膜瘺而自動出院。

2小結

Tschopp認為難治性自發性氣胸應符合:1)復發性自發性氣胸;2)持續自發性氣胸(插引流管引流7天后持續漏氣);3)嚴重肺部疾病的繼發性自發性氣胸。本文3例均符合以上標準。難治性自發性氣胸的治療可分為保守療法和手術治療;前者包括胸腔內注射化學粘連劑,如四環素、紅黴素、高滲葡萄糖、氯化鈣、滑石粉等,不僅療效不確切,還可引起局部劇烈疼痛;手術治療有肺大泡切除縫合術和肺減容術,但對雙側多發性肺大泡、心肺功能嚴重減損不能耐受兩側同期手術者,胸內注入高聚生卻是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

作者曾在治療1例肺結核合併難治性出血性胸膜炎時,曾分兩次各注入高聚生1000U,胸液完全吸收,50天后手術治療,發現髒層胸膜覆蓋著2mm厚的纖維膜,受其啟發,試用於治療難治性自發性氣胸,收到了顯著的治療效果。

高聚生不僅對損傷組織具有顯著的修復作用,而且還含有游離凝固酶862U/2ml,雖不直接作用於血漿纖維蛋白原,但當有凝固酶反應因子存在時,它和凝固酶原形成穩定的複合物,此複合物具有凝血酶樣活性,使纖維蛋白原轉成不溶性纖維蛋白。髒層胸膜覆蓋著的纖維膜證實了高聚生中的凝固酶作用,並藉其修復了肺大泡的破口而獲愈。本文3例的治療結果也說明了高聚生的效果顯著、簡便、且無副作用。是值得進一步推廣的治療方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