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症”又稱“職業枯竭症”,它是一種由工作引發的心理枯竭現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壓之下所體驗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盡的感覺,這和肉體的疲倦勞累是不一樣的,而是緣自心理的疲乏。

概述

職業倦怠職業倦怠

概念最早由F reudenberger 於1974 年提出, 他認為職業倦怠是一種最容易在助人行業中出現的情緒性耗竭的症狀。隨後M aslach 等人把對工作上長期的情緒及人際應激源做出反應而產生的心理綜合症稱為職業倦怠。其研究表明, 職業倦怠由情緒衰竭(emo t ional exhau st ion) 、去人性化( depersonalizat ion ) 、個人成就感降低(dim in ished personal accomp lishm en t ) 3 個維度構成。一般認為, 職業倦怠是個體不能順利應對工作壓力時的一種極端反應, 是個體伴隨於長時期壓力體驗下而產生的情感、 態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

一個人長期從事某種職業,在日復一日重複機械的作業中,漸漸會產生一種疲憊、睏乏,甚至厭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難以提起興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著一種慣性來工作。因此,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師克麗絲汀·馬斯勒將職業倦怠症患者稱之為“企業睡人”。據調查,人們產生職業倦怠的時間越來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個月就開始厭倦工作。

症狀

1.對工作喪失熱情,情緒煩躁、易怒,對前途感到無望,對周圍的人、事物漠不關心。
2.工作態度消極,對服務或接觸的對象越發沒耐心、不柔和,如教師厭倦教書,無故體罰學生,或醫護人員對工作厭倦而對病人態度惡劣等等。
3.對自己工作的意義和價值評價下降,常常遲到早退,甚至開始打算跳槽甚至轉行。

分類

情感衰竭:指沒有活力,沒有工作熱情,感到自己的感情處於極度疲勞的狀態。它被發現為職業倦怠的核心緯度,並具有最明顯的症狀表現。

人格化: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對象間保持距離,對工作對象和環境採取冷漠、忽視的態度,對工作敷衍了事,個人發展停滯,行為怪僻,提出調度申請等。

無力感或低個人成就感:指傾向於消極地評價自己,並伴有工作能力體驗和成就體驗的下降,認為工作不但不能發揮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無味的繁瑣事物。

職業倦怠因工作而起,直接影響到工作準備狀態,然後又反作用於工作,導致工作狀態惡化,職業倦怠進一步加深。它是一種惡性循環的、對工作具有極強破壞力的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消除職業倦怠,對於穩定員工隊伍、提高工作績效有著重要的意義。

表現

(1)工作滿意度低,出現離職和曠職現象。由於喪失了工作熱情和興趣, 員工一旦產生職業倦怠就會在工作中缺乏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敷衍了事,甚至另謀他職。

(2)在人際關係方面表現出對同事和工作對象有情感上的疏遠和冷漠。出現職業倦怠後,員工往往感到同事之間有太多的競爭,太多的矛盾;客戶不好合作,故意刁難等。這樣員工就會不願意與同事和客戶交往,把自己封閉和孤立起來,嚴重妨礙了工作效率。

(3)有巨大的壓力感。心理學研究表明,適度的壓力能使員工處於合理的應激狀態,對員工的行為表現有積極作用。而過度的職業壓力如果得不到合理釋放和緩解,就會引起他們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適和疾病。

比如,生理上的的症狀包括疲勞、食慾下降、睡眠質量變差、容易生病等;心理上的症狀有:挫折、憤怒、緊張、焦慮、神經質、恐懼等。對員工有重大意義的突發事件引起的壓力或長時間的過度壓力, 將極有可能影響員工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找出產生職業倦怠的原因,是減輕或解決倦怠的第一步。導致職業倦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這些因素大體可以分為職場因素和個體自身因素兩大類。職場因素是指產生職業倦怠的客觀因素,包括工作任務過重、難度較大、晉升無望、工作前景不好、人際關係緊張、工作環境不利等。個體自身因素指員工因年齡、性別、動機、能力、意志等方面存在個體差異對上述職場因素的感覺和評價有所不同,如成就動機強的員工喜歡承擔有挑戰性的工作;意志力強的員工更看重難度大、強度大的工作;與男性員工相比,女性員工更容易因工作和家庭的中突產生職業倦怠。

出現原因

職業倦怠因工作而起,直接影響到工作準備狀態,然後又反作用於工作,導致工作狀態惡化,職業倦怠進一步加深。它是一種惡性循環的、對工作具有極強破壞力的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消除職業倦怠,對於穩定員工隊伍、提高工作績效有著重要的意義。

Maslach和Leiter於1997年提出了職業倦怠的工作匹配理論。他們認為,員工與工作在以下六方面越不匹配,就越容易出現職業倦怠,包括:
工作負荷:如工作過量;
控制:控制中的不匹配與職業倦怠中的無力感有關,通常表明個體對工作中所需的資源沒有足夠的控制,或者指個體對使用他們認為最有效工作方式上沒有足夠的權威;
報酬:可以指經濟報酬,更多的指生活報酬;
社交:比如員工和周圍的同事沒有積極的聯繫(有可能由於工作把個體隔離或者缺乏社會聯繫,但同時工作中與他人的衝突影響嚴重);
公平:由工作量或報酬的不公平所引起,評價和升遷的不公平則容易帶來情感衰竭;
價值觀衝突:員工和周圍的同事或上司價值觀不一致。

職業倦怠的對策

1、企業的對策

對於職場因素造成的倦怠, 大多可以通過管理上的措施加以解決, 企業可以採取的方法主要有:

(1)改善工作條件,重新配置員工。對工作進行重新設計和安排, 將負擔過重的工作適當減輕,由多人分擔;將過於枯燥的工作進行擴大化和豐富化, 即增加工作內容、賦予更多責任,使員工感受到工作的趣味性和意義性;改善工作的物理條件,如有些企業為此設定了放鬆室、發泄室、茶室來緩解倦怠;實行更為靈活的工作時間和休假制度。同時,組織也應根據員工的興趣、能力、偏好等因素將員工與崗位相匹配,讓最適合的人做最適合的工作。

(2)員工幫助計畫。很多公司,特別是像世界500強中的一些著名的公司,都採用員工幫助計畫(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EPA)減輕員工的職業倦怠。員工幫助計畫是一種綜合性的管理方法,包括為員工提供個人的諮詢和指導、在組織內建立和發展一些能使員工保持輕鬆和新鮮感的服務項目、組織各種健身項目、營養項目、家庭援助計畫等。員工幫助計畫的內容大體分為三類:一類是以為員工提供信息為目的的,並不直接減輕員工的倦怠情緒,例如利用午餐時間為員工做如何應對倦怠情緒的講座:第二類是讓員工參加一些活動, 改變其生活方式,例如一些體育和娛樂活動;第三類主要旨在建立一種環境,幫助員工將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下去。中國惠普有限公司通過與同仁醫院臨床心理科的合作,從最初的心理講座人手,根據每位參加者填寫的問卷, 由心理醫生給每個人做出科學評價和調理,使得許多員工消除倦怠,重建自信。

(3)為員工設定不同的職業路徑。職業路徑是企業為內部員工設計的自我認知、成長和晉升的管理方案。它在幫助員工了解自我的同時也使企業掌握了員工的職業需要。職業路徑指明了企業內員工可能的發展方向及發展機會。良好的職業路徑設計,一方面有利於企業吸收並留住最優秀的員工, 另一方面也能激發員工的工作興趣,有效降低離職率。華為公司為員工職業路徑設計兩條線:一條是專業線,一條是管理線,管理階梯從項目經理一部門經理一總監一副總裁一總裁五個等級;技術階梯分為五級,1-3級之間差別不是太大,但4—5級之間差別較大,而且各級內也分為多個小的級別。同為高科技企業的中興公司為員工職業路徑設計三條線:管理人員走可能性更高。

2、員工自身的對策

個體自身因素是員工對工作環境和工作本身狀況的主觀感受和評價, 所以對由自身因素產生的職業倦怠重在自我調節。當然這種自我調節同樣為條目指定一個分類離不開企業的配合與幫助。

(1)保持積極的心態是對倦怠進行自我調試的關鍵。承認一個人並不能控制和改變工作中的所有事情,有些工作能夠完全勝任,但也有些是自己做不好的。而且,職場因素有些是不可避免或難以在短時間內排除的,如激烈的競爭、失業等。

(2)挖掘工作中有意義的方面,培養自己對工作的興趣。如果能在看似重複、枯燥的工作中挖掘“創新”的可能性,通常會讓人覺得鬥志昂揚、精力充沛,比如在大家都周而復始地走同樣的流程時,你就可以想想有沒有可能通過簡化某個環節既達到同樣的效果又能加快效率,這個想法如果一旦被採用就會有美妙的成就感。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就會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不會感到辛苦和倦怠。而一個人若是積極主動充滿激情地去工作,也總能超額、超水平發揮,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3)進行有效的時間管理。有時,人們覺得有很多事情做不完往往是由於沒有安排好時間。有效的時間管理方法包括為所要做的事情設定輕重緩急,假如今天早上有五件事在等著你去處理,請你稍微了解一下事情的內容, 把它們區分成“必須做的”和“應該做的”,看看是否真的要你親自去處理,也許交給別人同樣能夠完成。在那些你“必須去做的事情” 中,簡單安排一下主次關係,著手開始做那些排在前面的事;對那些重要的事情分配較多的時間;採取行動,改變拖延的習慣;學會利用一些提示時間和計畫的外部手段,如即時貼、日曆、提醒器等;完成工作的時候集中精力;不要試圖一下子把所有工作做完。

(4)在工作中靈活穿插節奏管理。用開始工作前的半個小時處理一些特別麻煩、你極不情願做的事情,比如向某個同事或客戶澄清問題,就某個工作失誤向上級進行解釋說明等, 不管有多么難以進行,都應該在例行工作之前把它解決好。這個簡單的方法很可能決定你一天的“壓力指數”,雖然僅僅半個小時,可最難受的時間過去了,你做其他事情就可以輕裝上陣。心理學家認為“鬆散的休息”,也可以有效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效能,比如在工作中加入一些閒暇活動:每過一小時,同事之間約好了輪流給別人講一個笑話;準備一些小零食在處理完一件事後慰勞一下自己,都可以為你的大腦充電,也能緩解不問斷工作所帶來的緊張和厭煩情緒。節奏管理的一種極端方法是乾脆停下來,什麼也不做。“努力工作”聽起來似乎是個非常重要的事,可在你反覆琢磨同一問題時也難免落入“思考的深淵”,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卻製造出了不必要的焦慮與壓力。就像《飄》中斯嘉麗一樣揮揮手對自己說:“現在不要想它, 明天再想好了,明天就是另外一天了。”停下來,給心靈松鬆綁。

解決對策

職業倦怠作為客觀存在,已經成為許多人積極行為的障礙。如何讓他們告別倦怠,我覺得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有效的嘗試。

首先,改變產生倦怠的應激源。在最近的商報和南北人才網公布首份寧波企業管理者痛苦指數調查結果顯示,“上級總是不信任我,授權不充分”和“公司預定的工作目標過高”是最痛苦的應激源。因此作為上司和管理部門的管理者應儘可能突出情感化的管理特色,真正體現的“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而不是一味地施壓;儘可能營造寬鬆和諧的工作氛圍,為員工提供人際交往的機會,使他們的鬱悶和疑惑得到及時的排解;同時建立新的評價體系、調整競爭機制滿足大多數員工的成就需要。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衝員工的心理壓力,減少職業倦怠的產生。這需要全社會的關懷。但這是不以員工的意志為轉移的。

其次,提高自身對心理健康的認識能力和運用心理策略的最基本的能力,而不僅僅是寄希望於應激源的改變。這是告別倦怠的根本。這非常有效。

(一)認識自我:就是要認清自我價值,掌握自己的優勢與不足,預測自己倦怠的徵兆,了解自己的主觀情緒是否影響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變化,有無做好應激的積極準備?有了積極的自我認識,才能正視應激情境的客觀存在;才能勇於面對各種現象、準確地對待周圍環境中的一切人和事,有針對性地對自己進行心理控制並儘量與周圍環境保持積極的平衡,成為自身行動的主人,從而避免遭受應激給自己帶來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損傷;才能對可預見的應激,進行自我調整,主動設定緩衝區,提高自己的心理應付水平。因此,只有從自我的陰影中擺脫出來,正確地認識自己及周圍環境,才能把變化視為正常的事,不斷接受變化的刺激,積極、愉快、主動地迎接生活的挑戰,走出倦怠。

(二)尋求積極的應付(coping)方式:應付是指成功地對付環境挑戰或處理問題的能力。通常,積極的應付方式可以使自己有效地面對心理應激、重新恢復生理與心理的平衡水平狀態;消極的應付則往往會使人繼續停留在充滿壓力的應激狀態,繼續消耗自身潛在的能量,產生倦怠,甚至導致心理疾病。
1、運用心理暗示的策略
暗示,指的是在無對抗態度的條件下,用含蓄間接的方法對人的心理和行為施加影響,這種心理影響表現為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信念。暗示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著很大的影響。積極的暗示可幫助被暗示者穩定情緒、樹立信心及戰勝困難和挫折的勇氣。每個人可把自我暗示作為提高自己應付應激能力的策略。當千頭萬緒、不知所措時,絕不要抱怨、退縮、自怨自艾,否則人就很容易陷入倦怠,不可自拔。這時要用言語反覆提醒自己:“一次一件事,我一定能做完所有的事”,“走過去就是個天”,“工作著就是快樂的”,“與其痛苦地做,不如快樂地做”,“有人幫你是你的幸運,無人幫你是公正的命運,沒有會為你做些什麼,你只有靠自己”,

堅信“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因為我覺得快樂,所以我快樂”……學會隨時對自己說:“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即使是陰天也是別樣的美好”,“積極的生活態度比生活本身更重要”。當面對孤獨、寂寞的、缺乏成就感的工作環境時,要學會獎勵自己、為自己喝彩,哪怕是自己的一丁點的進步,都不要忘記對自己說一聲:“喔,我做得真不錯,明天繼續努力喔!”。在經常的這樣的言語的自我暗示下,個體就會由急躁、泄氣、灰心變為情緒穩定、有條不紊、信心十足,自信有能力控制各種應激。他們的心理狀態得到調節,心理活動水平得到提高,從而無論在順境還是在逆境中,都能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不斷在苦難中尋找新的樂趣,成為一個熱愛生活、善待生命、對生活充滿激情的人。

2、學會適應的策略

聽過NBC電視節目主持人、“職業足球名人堂”最佳播音員之一查理?瓊斯故事的人往往會有一個很深的感觸,那就是:因為害怕而拒絕變化,往往會使事情變得更糟;如果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變化和挑戰帶來的應激,能積極應付、迅捷靈活地作出反應,必然會在迷宮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路,也許它會讓你付出很多的艱辛和代價,但它會幫助你在變化的時代獲得成功。所以在各種應激事件和壓力面前,自己一定不要一味地抱怨,要及時調整心態、學會適應,換一種角度看壓力。學會對讓我們曾經頭疼不已的壓力心存感激,因為沒有壓力,我們的生活也許會是另外一個模樣。並積極地投入到變化之中,這樣才不致於感覺受到極大的傷害。應激研究泰斗塞里曾說:“很多人停滯在一個階段感到失敗,很大一個原因就是不願改變現狀”。隨著應激而改變,這是適應的最關鍵的問題,只有自己才能幫助自己。要改變,那就行動吧!

自我調節

1.換個角度,多元思考:學會欣賞自己,善待自己。遇挫折時,要善於多元思考,“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適時自我安慰,千萬不要過度否定自己。

2.休個假,喘口氣:如果是因為工作太久缺少休息,就趕快休個假,只要能暫時放空自己,都可以為接下來的戰役充電、補元氣。

3.適時進修,加強實力:職業倦怠很多情況下是一種“能力恐慌”,這就必須不斷地為自己充電加油,以適應社會環境的壓力。

4.適時運動:減壓絕佳方法,運動能讓體內血清素增加,不僅助眠,也易引發好心情,運動有“333”原則,就是1周3天,每天30分鐘,心跳達130下,例如快走、游泳是好運動。

5.尋找人際網路:除了同事,人要有其他可談心的人際網路,否則容易持續陷入同樣思維模式,一旦有壓力反而很難紓解。

6.說出困難:工作、生活、感情碰到困難要說出來,傾聽者不一定能幫你解套,但這是抒發情緒最立即有效的方法,很多憂鬱症患者因碰到困難不肯跟旁人說,自己悶悶、默默地做事,最後悶出憂鬱症。

7.正面思考:把工作難關當作挑戰,不要輕視自己,要多自我鼓勵。不懂就問人,或尋求外援,唯有實際解決困難,才不會累積壓力。“加油,我一定辦得到”跟“唉,我只要不被老闆罵就好”的兩種心情做出的工作績效絕對不同,正面思考並非天生本能,可經過後天練習養成。

8.幽默感:別把老闆、主管、同事的玩笑想得太嚴肅,職場和諧很需要幽默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