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耳文化廣場

聶耳文化廣場

與聶耳故居破敗景象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聶耳的故鄉玉溪,當地政府耗資幾個億、占地上千畝建成“聶耳文化廣場”。有人評價這不過是借聶耳之名搞的超大型政府工程,與尊重鄉賢、尊重文化沒有任何關係。對真正的文物古蹟沒有經費保護,而投巨資搞花架子工程,其政策動機是一致的:物質與金錢的欲望洪流已經淹沒了一切精神追求。

基本信息

簡介

聶耳文化廣場是玉溪生態建設的三個主體性工程之一。該工程總用地面積43.6公頃,包含9個項目:玉湖工程、玉湖湖岸配景工程、環湖游路及地形營造、音樂廣場、噴灌系統、水景、燈光照明、植物景觀、迎賓橋。空間布局為“一湖、兩線、一橋、四區”。

一湖兩線 一橋四區

一湖:即玉湖,湖體用地210.8畝,是聶耳文化廣場生態及人文景觀的主要載體,各個功能分區結合玉湖水體和周邊地塊進行布局。

兩線:即環繞玉湖公園建設的交通外環線及供市民休閒、散步的沿湖岸內環線游路。

一橋:暫定名為迎賓橋,橫跨玉湖之上,採用板拱方案單孔設計,淨跨徑24米,橋樑總長30米、寬9.9米。

四區:即文化休閒區、商業及聶耳音樂廣場區、運動功能區、生態休閒區。文化休閒區,將聶耳圖書館、聶耳紀念館、博物館等文化設施與玉湖建設協調配套的一體化設施群布設其中。商業及聶耳音樂廣場區,音樂廣場區是整個聶耳文化廣場的核心,可容納2萬多人,音樂舞台區可容納1.2萬人。運動功能區,由嬉水池、兒童遊樂設施等部分構成,臨湖岸區域配種水生花卉植物。生態休閒區,山頂景觀主軸線上設定聶耳雕像,作為聶耳文化廣場的最高點,是城市的一個重要標誌。

文化 生態 精品

聶耳文化廣場建設首先體現的就是文化,突出水為“靈”、文化為“魂”的理念,通過建築、雕塑、小品等充分展現聶耳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從而體現聶耳精神和特色鮮明的聶耳文化及商業文化,成為建設玉溪“三湖”生態城市群和先進文化的重要載體。

其次是體現生態。從湖底防滲的處理開始,生態的理念始終貫穿在建設中,更多地強調自然協調。如植物景觀設計,更多地採用玉溪的鄉土樹種,通過科學的搭配,表現出富於季相、色彩變化的自然植物生態群落景觀。

第三是體現精品。聶耳文化廣場建設強調“做精單體”,力求精益求精,把每一個項目都做成精品。比如通過音樂噴泉、樂器造型以及播放聶耳的音樂作品等方式,把音樂與生態兩個看似不相關的元素相互融合、彼此交融。

廣場文化

升國旗儀式

2010年1月1日上午8點,玉溪聶耳音樂廣場國歌嘹亮,數千市民齊聚在此,共同見證聶耳故鄉舉行廣場升旗儀式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今後,每月1日、11日、21日及重大節假日,聶耳音樂廣場都將舉行隆重的升國旗儀式。

雲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9年12月30日,雲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聶耳文化廣場景區舉行授牌儀式,玉溪市萬名各族各界幹部民眾齊唱國歌升國旗,將愛國主義教育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

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張田欣授牌並講話。聶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曲作者,聶耳是玉溪的光榮,也是雲南的驕傲,更是全國人民永遠銘記在心的偉大人民音樂家。200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我們成功地舉辦了首屆中國聶耳音樂(合唱)周系列活動,得到了中央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受到全省各族人民的喜愛和讚譽,成為一次聲勢浩大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把聶耳文化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形成了聶耳文化品牌。近年來,玉溪市委、市政府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打造聶耳文化品牌為目標,投入巨資興建聶耳文化廣場景區,各主體工程相繼完工投入使用,已經成為國內一流的紀念聶耳的標誌性景觀群,在面向玉溪及省內外廣大民眾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突出貢獻。省委、省政府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命名玉溪聶耳文化廣場景區為雲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大喜事。希望在市委、市政府領導和省委宣傳部指導下,進一步強化內部管理,完善教育功能,提高服務水平,積極創造條件,力爭早日建設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把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作為弘揚和培育偉大民族精神的有效載體。全省現有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8個,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99個,連同各州市縣區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基本上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網路。各級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堅持結合自身的特點,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面對社會環境的新變化和時代發展的新特點,我們要進一步增強做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發揚成績、開拓創新,努力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要注意挖掘精神資源,突出思想內涵,改進陳列方式,創新展示手段,增強服務意識,提高講解水平,組織特色活動,擴大宣傳影響,不斷提高我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設、管理和使用水平,更好地為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服務,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服務,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服務,為推動我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服務。

聶耳紀念日系列活動

2006年7月17日,在紀念人民音樂家聶耳逝世71周年的日子裡,聶耳紀念日系列活動拉開序幕。國家文化部副部長、雲南聶耳音樂基金會顧問陳曉光,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傅庚辰,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共雲南省委副書記、雲南聶耳音樂基金會名譽會長丹增,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晏友瓊,省老領導尹俊、劉樹生以及玉溪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等有關方面領導出席了竣工典禮及聶耳紀念日系列活動啟動儀式。

線路

地址: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河濱路

開放時間:全天

公交:2路、9路、10路、13路公車

藝術民生

以農業和手工業為主的玉溪,近年來大力發展市民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除了興建博物館、藝術展覽館、藝術劇院之外,以創建“生態城市”,提供綠化自然生態環境,也為居住和生存的精神環境提供了極佳的保障。過去令玉溪人引以為豪的是面向全亞洲生產的捲菸,而在很多年前這裡誕生了一位影響全中國的音樂偉人——聶耳,玉溪以“聶耳文化”作為基礎,不斷發展聶耳文化周邊產物以及設施,以“聶耳音樂精神”帶動玉溪文化的進步,在當今成為第二個令玉溪人民感到驕傲的產業。

修建聶耳音樂廣場便是“聶耳文化”最為直觀的體現,而關鍵點在於,聶耳文化從紙質語言、思想覺悟以及實際行動轉化成了大家看得見也摸得著的公益民眾設施:這裡除了匯聚聶耳大劇院、聶耳圖書館等公益建築外,每個月份都會舉行向市民免費展示的民間文藝團體的精彩匯演,而每到傍晚黃金時間,廣場更是聚集了一批跳舞健身的愛好者,放著音樂歡樂舞蹈,聶耳音樂廣場儼然已成為了民俗與高雅活動互動的歡樂大舞台了。

廣場除了可以欣賞到民間舞蹈,藝人歌唱之外,一直以建設“生態城市”為本的玉溪更將廣場打造成為了標桿式的生態中心——興建人工湖與人工瀑布,輔以沙灘、古樸人工橋以及大片綠化帶作為點綴,難怪有人說這裡雖不是公園但是勝似公園!每到周末或者傍晚,不少遊人自駕到此散心,或者在橋上或湖邊踱步,欣賞這片開闊的美景。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湖的水是從澄江撫仙湖引入而來,加上管理嚴格,湖水維護的清澈透明,而四周環山,地形開闊,遠離城市工業區,因此空氣的純淨指數極高,到此一游,呼吸新鮮空氣,成為許多遊客第一選擇遊覽的勝地。

而位於廣場正中央處,矗立這一座由國內雕塑名家精心鍛制的聶耳塑像,塑像造型為聶耳激烈憤慨的拉奏小提琴,象徵著在民族水深火熱之時刻,這位音樂巨人用偉大的音符以及樂器作為喚起中華民族覺醒之武器的振聾發聵之作用,雕像面對正東方,仰視四周,也暗喻著聶耳音樂精神將籠罩整個玉溪以及滇中地區,別有心意。而2005年國家領導人李嵐清也曾赴玉溪視察,他揮筆題名的“聶耳音樂廣場”幾個大字也放置到了雕像前方,不僅讓聶耳文化廣場充滿了濃濃的文化氣息,也更具權威性。

遊客不僅可以在此欣賞到較為純正的玉溪風土人情,如花燈、煙殼舞等等,設計者也別具心裁的在鳥語花香的林間小道里設定了驚喜的“知識建築”,而這些小建築是根據聶耳音樂素材以及慣用的樂器衍生而來——譬如世界鋼琴奠基人以及小提琴奠基人的歷史介紹……在林蔭小道中漫步,又可掌握知識,何樂而不為?所有的細節加起來,都讓人嘆服“音樂文化”的無處不在,“音樂文化”的貼近民眾,再次升華了廣場的獨特魅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