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疳

肥疳,即脾疳,出自《小兒藥證直訣》。

肥疳,出《小兒藥證直訣》。即脾疳
脾疳,五疳之一。又名疳積、食疳、奶疳、肥疳。《古今醫鑒》:“疳在脾,則面黃身熱,腹脹肚大,好吃泥土,水谷不消,泄下酸臭,困睡,減食,消瘦。”由於餵養不當,引起脾胃虛損,營養不良。初起面黃肌瘦,能食易飢,大便時乾時稀,睡眠不安,多汗,齘齒,愛俯臥。此由積滯所致。《證治準繩》:“積為疳之母,所以有積不治,乃成疳候。”治宜調理脾胃,用保和丸加味。如病久不愈,日見羸瘦,面色萎黃,胸膈壅悶,肝腹脹大,乳食不多,經常腹瀉,大便酸臭,神倦體乏,懶言少動,疳積已成。應以消疳健脾為治,可用肥兒丸、參苓白朮散加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