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20年

股市20年

股市20年,199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授權由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建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這是建國以來內地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20年間證券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從最初滬深股市13家股票發展到2009年底1740家股票,兩市股票市場總值達到24.27萬億元,成為列美國(15.08萬億美元)之後的全球第二大市值市場。

概述

中國股市20年中國股市20年
股市20年,對於中國的股市人們這樣總結:“風雨20年,當驚世界殊”,20年過去彈指一揮間,世事變幻,滄海桑田,中國股市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蹟,它開始是如此微小以至於容易被忽視,現在體量又如此龐大市值直逼魁首,如今上證指數的漲跌牽動著大洋彼岸華爾街的市場起伏。20年可以用“代”來稱算,前人開了股市,而完善市場則是繼任者,在當下中國證券市場必須而且已經可能成為中國經濟轉身的重要推手,多層次市場正在成為促進國民經濟結構調整和實現增長方式轉換的重要力量,中國股市既是草根的也是平民的,投資給中國股民帶來了精神享受,成了很多人一生的事業。

歷史起源

1、199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授權,由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建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這是建國以來內地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此前的中國人,只是從茅盾的小說《子夜》及據此改編的電影中依稀對股票交易所有一點印象。
2、開市那天,來自上海、山東、江西、安徽、浙江、海南、遼寧等地的25家證券經營機構成為交易所會員,分專業經紀商、專業自營商、監管經紀商和自營商幾種。交易所採用現貸交易方式,不搞期貨交易,開業初期以債券包括國債、企業債券和金融債券交易為主,同時進行股票交易,以後逐步過渡到債券和股票交易並重。
3、1990年12月19日上午,交易所舉行開業典禮,當時的上海市市長朱鎔基出席了開業典禮。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李祥瑞授權總經理尉文淵在交易大廳敲響正式開市的第一錘,半小時後前市收市時已成交49筆,面額力5879008元。
4、股市真正火起來是1992年鄧小平南巡之後,當年5月21日上海股票交易價格全部放開,由市場引導,結果從21日至23日,股票價格一飛沖天,3天內暴漲570%,這一天被稱為中國股市真正誕生的一天。8月,深圳股票交易所發生了搶購股票風波。

大事紀要

1、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時任上海市市長朱鎔基在當時交易所所在地浦江飯店敲響開市之鑼。
2、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3、1991年7月1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始公布滬市8種股票的價格變動指數。
4、1991年8月1日第一隻可轉換企業債券瓊能源發行。
5、1991年10月31日中國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與深圳市物業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社會公眾招股,這是中國股份制企業首次發行B股。
6、1992年1月19日鄧小平視察南方,考察了深圳股市情況並發表講話。
7、1992年2月2日上海申銀證券公司與上海聯合紡織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簽定協定,發行我國第一隻中外合資企業股票。
8、1992年2月21日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上海真空電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向境外投資者發行股票
9、1992年5月21日滬市全面放開股價管制,大盤直接跳空高開在1260.32點,較前一天猛漲104.27%,上證綜指當天從616點躥升至1265點,首度跨越千點。股價隨後一飛沖天,僅隔3天,又登頂1420點。
10、1992年7月7日,深圳原野股票停牌。
股市20年股市20年

11、1992年8月10日深圳數千人因為排隊數日沒買到認股抽籤表而爆發震驚全國的“8·10”事件。"8·10"之後第三天,滬指猛跌22.2%。此時點位與5月25日的1420點相比,淨跌640點,兩個半月內跌幅達到45%。
12、1992年10月12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中國證監會成立。
13、1992年10月19日,深圳寶安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行1992年認股權證,這是中國首家發行權證的上市企業。
14、1993年2月開始,在國家遏制經濟過熱的巨觀緊縮政策影響下,中國股市開始進入長達3年的第一次大熊市。
15、1993年4月22日《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正式頒布實施。
16、1993年5月3日上證所分類股價指數首日公布,分為工業、商業、地產業、公用事業及綜合共5大類。
17、1993年6月1日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聯合編制“中華股價指數”。
18、1993年6月29日第一家H股上市公司青島啤酒在香港正式招股上市。
19、1993年7月7日國務院證券委發布《證券交易所管理暫行辦法》。
20、1993年8月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所有上市A股均採用集合競價。
21、1993年8月20日第一隻上市的投資基金淄博基金發行。
22、1993年9月30日中國寶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持有上海延中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超過5%,由此揭開中國收購上市公司第一頁。
23、1993年10月2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向社會公眾開放國債期貨交易。
24、1994年4月棱光股份成為第一家國家股轉法人股公司。
25、1994年6月哈歲寶成為第一家上網競價發行股票的上市公司。
26、1994年6月陸家嘴成為第一家國家股減資的上市公司。
27、1994年7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證監會與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商穩定和發展股票市場的措施》,引發“7·29股災”,上證綜指最低325點,較1993年的高點1558點跌去80%。
28、1994年7月30日監管部門推出“停發新股、允許券商融資、成立中外合資基金”3大政策救市,上證綜指從當日收盤的333.92點漲至9月13日的1052.94點,累計漲幅215.33%。
29、1995年1月1日即日起實行T+1交易制度。
30、1995年2月23日上海國債市場發生著名的“3.27風波”,直接導致後來萬國證券倒閉和國債期貨試點暫停。
31、1995年3月證券市場在發展4年多以後正式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
32、1995年4月3日深交所公布成份股名單。
33、1995年5月17日中國證監會發出《關於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緊急通知》,強制協定平倉,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
股市股市

34、1995年5月18日滬市A股跳空130點開盤,滬指當天漲幅30.99%,留下新中國股市上最大的一個跳空缺口。
35、1995年5月22日國務院證券委宣布當年新股發行規模將在二季度下達,滬指瞬間跌去16.39%。
36、1995年7月11日中國證監會正式加入證監會國際組織。
37、1996年開始,中國股市進入新一波牛市,上證綜指從年初的500多點一直漲到1250點,深證成指從年初的900多點漲到了4200點。
38、1996年4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不再辦理新的保值儲蓄業務。
39、1996年4月24日上交所調低包括交易年費在內的7項市場收費標準。
40、1996年4月25日“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合併方式組建,同年7月17日正式掛牌。
41、1996年5月29日道瓊斯推出中國股票指數,分別為道瓊斯中國指數、上海指數和深圳指數。
42、1996年6月24日上交所選擇市場最具代表性的30家上市公司作為樣本,編制“上證30指數”,並在7月1日正式推出。
43、1996年9月24日上交所決定從10月3日起分別下調股票、基金交易佣金和經手費標準;同時對證券交易方式作出重大調整,即由原來的有形席位交易方式改為“有形無形相結合,並以無形為主”的交易方式。
44、1996年12月13日滬深兩交易所發出通知,決定自16日起對在兩交易所上市和交易的股票和基金類證券的交易價格實行10%的漲跌幅限制。
45、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稱“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則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從而引發市場暴跌。
46、1997年1月4日4大商業銀行與信託公司脫鉤基本完成,所屬186家信託投資公司已撤銷148家,轉讓股份的有33家,上千億元資產完整移交。
47、1997年4月10日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試點拉開序幕。
48、1997年5月開始,中國股市進入兩年的第二次大熊市。
49、1997年6月6日人民銀行發文禁止銀行資金違規流入股票市場。
50、1997年11月國務院證券會頒布實施《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
51、1997年8月15日國務院決定滬深證交所劃歸中國證監會直接管理。
52、1998年3月23日,金泰、開元、興華、裕陽、安信等5大證券投資基金和南化轉債、絲綢轉債兩個可轉換債券相繼登場,成為機構投資和金融衍生工具擴大的標誌。
53、1998年3月25日央行該年首次降息,隨後,又在7月1日、12月7日連續降息。
54、1998年4月22日深滬兩市交易所實行“特別處理”制度。4月28日,遼物資A成為第一家ST公司。
55、1998年6月12日國家宣布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從單邊交易千分之五降低到千分之四。
56、1998年11月25日中國證監會下發通知,規定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股票一律不再發行職工股。
57、1998年12月29日醞釀5年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終於獲得通過。該法於1999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它是我國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基本大法。
58、1999年3月10日財政部一期憑證式500億元國債正式公開面向廣大城鄉居民發行。
59、1999年4月2日央行頒布《人民幣利率管理規定》,規定借貸雙方可以就提前歸還貸款或延期歸還以及相關的利率問題進行約定和協商。
60、1999年4月20日中國第一家經營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資產管理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成立,註冊資本為100億元。
61、1999年5月7日周末北約飛彈襲擊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周一,滬深股市跳空而下,“飛彈缺口”炸在每個股民心中。
62、1999年5月19日中國股市開啟以網路科技股為龍頭的“5·19行情”,網路股領頭啟動,當日滬市上漲51點,深市上漲129點,隨後這波牛市一直延續到2001年。
63、1999年6月1日國務院宣布降低B股印花稅。
64、1999年6月10日央行宣布第七次降息。
65、1999年6月12日棱光股份成為第一家遭交易所公開譴責的上市公司。
66、1999年6月14日證監會官員發表講話,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復性的。
67、1999年6月15日《人民日報》再次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重複股市是恢復性上漲。
68、1999年7月1日《證券法》正式實施。
69、1999年7月9日農商社、雙鹿、蘇三山、渝鈦白成為第一批PT上市公司。
70、1999年9月9日國有企業、國有資產控股企業、上市公司等3類企業獲準進入股市,滬指大漲103.52點,漲幅6.59%。
71、1999年10月申能股份成為第一家國家股回購的上市公司;首鋼股份成為第一家引入戰略投資者的上市公司。
72、1999年9月16日國務院批准實施《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條例》。

世紀跨越

1、2000年1月初經濟學家吳敬璉拋出“股市賭場論”,引發對股市定位與建設的大討論。
2、2001年2月境內居民獲準可投資B股市場。
3、2000年4月吳江絲綢成為第一家發行可轉債的上市公司。
4、2001年6月14日國有股減持辦法出台,滬指創下此前11年來新高2245點,直到7月13日,股市仍在高位盤整。

股市股市

5、2001年7月26日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實施,股市開始暴跌。
6、2001年10月19日滬指已從6月14日的2245點猛跌至1514點,50多隻股票跌停
7、2001年10月22日晚9時中央電視台報導,國有股減持辦法暫停,證監會宣布首發增發停止國有股出售。
8、2002年6月23日國務院決定,除企業海外發行上市外,對國內上市公司停止執行關於利用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的規定,並不再出台具體實施辦法。
9、2002年6月24日市場爆發井噴式“6·24”行情。
10、2002年11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證監會聯合發布《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這標誌著我國QFII制度正式啟動。
11、2003年7月QFII第一單出爐,瑞銀搶得頭籌。
12、2004年1月31日《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出台,史稱資本市場“國九條”。
13、2004年6月1日《證券投資基金法》施行。
14、2004年4月14日市場著名“莊股”、德隆旗下的新疆屯河、湘火炬、合金投資等3隻股票開始崩潰式連續跌停,多年來縱橫市場的德隆系轟然倒下。
15、2004年9月4日券商開始清理整頓,南方證券、漢唐證券、閩發證券、大鵬證券等相繼被託管或被清盤。
16、2005年4月29日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啟動。
17、2005年5月9日三一重工等4家上市公司進入股權分置改革首批試點程式。
18、2005年6月6日證監會推出《上市公司回購社會公眾股份管理辦法(試行)》,上證綜指應聲跌破千點。
19、2005年6月8日滬指暴漲8%,股票市場創下了自2002年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和最大單日成交紀錄。
20、2006年7月5日中國銀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掀開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國內上市序幕。
21、2006年10月27日全球最大IPO中國工商銀行在滬港兩地同日上市。
22、2007年5月30日國家半夜上調印花稅稅率導致“5.30”大跌。印花稅由千分之一調整為千分之三,調整幅度超出市場預期,多數股票連續出現了5個以上的跌停。
23、2007年6月20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境外證券投資管理試行辦法》和相關通知,QDII制度開始實施。
24、2007年7月26日“帶頭大哥”王秀傑因非法經營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被捕。
25、2007年8月23日上證綜指達到5000點。
26、2007年10月15日,上證綜指突破6000點。
27、2008年4月20日在大小非減持成為眾矢之的之際,《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出台,中國證監會規定大小非減持超過總股本1%的,須通過大宗交易系統轉讓,大小非減持情況在中登公司網站定期披露。
28、2008年4月24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下調印花稅稅率,由千分之三下調至千分之一。
29、2008年6月20日最後一隻股改權證——南航認沽權證存續期滿。自此,股改權證徹底退出資本市場

股市股市

30、2008年8月27日中國證監會正式發布了修改後的《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為大股東增持打開方便之門。
31、2008年9月19日印花稅改為單邊徵收。 
32、2008年9月18日國資委宣布支持中央企業增持或回購上市公司股份。
33、2008年10月5日中國證監會宣布將正式啟動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工作。
34、2008年11月,中國家電連鎖巨頭國美集團“掌門人”、2008胡潤百富榜上的中國首富黃光裕因為涉嫌經濟犯罪,被警方拘留調查。 
35、2009年6月29日桂林三金開始接受網上申購,這是繼2008年9月16日以來的第一隻新股申購,也標誌著中國A股市場的IPO在停批近一年後首次重新開啟。
36、2009年10月30日創業板正式揭開帷幕,首批28隻股票同日掛牌,刷新了中國股市多股齊發的歷史紀錄。
37、2009年11月13日滬深B股爆發狂飆行情,出現大面積的個股漲停,而沒有漲停的B股大多數股價都上升了7%以上。
38、2010年3月31日融資融券試點正式啟動。
39、2010年4月16日籌備多年的股指期貨契約正式上市交易,掛牌基準價定為3399點。
40、2010年5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上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至17%,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暫不上調,這是央行年內第三次宣布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41、2010年5月21日首個股指期貨契約IF1005平穩交割。
42、2010年6月9日融資融券試點擴大範圍。

歷史使命

1、20年前的1990年,有一代人傑,他們肩負政治使命,胸懷遠大理想,走南闖北,夜以繼日,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揭開了中國證券市場的嶄新篇章。在他們的努力下1990年12月,深交所開始試營業;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正式開業,時任上海市市長朱鎔基鳴鑼開市,如今20年過去了,中國已經從一個資本弱國變為資本大國,完成了一大歷史跨越。
2、20年風雨彩虹,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舉世矚目。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無序到有序、從不講規範到強調規範,不僅取得規模的擴張,也實現了質量的升華,中國證券市場取得了長足發展。20年,創造一個奇蹟。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時間短、速度快、模式新、規模和影響大,本身的發展壯大就是一個奇蹟,同時促進了中國經濟奇蹟般的發展,豐富了“中國奇蹟”的內涵。未來20年,中國將有可能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並通過創新型國家平台、區域性資本運作中心和資本運作中心建設的“三步走”,實現從資本大國到資本強國的跨越。
3、20世紀80年代特殊的時代背景,股份制經濟的興起、間接融資困境、財稅體制改革、債券流通需求等等,推動了證券市場的誕生,1990年11月26日上交所成立,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成立,建設資本大國的大幕由此拉開,1980-2009年30年間,中國GDP年均增長率超過9.8%,其中超過10%的年份就占到一半。作為大型經濟體,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世界領先,堪稱奇蹟。1990-2010年20年間,中國從無資本概念到資本意識深入人心,從無資本市場到多層次資本市場初步建立,從無資本機制到資本力量隨處顯現,從資本弱國到資本大國,中國證券市場的長足發展,堪稱奇蹟中的奇葩。
4、20年間,證券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從最初滬深股市13家股票,發展到2009年底1740家股票,兩市股票市場總值達到24.27萬億元,相當於200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74%。2009年,滬深A股的總市值約合3.5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00.88%,超越日本(3.53萬億美元),成為列美國(15.08萬億美元)之後的全球第二大市值市場。資本市場融資規模也在不斷擴張,2009年A股市場融資額已經超過8000億元人民幣。

五大階段

股市股市

第一階段是1990-1993年的“局部探索”,標誌性事件是兩個交易所成立、鄧小平視察南方講話。這一階段僅僅是局部試點。深滬兩個交易所開業之初,總共只有13隻股票,還都是本地企業,1991年底總市值只有120億元。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中特別提出,“證券、股市這些東西……要堅決地試”。
第二階段是1994-1998年的“全面鋪開”,標誌性事件是公司法頒布、證監機構調整,上市公司數量也從291家發展到852家。1994年7月1日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為股份制改革在全國展開奠定了統一的法律基礎。在監管上,1997年、1998年深滬交易所、國務院證券委和其他證券市場一切監管事務都劃歸證監會管理,全國性的統一監管機構正式建立。到1998年,上市公司的範圍從地方擴展到全國,上市發行品種涵蓋A股、B股,還有赴香港、美國發行的H股、N股。
第三階段是1999-2004年的“立體規範”,標誌性事件是證券法頒布、上市公司治理運動。隨著全面鋪開,證券市場上市公司造假、莊股等問題暴露得越來越多,2001年股市大討論中出現了“賭場論”、“推倒重來論”等。在輿論和市場壓力之下,證券行業的立法和改革加速進行。1999年7月證券法頒布施行,2000年滬深交易所發布上市公司股票暫停上市規則,2001年3月股票發行審批制被取消,2003年12月和2004年12月分別發布了上市保薦和公開發行的相關制度。2001年4月PT水仙成為中國證券市場首家退市公司。2002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下發關於認定證券市場虛假陳述的通知,積極處理了銀廣夏、莊家呂梁案等一批違法違規案件。
第四階段是2005-2008年的“固本清源”,標誌性事件是股權分置改革、券商綜合治理,這一階段中國證券市場發展達到了歷史的頂峰。2005年4月29日,中國證監會正式啟動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2004年6月10日,三一重工股改方案獲通過,成為“中國股改第一股”。由此,證券市場健康發展,出現了2006-2007年的大牛市。這一時期,證監會成立專題工作小組,對券商進行了綜合治理,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不斷發展壯大。
第五階段是2009年至今仍在進行中的“開拓創新”,標誌性事件是創業板推出、股指期貨上市。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正式上市交易,至此中國證券市場已形成主機板、中小板和創業板相結合的比較完善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2010年3月31日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正式推出,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貨正式上市交易。金融創新帶來的造富活力,吸引著更多投資者進入資本市場。今後中國證券市場還將逐步發展股指、利率、外匯等期貨交易市場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市場。

十大啟示

1、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協調發展是中國證券市場建設的前提。兩者協調發展,才能使資金和社會資源得到最佳化配置。如果嚴重背離,就有可能引發金融危機甚至經濟危機。
2、正確處理髮展和規範的關係是中國證券市場平穩推進的關鍵。規範側重於證券市場的質,發展在側重質的同時亦強調證券市場的量,兩者相互依存,對立統一。
3、有效防範和化解風險是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重要保障。金融風險是當今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只有做好對風險的有效防範和化解,才能真正促進證券市場又好又快發展。
4、不斷推動市場創新是中國證券市場快速發展的動力源泉。即使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且持續蔓延,也沒有減慢創新的步伐,反而在考驗中逐步實現跨越式發展。
5、加快國際化進程是中國證券市場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加速國際化有利於提高中國證券市場國際競爭力,有利於整合國外資源,促進自身發展。

股市股市

6、積極借鑑國外成功經驗是中國證券市場發展完善的助推器。中國證券市場的成就,一方面得益於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得益於各項改革措施漸進式、市場化的穩步推進,有機結合了成熟市場經驗與中國國情。
7、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是監管部門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積極借鑑國外成功經驗,提升中小投資者自我保護的維權意識。只有真正有效地保護好中小投資者的權益,中國證券市場才會出現更大更長久的繁榮。
8、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是中國證券市場走向成熟的標誌。從海外經驗看,機構投資者包括各種證券中介機構、證券投資基金、養老基金、社會保險基金、保險公司,還包括各種私人捐款基金會、社會慈善機構等。
9、有效協調計畫與市場的關係是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一大特色。政府有效協調計畫和市場的關係,是中國證券市場20年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要全面地、辯證地、歷史地看待中國證券市場的政策調控問題。
10、監管與自律相互配合是中國證券市場高效運行的關鍵。尤其是正處於轉型期的新興的證券市場,協調好政府監管與行業自律的關係至關重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