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耳故居

聶耳故居

聶耳故居位於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中心城區的北門街口。多年以來,北門街成為紅塔區最繁榮的商業區之一,但沿街商鋪林立,空中線纜紛雜,不但與聶耳故居文化內涵極不相稱,還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進行保護性修繕改造勢在必行。

基本信息

聶耳簡介

聶耳,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漢族,雲南玉溪人,中國人民音樂家。1912年2月15日出生於昆明1935年7月17日卒於日本。他從小家境貧寒,對勞苦大眾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有限的23年生命中,創作了37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的產物。聶耳開闢了中國新音樂的道路,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先驅。聶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這首歌原來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1935年5月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由1949年9月27日,經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討論通過,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另外由趙丹主演的影片《聶耳》在1959年上映後也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

玉溪聶耳故居

聶耳故居聶耳故居

聶耳出生於昆明,但父母均是雲南玉溪人。玉溪聶耳故居是一樓一底木結構建築,臨街面樓下原為半截磚牆,外有護板,上部為活動木板窗,開為鋪面。街面樓下房檐上仍有半截依稀可見的浮雕圖案。聶耳1927年國中畢業後,曾隨母親彭寂寬回玉溪,於農曆6月22日至7月10日在此複習功課。

聶耳故居系聶耳的曾祖父聶連登於清未所建,傳至聶耳的父親聶鴻儀。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聶鴻儀去昆明行醫,留給聶耳的大嫂王靜珍居住。

1984年9月,聶耳故居被玉溪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3月,玉溪市人民政府將其修復一新,並建造聶耳塑像,設立管理機構,正式對外開放。

聶耳故居聶耳故居

聶耳故居的修繕改造總投資1100多萬元,於今年3月中旬開始施工。根據設計方案,整個故居將建成全透視景區。其中,將對故居進行必要的修繕和加固粉刷,充實展室各類資料,完善燈光及視聽效果。對北門街兩側的房屋,將按照玉溪城區民間宅院門面進行裝飾,格調以木製鋪面為主,以青磚瓦、紅門面、灰門頭為主色調;取締戶外商業攤點和該路段的廣告牌,採用匾額、旗幡、宮燈等傳統裝飾。同時,將該路段設定為步行街;兩側鋪面經營以樂器、手工藝品、圖書、文房四寶等文化用品為主,與聶耳故居的文化內涵相呼應。

昆明聶耳故居

昆明聶耳故居淡出城市風景昆明聶耳故居淡出城市風景

昆明聶耳故居就坐落在原雲貴總督府前的官道、現在的甬道街上73、74號。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聶耳的父親聶鴻儀去昆明行醫,在昆明甬道街租用一間鋪面開中藥鋪“成春堂”。當時,聶、楊(房東)兩家合住一院,本屬於用作商鋪的清代官房,該房坐東朝西,臨街有兩層樓土木結構房三間。1912年2月15日,聶耳出生於此,他的童年也基本在這裡度過。18歲時聶耳外出求學離開昆明,從此再也沒有回來。

但如今,聶耳家甬道街的這些鋪面房早已不是往昔模樣。新中國成立後,聶耳的三哥聶敘倫等曾前往甬道街找尋他們曾經的住房,確認了其位置即今甬道街73、74號。聶敘倫認為“這間房子除了擴街心把前廈拆掉以外,基本上還是當年的模樣,屋內外都沒有大的改動。”1986年7月,盤龍區人民政府將甬道街之73、74號臨街鋪面命名為“聶耳故居”,並列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後劃歸五華區管轄,2003年升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昆明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規劃成果公告·文明街歷史街區保護規劃”之外,如甬道街78號這樣應受保護的建築已經被拆,保護區內還出現了一兩個在打地基的大坑,一些古建築周邊風貌已受到嚴重影響。由此昆明聶耳故居逐漸淡出昆明城市風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