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身泥塑

肉身泥塑

古代一些修行較高的道教或佛教人士坐化後,遺體不做處理卻能夠完好無損,後人便將其肉身加以塑像予以膜拜。肉身泥塑在國內十分罕見,已知的有九華山肉身菩薩和近期發現的目前全國已知的惟一一件彩繪肉身坐化雕塑品馬頭山道教真身(肉身)彩繪泥塑像。

概述

罕見肉身泥塑罕見肉身泥塑

古代一些修行較高的道教佛教人士坐化後,遺體不做處理卻能夠完好無損,後人便將其肉身加以塑像予以膜拜。一般泥塑裡面的人體不僅穿著衣服,衣服外部還扎有穀草。

肉身泥塑在國內十分罕見,已知的有九華山肉身菩薩和近期發現的目前全國已知的惟一一件彩繪肉身坐化雕塑品馬頭山道教真身(肉身)彩繪泥塑像。

和肉身菩薩有區別,肉身菩薩是外表沒有經過塑造處理,直接用於供奉。

製作

塑像是以真人肉身為胎骨來塑造的,在人體真身之上,用穀子秸稈包裹纏扎於真身上形成塑像胎體,在谷稈上直接施敷細草拌泥完成大體雛形,再在其上分兩次施兩層細泥,完成各部細節後再敷一層極細的白泥漿做底子,然後彩繪

價值

真身(肉身)彩繪泥塑像是彩繪肉身坐化雕塑品,是重要的歷史文物,有著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

發現

馬頭山肉身泥塑馬頭山肉身泥塑

一尊全國罕見的明末清初道教真身(肉身)泥塑坐化像2004年在陝西省志丹縣馬頭山上被發現。

透過脫落泥皮可看到人體

這尊真身(肉身)泥塑保存在馬頭山林區一處非常隱秘險峻的天然石龕下,其本人應該是一個有道高士,但身份暫時還無法確認。西安文物保護修復中心副主任齊揚介紹說,這尊真身泥塑端坐在一個泥方台上面,塑像高0.85米、寬0.45米,方台高0.4米、寬0.93米。
這尊帶有彩繪的泥塑人物頭挽髮髻,背北面南,盤腿而坐,神色略顯憂鬱,泥塑的道袍線條流暢。透過脫落的泥皮可以看到泥塑裡面的人體不僅穿著衣服,衣服外部還扎有穀草。
據考古人員介紹,古代一些修行較高的道教或佛教人士坐化後,遺體不做處理卻能夠完好無損,後人便將其肉身塑像予以膜拜。志丹縣馬頭山上的真武廟曾是陝北著名的道觀。清光緒二十四年的《保全縣誌略》記載:“縣境寺觀頗多……道教中有真武廟在縣南九十里馬頭山,山高谷邃,松柏郁森,古木蒼藤,杳無人跡。”

全國惟一的彩繪肉身坐化雕塑品

這尊塑像的發現引起了當地政府和省文物行政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為更加深入了解這尊塑像的歷史、科學和藝術方面的價值,受志丹縣馬頭山道觀遺址開發管理委員會的委託,西安文物保護修復中心組織有關專家學者對這尊塑像從歷史背景、文物屬性、年代等多方面進行了研究,同時採用了碳十四測年技術對泥塑內的植物(穀草)進行相關的檢測,為年代判定提供了科學依據。
齊揚表示,馬頭山道教真身(肉身)彩繪泥塑像是目前全國已知的惟一一件彩繪肉身坐化雕塑品,其年代應在明末清初,是一件重要的歷史文物,有著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這尊泥塑的發現對研究陝北地區道教文化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