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國際日

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國際日

“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國際日” (International Day of Solidarity with the Palestinian People) 是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1977年12月2日作出一項決議將11月29日定為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國際日,以動員國際輿論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爭取合法民族權利的正義鬥爭。從1978年開始每年舉行紀念活動。

基本信息

節日簡介

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國際日 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國際日

“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國際日” (International Day of Solidarity with the Palestinian People) 是11月29日。

聯合國大會1977年12月2日作出一項決議將11月29日定為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國際日,舉辦紀念活動 (第32/40 B號決議),以動員國際輿論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爭取合法民族權利的正義鬥爭。從1978年開始,每年舉行紀念活動。

背景資料

紀念大會會場紀念大會會場

1977年,聯合國大會號召將每年的11月29日作為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國際日以示紀念,因為大會曾在1947年的這一天通過了關於巴勒斯坦分治問題的決議。2000年12月3日,大會重申聯合國對巴勒斯坦問題負有永久的責任,直至此問題按照國際法獲得令人滿意的解決為止。大會授權巴勒斯坦人民行使不可剝奪權利委員會繼續促進巴勒斯坦人民行使這些權利,據事態發展調整其工作方案,並強調需要調動對巴勒斯坦人民的支持和援助。大會請委員會繼續與巴勒斯坦組織和其他民間社會組織合作,動員國際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實現其權利及和平解決巴勒斯坦問題,並促使更多民間社會組織參與其工作。

歷史追溯

公元前20世紀前後,閃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公元前11世紀猶太人建立希伯來王國。公元前1世紀羅馬帝國侵入,絕大部分猶太人流往世界各地。公元7世紀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斷移入,並和當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現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6世紀起巴勒斯坦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
1920年英國以約旦河為界把巴勒斯坦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稱外約旦(即今約旦王國)西部仍稱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為英國委任統治地。19世紀末在"猶太復國運動"者策動下,大批猶太人移入巴勒斯坦,與當地阿拉伯人不斷發生流血衝突。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英、美兩國的支持下,194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規定巴勒斯坦在1948年結束英國的委任統治後建立猶太國(約1.52萬平方公里),和阿拉伯國(約1.15萬平方公里),耶路撒冷(176平方公里)國際化。1948年5月以色列建國後推選擴張主義政策,於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四次對阿拉伯國家發動大規模的戰爭。100多萬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趕出世代居住的家園,淪為難民。1964年5月在耶路撒冷市召開的巴勒斯坦第一次全國委員會會議決定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1969年阿拉法特擔任巴解組織執委會主席。1978年9月,埃及、以色列和美國簽署了戴維營協定,被占領土的巴勒斯坦人獲得了有限的自治權,巴解組織則拒不接受自治。
1987年,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占領的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區舉行了起義,希望贏得獨立並建國。1988年,巴勒斯坦國家議會宣布建國。聯合國大會獲悉這一宣布後,決定把只是觀察員地位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看作是“巴勒斯坦”的代表。
經過馬德里會談和其後的挪威調停談判,以色列和巴解組織於1993年9月10日相互承認對方。三天后,雙方在華盛頓簽署了《關於臨時自治安排的原則聲明》。這一協定為巴過渡政府的建立和之後以方從占領地區的撤軍開闢了道路。
為了表示對這一協定的歡迎,秘書長承諾聯合國機構和方案提供幫助。為了幫助加沙和傑里科的社會和經濟發展,聯合國任命了一位特別協調員,監督參與上述工作的聯合國機構和部門。
以色列向巴勒斯坦權利機構移交加沙和傑里科地區的政權始於1994年。到1995年,以色列和巴解組織就約旦河西岸的自治問題簽訂了協定,規定以軍從該地區撤離,並將民政權利移交給由選舉產生的巴勒斯坦議會。1996年巴勒斯坦舉行了議會和總統選舉,巴解組織主席亞西爾·阿拉法特當選為總統。
隨著1999年臨時協定的簽訂,和平進程又重新得以進行。以色列進一步從西岸撤軍,雙方還達成了關於囚犯的協定,同意在西岸和加沙地區開闢安全通道,繼續關於永久地位事宜的談判。為了引起大家對突出問題的關注,在美國的斡鏇下,巴以雙方於2000年7月在戴維營舉行了高級別和平會談,但並沒有產生什麼結果。未決事宜包括耶路撒冷的地位問題、巴勒斯坦難民問題、安全邊境和以色列定居點的問題。
2000年9月底,在巴勒斯坦被占領土上又爆發了新一輪的抗議和暴力活動。隨後暴力升級,人員大量傷亡,財產受到嚴重破壞。以色列又重新占領了巴勒斯坦的人口聚集區,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區出現了人道主義危機。在安理會1397(2000)決議中,安理會屢次呼籲雙方停止暴力行動,並堅信有朝一日,兩個國家能享有彼此認可的安全邊界。
國際社會力圖平息民眾的不滿情緒,並把雙方拉回由聯合國、美國、歐盟和俄羅斯“四方”參與的談判桌。2003年9月30日,四方給巴以送交了“路線圖計”,希望兩國問題能永久解決。這是一份基於表現、目標驅動的路線圖,具有明確的階段、時程、目標日期和基準,以求在四方主持下通過雙方對應步驟在政治、安全、經濟、人道主義和體制建設領域取得進展,目的是在2005年前解決衝突。安理會在第1515(2003)號決議中批准了“路線圖”。
雖然巴以雙方都接受了“路線圖”,但是2003年下半年衝突的升級還是導致了一輪更為殘酷的報復行動。9月份,聯合國中東和平進程特別協調員、聯合國秘書長關於巴解組織和巴勒斯坦政權事務特別代表泰耶?勒厄德?拉森先生說雙方都沒有積極考慮對方的要求:以色列希望得到安全和自由,不再發生恐怖攻擊;而巴勒斯坦則希望恢復1967年戰前的邊界,建立獨立的國家。巴方的自殺性爆炸仍在繼續,以色列更是在西岸修建“隔離牆”。
在聯合國大會的對隔離牆的合法性做出諮詢意見的要求下,國際法院於2004年2月份舉行了三天的公開聽證會,並在7月9日說,在投票表決14比1的情況下國際法院裁定修建隔離牆違背了國際法,以色列必須停止修建,立即拆除,並修復在修建時所造成的損害。但國際法院的諮詢意見不具有法律效力。
2003年底,巴以兩國的一群著名人士以個人身份起草了《日內瓦協定》,詳細規定了解決巴以衝突的步驟。秘書長對這個試圖打破僵局的舉動表示歡迎,他說儘管該協定作為私人倡議還不能取代官方的外交條約,但由於它符合“路線圖”,已經引起了積極的共鳴。
“路線圖”希望根據安理會第242(1967)、338(1973)、1397(2002)號決議、馬德里和平會議、土地換和平原則、各方業已簽署的條約和2002年3月阿拉伯聯盟在貝魯特首腦會議上批准的和平倡議全面解決包括敘利亞-以色列、以色列-黎巴嫩在內的所有中東衝突。

國際日

國際日是在一段時間內舉辦活動來喚起國際社會對全球範圍某個問題的興趣或關注,從而推動相關問題的解決。多數這樣的國際活動是由聯合國大會或聯合國專門機構(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等)設立的。
1月 國際大屠殺紀念日 (1.27) 國際麻風節 (最後一個周日)
2月 國際母語日 (2.21) 反對殖民主義鬥爭日 (2.21) 世界居住條件調查日 ( 最後一天)
3月 國際海豹日 (3.1)
國際勞動婦女節 (3.8)
國際警察日 (3.14)
國際幸福日(3.20)
世界森林日(3.21)
世界兒歌日(3.21)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3.24)
全國愛耳日 (3.3)
保護母親河日 ( 3.9)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3.15)
世界睡眠日(3.21)
世界水日(3.22)
世界戲劇日(3.27)
世界青光眼日 ( 3.6)
世界腎臟日 ( 第2個星期四)
國際航海日 ( 3.17)
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3.21)
世界氣象日(3.23)
4月 國際兒童圖書日(4.2)
世界衛生日(4.7)
非洲環境保護日(4.10)
世界社會工作日(4.15)
國際古蹟遺址日(4.18)
世界防治瘧疾日(4.25)
化學戰受害者紀念日(4.29)
世界自閉症日(4.2)
世界高血壓日(4.7)
世界帕金森病日(4.11)
全球青年服務日
世界地球日(4.22)
世界智慧財產權日(4.26)
全國交通安全反思日(4.30)
巴勒斯坦兒童日(4.5)
反思盧安達大屠殺國際日(4.7)
非洲自由日(4.15)
世界血友病日(4.17)
世界讀書日(4.23)
世界安全生產與健康日(4.28)
世界兒童日(4月第4個周日)
5月 五一國際勞動節(5.1)
五四青年節(5.4)
母親節(第2個周日)
世界電信日(5.17)
世界計量日(5.20)
非洲解放日(5.25)
世界無菸日(5.31)
世界防治哮喘日(第1個周二)
戰勝德國法西斯紀念日(5.9)
國際家庭日(5.15)
國際博物館日(5.18)
世界文化發展日(5.21)
向人體條件挑戰日(5.26)
世界新聞自由日(5.3)
碘缺乏病防治日(5.15)
全國學生營養日(5.20)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5.22)
國際維和人員日(5.29)
6月 世界牛奶日(6.1)
世界環境日(6.5)
世界海洋日(6.8)
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6.17)
聯合國憲章日(6.26)
國際兒童節(6.1)
全國愛眼日(6.6)
世界無童工日(6.12)
世界難民日(6.20)
國際禁毒日(6.26)
受侵略戕害的兒童國際日(6.4)
父親節(6月第3個周日)
世界獻血者日(6.14)
國際奧林匹克日(6.23)
7月 國際建築日(7.1)
中國航海日(7.11)
人類月球日(7.20)
國際體育記者日(7.2)
世界人口日(7.11)
世界肝炎日(7.28)
國際合作節(第1個周六)
曼德拉國際日(7.18)
8月 國際土著人日(8.9)
世界土著人民國際日(8.9)
國際青年日(8.12) 納米比亞日(8.26)
9月 國際掃盲日(9.8)
清潔地球日(第3個周末)
全國愛牙日(9.20)
國際失智症日(9·21)
國際聾人日(第4個周日)
世界預防自殺日(9.10)
國際民主日(9.15)
國際和平日(9.21)
世界無車日(9.22)
國際翻譯日(9.30)
世界急救日(第2個周六)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9.16)
世界停火日(9.21)
世界旅遊日(9.27)
世界海事日(最後1周中的一天)
10月 國際老年人日(10.1)
世界動物日(10.4)
世界精神衛生日(10.10)
世界60億人口日(10.12)
世界標準日(10.14)
世界農村婦女日(10.15)
國際消除貧困日(10.17)
世界傳統醫藥日(10.22)
男性健康日(10.28)
國際音樂日(10.1)
世界教師日(10.5)
世界鎮痛日(10.11)
世界保健日(10.13)
減輕自然災害日(第2個周三)
全球洗手日(10.15)
世界廚師日(10.20)
聯合國日(10.24)
世界勤儉日(10.31)
世界住房日(第1個周一)
世界郵政日(10.9)
世界關節炎日(10.12)
國際標準時間日(10.13)
國際盲人節(10.15)
世界糧食日(10.16)
世界骨質疏鬆日(10.20)
世界發展信息日(10.24)
國際和平與民主自由鬥爭日(10.2)
11月 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日(11.7)
世界糖尿病日(11.14)
世界問候日(11.21)
世界電視日(11.21)
金氏世界紀錄日(11.9)
國際大學生節(11.17)
消除對婦女的暴力日(11.25)
非洲工業化日(11.20)
世界青年節(11.10)
世界廁所日(11.19)
國際寬容日(11.16)
國際聲援巴勒斯坦人民日(11.29)
12月 世界愛滋病日(12.1)
國際殘疾人日(12.3)
國際民航日(12.7)
國際籃球日(12.21)
南南合作日(12.19)
廢除奴隸制國際日(12.2)
全國法制宣傳日(12.4)
世界人權日(12.10)
世界足球日(12.9)
世界強化免疫日(12.15)
國際志願人員日(12.5)
國際移徙者日(12.18)
國際兒童電視廣播日(第2個周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