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變態

職場變態

職場變態是指生活簡單但工作瘋狂的上班族。在月薪8000元以上的白領中,變態族更是占到80%以上。

調查

職場變態職場變態

在一項根據對京、滬、深、穗四地不同行業的1380名白領進行的調查中發現,月收入在3000-8000元的群體中將近1/3的人與常人的性格、處事方式迥然不同,甚至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招致了“職場變態”的名聲。而月薪8000元以上的高薪白領中,“變態”者更是占到80%以上。

定義

“變態”對於這個群體而言,是一個很不公平的稱謂,說法欠妥。“變態”實際上是一種由生物原因導致的嚴重的精神疾病,在心理學上界定為“由於身體功能損害造成的精神異常,並且由此導致與常人大相逕庭的異常行為。”職場精英之所以都被冠上了“變態”的名號,是因為大環境對於他們既需求又不寬容的矛盾所導致的。

表現

為人處事上,崇尚簡單,直奔主題,容易讓人無法接受;穿著打扮上,不修邊幅,更不講究,有時甚至邋遢;生活上,能簡就簡,有時餅乾泡麵就能解決一頓飯;和同事相處時,特別個人主義,基本沒有溝通……
這一切表象都有一個共同的內在原因——“BT族”大多有著爭強好勝的性格。對他們來說,工作中的成就勝過一切。從這一點來看,你也可以把“BT族”理解成“工作狂”。

原由

我們生活在一個過分倡導競爭、過分推薦物質成就的時代,對於這樣的社會氛圍,個人根本上就是無能為力。於是有一些人就會“既然改變不了,那么就前去引領”。他們成了所謂的“工作狂”,還會強迫其他人一起衝鋒陷陣,搞得不那么想“成功”的人痛苦不堪。他們會越來越不關注人的個體情緒,對自己、對別人與工作績效無關的感受都嗤之以鼻。
大多數人會將符合“主流”觀念的人歸為同類,其他的則歸為“異類”,甚至冠以“怪物”、“變態”等稱呼。這些“工作狂”的行為方式令許多人無法接受,心裡不舒服,因為憤怒和鬱悶而惡意地加以“變態”二字。

但是在一個企業中,業績和效益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很多人抱怨身邊的“職場變態”,其實是在抱怨自己充當了他們創造效益的工具,最終又不像他們那般拿到了切實豐厚的物質回報。因為“過人”,所以“異常”,得了“變態”的名聲,這是很不公平的。

需要社會的理解

在很多人眼中,“職場變態”是一種難以接受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對於人的“個體”而言,確實談不上幸福,甚至會連帶家庭和朋友犧牲很多“主流”觀念中精彩的物質享受甚至天倫之樂。也許因為如此,會招致更多的不理解和不滿,但是他們畢竟在企業中得到了真正的賞識和尊重,辛苦付出最終換得了豐厚的物質回報,並會使家人受益良多。

“職業先驅”的生活理念值得歌頌,但並不值得推崇,他們是一群可敬而不可親的人,收入不菲,扮演著社會分工後的重要角色,但是很寂寞,也難以被大眾理解。
這群職業先驅其實也很希望得到夥伴的寬容與理解,而不只是老闆的賞識與晉升。但今天的社會氛圍似乎太倡導“變態”、“狂人”之類的說法,人們很容易將所有“非主流”的生活理念都歸為異類,其實這並不符合中國“經濟發展”的時代背景。
其實歷史上的“先驅”,自古以來就是犧牲個人甚至家庭的利益,難度太大,所以很多人都學不來也做不到。但是至少,我們在做不到如此崇高的境界之前,先要學會善意的寬容和由衷的敬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