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峰下撞擊征

肩峰下撞擊征

DeSeze和Robinson等(1947)對肩峰下的特殊構造以及大結節的運動軌跡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第二肩關節的命名。歐美文獻中又稱其為肩峰下關節(圖1)。肩撞擊征的概念首先由NeerⅡ於1972年提出。他依據撞擊徵發生的解剖部位將其分成岡上肌腱出口狹窄引起的出口撞擊征和非出口部位撞擊綜合徵(表1)。解剖部位的分類方法對撞擊征的定位診斷有一定幫助,但對撞擊征的原因表達不夠明確。

基本信息

概述

(圖)第二關節示意圖 第二關節示意圖

肩撞擊征的概念首先由NeerⅡ於1972年提出他依據撞擊徵發生的解剖部位將其分成岡上肌腱出口狹窄引起的出口撞擊征和非出口部位撞擊綜合徵。解剖部位的分類方法對撞擊征的定位診斷有一定幫助,但對撞擊征健康搜尋的原因表達健康搜尋不夠明確肩峰下結構具有近似典型滑膜關節的結構。

1.喙突、喙肩韌帶肩峰構成穹隆狀突部分類似關節的臼窩部分起關節臼的作用。

2.肱骨大結節形成杵臼關節的髁狀突部分在肩關節的前舉、後伸以及內收、外展運動中,位於喙肩穹下的大結節做失狀面或冠狀面的弧形軌跡運動。

3.肩峰下滑囊位於肩峰和喙肩韌帶下方,滑囊下壁緊貼岡上肌腱表面,可緩衝大結節對肩峰健康搜尋的壓力減少岡上肌腱在肩峰下的摩擦起著類似關節滑囊的作用。

4.岡上肌腱健康搜尋在肩峰與大結節之間通過肱二頭肌長頭位於岡上肌深面,越過肱骨頭上方止於盂頂部或肩盂上粗隆肩關節運動時,這兩個肌腱在喙肩穹下移動。

病因

肩峰前外側端形態異常骨贅形成肱骨大結節的骨贅形成肩鎖關節增生肥大,以及其他可能導致肩峰-肱骨頭間距減小的原因均可造成肩峰下結構的擠壓與撞擊這種撞擊大多發生在肩峰前1/3部位和肩鎖關節下面。反覆健康搜尋的撞擊促使滑囊肌腱發生損傷、退變乃至發生肌腱斷裂

發病機制

(圖)撞擊征的病理學分析 撞擊征的病理學分析

撞擊征的定義是健康搜尋:肩峰下關節由於解剖結構原因或動力學原因在肩的上舉、外展運動中,因肩峰下組織發生撞擊而產生健康搜尋的臨床症狀

病理學表現:依據撞擊征健康搜尋的病理學表現,可以將其分成3期
第1期:又稱水腫出血期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從事手臂上舉過頭的勞作健康搜尋,如板壁的油漆及裝飾工作以及從事體操游泳網球棒球投擲等運動項目而造成肩關節過度使用和發生累積性損傷健康搜尋是常見原因之一此外本期還包括一次性單純健康搜尋的肩部損傷史,如軀體接觸性劇烈運動或嚴重摔傷之後造成的岡上肌腱、肱二頭肌長頭腱和肩峰下滑囊的水腫與出血此期雖因疼痛而致肌力減弱但並無肩袖撕裂健康搜尋的一些典型症狀健康搜尋物理學檢查不易發現疼痛弧征、礫軋音及慢性撞擊試驗陽性等體徵。肩峰下注射利多卡因可使疼痛完全緩解健康搜尋X線檢查一般無異常發現健康搜尋,關節造影也不能發現肩袖破裂存在。

第2期:即慢性肌腱炎及滑囊纖維變性期多見於中年患者肩峰下反覆撞擊使滑囊纖維化囊壁增厚健康搜尋肌腱反覆損傷呈慢性肌腱炎,通常是纖維化與水腫並存。增厚的滑囊與肌腱占據了肩峰下間隙岡上肌出口相對狹窄增加了撞擊發生健康搜尋的機會和頻率,疼痛症狀發作可持續數天之久。在疼痛緩解期仍會感到肩部疲勞和不適,物理學檢查比較容易發現疼痛弧征和陽性撞擊試驗健康搜尋若有肱二頭肌長頭腱炎存在Yergason征呈現陽性,肱二頭肌長頭腱後伸牽拉試驗也可出現疼痛。肩峰下利多卡因注射試驗可使疼痛得到暫時緩解。

第3期:即肌腱斷裂期主要病理變化是岡上肌腱、肱二頭肌長頭腱在反覆損傷、退變的基礎上發生肌腱健康搜尋的部分性或完全性斷裂。肩袖出口部撞擊征並發肩袖斷裂健康搜尋的好發年齡在50歲以後Ⅱ報導的合併部分性肌腱斷裂者的平均年齡為52歲合併完全性斷裂者鵻的平均年齡為59歲。肌腱退變程度和修復能力與年齡因素有關應當指出健康搜尋並非所有的撞擊征都會導致肩袖破裂也不是所有的肩袖損傷皆因撞擊徵引起撞擊征造成的肩袖破裂有外傷史者僅占1/2左右,其中僅少數患者有較明顯或較重的外傷史,大部分病例的致傷力量實際上均小於造成肩袖完全斷裂所需要的外力說明肌腱本身退變因素的重要性。

合併肩袖破裂的初期,疼痛呈間歇性健康搜尋,疼痛發作與撞擊發生的頻率密切相關。在勞作之後及夜間症狀加重健康搜尋,休息後明顯減輕如有慢性肩峰下滑囊炎存在,疼痛呈現持續性和頑固性因肩痛而使患肢無力,外鏇肌與外展肌肌力減弱在肢體下垂位,外鏇肌肌力健康搜尋的90%來自於岡下肌健康搜尋,當肢體在外展90°位做外鏇肌力測試時健康搜尋,則外鏇肌肌力大部分來自於三角肌的後份。隨病程延長岡上肌岡下肌及三角肌相繼出現肌肉萎縮,肌力減弱。物力學檢查易發現疼痛弧征、礫軋音、陽性撞擊試驗。此外臂墜落征陽性率也較高。肩袖廣泛撕裂者還出現盂肱關節不穩定現象肩袖完全性撕裂使盂肱關節腔與肩峰下滑囊發生關節液交通但大部分患者仍能保持盂肱關節的一定的活動度。不完全性肩袖斷裂或長期的疼痛性制動反而易造成關節僵硬和功能喪失。

關節造影對完全性肩袖破裂仍是最可靠的診斷方法但造影和超聲檢查均不能顯示或確定破裂口的大小。臨床物理學檢查如發現岡上肌腱明顯萎縮、肌力減弱,臂墜落征陽性並有肱二頭肌長頭腱斷裂,而X線攝片顯示腱峰-肱骨頭間距明顯縮小(≤0.5cm,則提示存在肩袖大型斷裂。

肱二頭肌長頭腱的撞擊性損傷一般與岡上肌腱損傷伴隨發生,肩袖廣泛撕裂可促使肱二頭肌長頭腱損傷的迅速惡化撞擊征2期可能合併存在肱二頭肌長頭肌炎。在第2期還可能發生肌腱部分斷裂或完全斷裂結節間溝近側壓痛Yergason征陽性、肩後伸牽拉肱二頭肌長頭腱試驗陽性是肱二頭肌長頭腱病變的表現做屈肘位肱二頭肌抗阻力試驗時若肌力明顯減弱則意味著肱二頭肌長頭肌腱斷裂健康搜尋的可能性肩關節造影和關節鏡檢查有助於作出明確診斷。

臨床表現

撞擊征可發生於自10歲至老年期的任何年齡。部分患者具有肩部外傷史,相當多的患者與長期過度使用肩關節有關。因肩袖滑囊反覆受到損傷,組織水腫、出血變性乃至肌腱斷裂而引起症狀早期的肩袖出血、水腫與肩袖斷裂的臨床表現相似,易使診斷髮生混淆。應當把撞擊征與其他原因引起的肩痛症進行鑑別健康搜尋並區分出撞擊征屬於哪一期,此對本病的診斷和治療是十分重要的。

各期撞擊征的共同症狀健康搜尋:

1.肩前方慢性鈍痛在上舉或外展活動時症狀加重。

2.疼痛弧征  患臂上舉60°~120°範圍出現疼痛或症狀加重疼痛弧征僅在部分患者中存在而且有時與撞擊征並無直接關係

3.礫軋音  檢查者用手握持患臂肩峰前後緣使上臂做內外鏇運動及前屈、後伸運動時可捫及礫軋聲用聽診器聽診更易聞及健康搜尋。明顯的礫軋音多見於撞擊征2期尤其是健康搜尋在伴有完全性肩袖斷裂者健康搜尋。

4.肌力減弱  肌力明顯減弱與廣泛性肩袖撕裂的晚期撞擊征密切相關。肩袖撕裂早期鵻肩的外展和外鏇力量減弱有時系因疼痛所致。

5.撞擊試驗  檢查者用手向下壓迫患者患側肩胛骨並使患臂上舉,如因肱骨大結節與肩峰撞擊而出現疼痛即為撞擊試驗陽性NeerⅡ認為本試驗對鑑別撞擊征有很大臨床意義健康搜尋。

6.撞擊注射試驗  以1%利多卡因10ml沿肩峰下面注入肩峰下滑囊若注射前、後均無肩關節運動障礙,注射後肩痛症狀得到暫時性完全消失,則撞擊征可以確立。如注射後疼痛僅有部分緩解且仍存在關節功能障礙,則“凍結肩”的可能性較大。本方法對非撞擊徵引起的肩痛症可以作出鑑別。

併發症

1.並發內部撞擊征的治療  Dabidson等描述了當上臂外展90°極度外鏇時,位於肱骨頭與關節盂後上部之間的崗上肌受到擠壓發生的內部撞擊征關節鏡檢可發現患肩的後上方盂唇有磨損及肩袖的關節面有病變。在行關節鏡下肩袖清理術的同時應對變性的盂唇進行清理健康搜尋術後康復治療可獲行良好的療效健康搜尋

2.並發盂肱關節不穩定的治療  由於肩袖的顯著症狀、體徵常常遮掩了盂肱關節不穩定的微弱表現因此並發撞擊征健康搜尋的盂肱關節不穩定很難診斷而忽略了對不穩定的處理只進行肩峰下減壓術或行肩袖清理術手術效果很差因此,術前要明確肩峰下撞擊的病因是結構性的還是動力性的如有動力性健康搜尋的原因,必須同時加強肌力鍛鍊,必要時行手術加強盂肱關節健康搜尋的穩定性

3.並發肩鎖關節骨性關節病  肩鎖關節下面是岡上肌出口部位也鵻是發生肩峰下撞擊征的常見部位健康搜尋。漏診肩鎖關節骨性關節病是肩峰下撞擊征手術失敗健康搜尋的常見原因Lozman等報導,肩峰下減壓和鎖骨外側端部分切除術可在關節鏡下同時進行經過平均32個月健康搜尋的隨訪,18名患者的功能力量、活動範圍均改善,其中16名患者的疼痛減輕,手術的總優良率是89%。

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症狀、體徵及試驗X線片磁共振 超音波檢查關節造影等可確立診斷。

實驗室檢查

血象和血液 生物化學檢查對撞擊征診斷無直接幫助。 血細胞計數 血細胞沉降率、類風濕因子血尿酸測定等對排除其他關節疾病健康搜尋是必要的。

其它輔助檢查

X線攝片應常規包括上臂中立位內鏇位外鏇位的前後位投照及軸位投照顯示肩峰肱骨頭、肩盂及肩鎖關節健康搜尋。X線平片可以識別出肩峰下鈣鹽沉積盂肱關節炎、肩鎖關節炎、肩峰骨骺發育異常和其他骨疾患。

岡上肌腱出口部X線投照(Y位相)對了解出口部健康搜尋的結構性狹窄以及測量肩峰-肱骨頭間距健康搜尋是十分重要的其方法為:將患臂向下牽引使其肩胛岡呈水平位X線球管從健側往患側向下傾斜10°指向患肩肩峰下間隙投照

X線攝片對1期2期及3期撞擊征的診斷無特異性,但在具有下列X線徵象時對肩峰下撞擊征診斷具有參考價值

1.大結節骨疣形成。因大結節與肩峰反覆衝撞所致一般發生於岡上肌止點嵴部。

2.肩峰過低及鉤狀肩峰。

3.肩峰下面緻密變、不規則或有骨贅形成。喙肩韌帶受到衝撞或反覆受到拉伸而使肩峰前下方骨膜下形成骨贅。

4.肩鎖關節退變、增生形成向下突起的骨贅致使岡上肌出口狹窄。

5.肩峰-肱骨頭間距(A-H間距)縮小健康搜尋。正常範圍為1.2~1.5cm鵻<1.0cm應為狹窄健康搜尋,≤0.5cm提示存在廣泛性肩袖撕裂肱二頭肌長頭腱完全斷裂,失去向下壓迫肱骨頭的功能健康搜尋,或其他動力性失衡原因也可造成A-H間距縮小

6.前肩峰或肩鎖關節下方骨質鵻的侵蝕、吸收;肱骨大結節脫鈣被侵蝕和吸收或發生骨的緻密變。

7.肱骨大結節圓鈍化肱骨頭關節面與大結節之間界線消失,肱骨頭變形

上述1~3點X線表現結合臨床肩前痛症狀和陽性撞擊試驗應考慮撞擊征存在。第4~7點X線徵象屬於撞擊征晚期表現

除了採用不同位置的靜態X線攝片及測量外健康搜尋,還應做X線監視下的動態觀察。在出現撞擊征的方向角度健康搜尋使患臂做重複健康搜尋的前舉外展等運動觀察肱骨大結節與肩峰喙肩弓的相對解剖關係。動態觀察法對於診斷動力性撞擊征尤為重要

對撞擊征晚期階段並發肩袖斷裂,造影術仍為目前完全性肩袖斷裂特異性最高的診斷方法。

撞擊征進行肩關節造影健康搜尋的指征健康搜尋:①年齡在40歲以上臨床表現支持撞擊征合併肩袖損傷健康搜尋經非手術療法3個月以上無效者②肩峰下衝撞性損傷伴突發性外展、外鏇肌力喪失者。③慢性肩前痛伴肱二頭肌長頭腱斷裂。④頑固性肩痛伴盂肱關節失穩

(圖)撞擊征的示意圖 撞擊征的示意圖

肩關節造影時若發現對比造影劑自盂肱關節溢入肩峰下滑囊或三角肌下滑囊健康搜尋,即可診斷肩袖完全性破裂。可觀察肱二頭肌長頭腱的形態及腱鞘的充盈度判斷肱二頭肌長頭肌腱有否斷裂。小型的肩袖斷裂及不完全性肩袖斷裂在造影時難以顯示健康搜尋。肩峰下滑囊造影也有助於完全性肩袖撕裂的診斷健康搜尋,但由於肩峰下滑囊形態的變異以及顯影的重疊性其實用價值受到限制。無創診斷方法MRI檢查對軟組織病變有很高的敏感性,隨著經驗的積累MRI檢查對肩袖損傷診斷的特異性也在不斷增高已逐漸成為常規診斷手段之一。

超聲診斷法屬非損傷性檢查法具有可重複性,對肩袖水腫、出血健康搜尋以及腱內斷裂和完全性斷裂均有一定的診斷價值。目前超聲診斷肩袖損傷尚無統一標準超聲圖像解釋還存在一定困難健康搜尋,還有待進一步探索和總結對於肩袖內部分肌腱斷裂的識別和診斷超聲檢查術也許是今後應予重視的一個方向。

關節鏡檢查術是一種直觀的診斷方法鵻,能發現肌腱斷裂健康搜尋的範圍大小、形態鵻,對岡上肌腱關節面側的部分斷裂及肱二頭肌長頭腱病變也有診斷價值健康搜尋,並能從肩峰下滑囊內觀察滑囊病變及岡上肌腱滑囊面健康搜尋的斷裂。此外,在診斷的同時還能進行治療,如肩峰下間隙健康搜尋的刨削減壓、病灶清除和前肩峰骨贅切除健康搜尋並可進行前肩峰成形術。關節鏡檢查是損傷性檢查方法,需健康搜尋在麻醉下進行並且還需具備一定的經驗和技術設備,不易廣泛開展。

治療

1.肩峰下撞擊征治療方法選擇  治療方法健康搜尋的選擇取決於撞擊征的病因與病期。

(1)撞擊征1期  採取非手術治療。早期用三角巾或吊帶制動鵻在肩峰下間隙注射皮質激素和利多卡因能取得明顯止痛效果口服非甾體類消炎鎮痛劑能促進水腫消退,緩解疼痛,同時可套用物理治療。一般在治療2周左右症狀基本緩解之後開始做肩的功能練習,即向前彎腰使患臂在三角巾懸吊保護下做肩關節前後、左右方向的擺動運動(Codman鍾運動)3周之後開始練習抬舉上臂初始階段應選擇非疼痛方向健康搜尋的上舉運動宜在症狀完全緩解6~8周后再從事原勞動或體育運動過早恢復體力活動與體育運動易使撞擊征復發。

(2)撞擊征2期  進入慢性岡上肌腱炎和慢性滑囊炎階段仍以非手術治療為主健康搜尋。以物理治療與體育療法為主促進關節功能康復,並改變勞動姿勢和操作習慣,調整工種,避免肩峰下撞擊征復發如病變進入第Ⅱ期後期,纖維滑囊增厚已造成肩袖出口狹窄使撞擊反覆發生,而非手術治療無效健康搜尋,患者喪失勞動能力達半年以上,則肩峰下纖維滑囊切除(也可在關節鏡下做滑囊切除)和喙肩韌帶切斷術應予考慮。凡屬2期撞擊征伴有明確的肩峰下結構解剖異常者均應去除撞擊征病因,如行肩峰成形術大結節骨疣切除肩鎖關節部分切除術和喙肩韌帶切斷術等消除撞擊因素對動力失衡造成的撞擊征,應根據病變性質重建動力平衡和關節穩定裝置,如行肌腱修復術或移植術、盂肱關節成形術及人工關節置換術等。

(3)撞擊征3期  均伴有岡上肌腱斷裂和肱二頭肌長頭腱斷裂等病理變化是外科治療的適應證對岡上肌腱斷裂一般採用Mclaughlin修補術,對廣泛性肩袖撕裂可利用肩胛下肌轉位或岡上肌推移修補術重建肩袖的功能與此同時應常規做前肩峰成形術,切除肩峰前外側部分切斷喙肩韌帶使已修復的肌腱避免再受到撞擊術後患肢宜做零度位牽引或肩人字石膏固定,3周之後去除固定行康復訓練。

肩峰下撞擊征凡能得到及時診斷,明確病因和病理變化狀況得到正確治療一般均能取得較滿意的結果。

2.肩峰下撞擊征的非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適用於1期和大多數2期肩峰下撞擊征患者早期用三角巾或吊帶制動健康搜

(圖)撞擊征的示意圖 撞擊征的示意圖

索,在肩峰下的間隙注射激素能取得明顯止痛效果。口服非甾體類消炎藥能促進水腫消退,緩解疼痛同時可行理療健康搜尋。治療2周症狀緩解後開始功能鍛鍊(Codman鍾運動)。3周后練習抬舉上臂。症狀完全緩解後6~8周恢復體力活動或體育鍛鍊。Morrison等報導了非手術治療(口服NSAID,肌肉等張、等長收縮鍛鍊)的616例肩峰下撞擊征病例經過27個月的隨訪413例(67%)療效滿意;172例(28%)因療效差而手術,手術後效果滿意;31例患者療效差但拒絕手術健康搜尋。他注意到,具有1型肩峰(扁平型)的患者要比2型(彎曲型)和3型(鉤狀)肩峰的患者更易獲得較好的療效

非手術治療健康搜尋的時限在12~18個月不等。關節鏡在肩峰下減壓術中的套用使手術操作的併發症減少健康搜尋,因而非手術治療的時間可能適當縮短非手術治療的時間依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但大多數報導建議非手術治療的時間不應少於6個月。

3.肩峰下撞擊征的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指征是非手術治療失敗的2期和3期肩峰下撞擊征患者。手術包括肩峰下減壓和肩袖修復兩部分,肩峰下減壓術健康搜尋是首選,它包括清理有炎症的肩峰下滑囊切除喙肩韌帶肩峰的前下部分和肩鎖關節的骨贅甚或整個關節切除肩鎖關節並非常規進行只有當肩鎖關節有壓痛、肩鎖關節的骨贅被確定是撞擊征的部分病因時才具指征如今肩峰下間隙減壓手術可以由傳統的開放技術或Ellman的關節鏡技術完成。

(1)開放健康搜尋的肩峰下減壓術(前方肩峰成形術)健康搜尋:Neer最早提出開放的肩峰下減壓術(open subacromial decompressionOSD)在他的研究中,療效滿意的標準是:術後患者無疼痛,患肩上舉活動受限少於20°,至少保留75%的肌力;手術指征是:術前經9個月以上非手術治療仍有臨床症狀。結果16例患者中15例療效較滿意,1例療效不滿意的患者歸因於並發肩鎖關節骨性關節病健康搜尋。

Rockwood等對Neer的肩峰下減壓術作了改良。手術操作分為2步:首先在額狀面沿鎖骨水平切除肩峰的前方突出部分然後在矢狀面向後楔形鑿去肩峰的前下部分。這樣健康搜尋,肩峰的前後長度縮短避免了Neer術後向前突起的殘餘骨贅根據Neer的標準健康搜尋平均隨訪4年,87%(33/37)的病例療效評價為優良。

在Hawkins等的研究報導中有108例不伴全層肩袖撕裂的肩峰下撞擊征患者行肩峰下減壓術治療健康搜尋。這組患者健康搜尋的術前平均病程為18個月術後平均隨訪5年。根據Neer提出的標準,94例患者(87%)療效滿意;當排除了涉及勞工賠償要求(workers compensation claim)健康搜尋的35例患者後滿意率上升到92%。Hawkins第一個提出勞工補償要求與術後效果負相關健康搜尋。

儘管大多數報導都表明Neer肩峰下減壓術的效果令人滿意但也有一些研究報導了較高的失敗率Sahistand等對52例患者隨訪11個月後發現,只有40例患者效果滿意健康搜尋14例(27%)患者存鵻在中到重度休息痛21例(40%)患者有中到重度活動痛。

開放的肩峰下減壓術健康搜尋的併發症相當少健康搜尋包括肩峰骨折術後殘留持續性疼痛以及術後肩關節僵硬、患肩無力、傷口感染及三角肌止點撕脫等Odivie-Harris等分析了67例術後殘留疼痛超過2年的病例,關節鏡檢查提示其中27例(40%)為診斷錯誤,28例(42%)為術中有操作失誤,其餘12例(18%)健康搜尋的診斷及操作無誤。

(2)關節鏡下肩峰下減壓:Ellman於1987年首先描述了關節鏡下減壓術(arthroscopic subacroial decompressino)。在他健康搜尋的研究中,平均病程29個月的49例患者隨訪17個月後43例(88%)效果滿意,6例效果較差健康搜尋其中2例曾行開放的肩峰下減壓術再行關節鏡術後仍有殘留痛2例又行開放的減壓術而獲成功2例伴有巨大型肩袖撕裂。ASD短期隨訪(2~5年)的結果令人滿意。Roye等依據UCLA評分健康搜尋在90例患者中隨訪41個月後得到了94%的優良率,其中34/56(62%)的投擲運動員重返賽場,但在投擲運動員中優良率只有79%。

Stephens等詳細報導了ASD長期隨訪的療效健康搜尋。82例患者平均隨訪8年後優良率均為81%;16例失敗(19%)其中13例(15%)經再手術疼痛得以緩解健康搜尋。其中的33例運動員由於疼痛和肌力下降而健康搜尋不能重返賽場。

鈥雷射是近幾年興起的一項技術與傳統的電凝刨削技術比較鈥雷射手術後無關節粘連腫脹,疼痛水平低,因此在6周內患者的活動範圍、外展力量優於傳統的關節鏡技術。鈥雷射手術1年後患者的評分要明顯優於傳統手術組。

ASD的主要併發症是切除健康搜尋的肩峰骨量少而使減壓不徹底。但Matthews等報導了ASD術後6例患者並發肩峰骨折他的發現表明了關節鏡下對肩峰前下部準確定位的重要性。

(3)OSD和ASD的比較:Checroun等回顧了1970~1996年關於OSD和ASD的英文文獻,其中有34項研究共1935名患者符合以下標準:在同類期刊發表,材料及方法詳盡可靠健康搜尋患者只經肩峰成形而未行肩袖修補術。分析結果表明健康搜尋:開放健康搜尋的和關節鏡下肩峰下間隙減壓術的客觀成功率分別健康搜尋是83.3%和81.4%主觀性滿意率為90.0%和89.3%健康搜尋,重返工作率為43%和74%。由此健康搜尋,Checroun等認為兩者的療效相仿,但對於持續的2期原發肩峰下撞擊征他推薦首選ASD而首次手術失效的病例選擇OSD。與OSD相比的技術要求相對較高但它使患者較早康復因為它不存在三角肌止點剝離重建的過程。但T’Jonck等認為ASD的這些主要優點在術後早期比較明顯,1年後兩者的區別已很輕微健康搜尋。

Sachs等詳細報導了OSD和ASD臨床隨機對照研究健康搜尋的結果:平均病程健康搜尋在6個月以上的41例2期撞擊片病例隨機分為OSD組(22例)和ASD組(19例)。分別在術後2、61226、52周評估,評價參數包括患者滿意度、疼痛關節活動範圍肌力恢復日常活動和住院時間。隨訪的結果表明:ASD組的術後功能恢複比OSD組快但其餘各項指標並無統計學差異

(4)肩袖清理術:對肩峰下減壓術治療肩峰下撞擊征仍有健康搜尋一些爭議,Budoff等認為大多數肩峰下撞擊徵發生於肩袖內源性變性,減壓術因使肩峰下軟組織失神經支配而能較好地緩解疼痛但不是針對病因治療肩峰下減壓術後又有肩峰骨刺形成有利支持了這一點減壓術會破壞肩峰的骨膜骨皮質健康搜尋,使大面積粗糙骨松質外露和導致大量瘢痕形成繼而喙肩弓纖維化,導致患肩的活動範圍下降。原發的肩峰異常先天性肩峰下出口狹窄這兩類真正需要減壓術的異常只占肩峰下撞擊征的健康搜尋一小部分喙肩弓對穩定肩關節的作用已越來越受到重視,減壓術會破壞喙肩弓,從而使肱骨頭的異常上移不能受到限制。肩袖的病變在組織學上表現為成纖維細胞增生健康搜尋被認定是疼痛的根源。基於以上的理由Budoff等反對將減壓術作為一種常規手術,認為應有選擇地進行,他推崇用肩袖清理術來治療肩峰下撞擊征。

依據美國加州大學洛山礬分校矯形外科肩關節評分標準(VCLA)現已成為被廣泛運用的公認評分方法之網一Budoff報導的98例肩袖清理術短期隨訪(2~5年)的優良率是89%健康搜尋排除了有補償要求的患者後為93%;長期隨訪(5年以上)的優良率是81%排除了有補償要求的患者後為83%。他認為肩袖清理術健康搜尋的重點在於準確定位肩袖的病變並建議使用刨刀來檢查而不健康搜尋是僅僅觀察肩袖表面健康搜尋,病變區被覆的滑囊組織必須去除,直至健康的肌腱組織顯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