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寶鄉

聚寶鄉

聚寶鄉距涪陵區主城45公里,東瀕長江,南連仁義鄉,西接叢林鄉,北抵太和鄉,幅員面積114平方公里,涪墊路、涪聚路北線橫貫全境。聚寶鄉地處巢、廬兩縣市交界處,面積58平方公里,1999年撤鄉建鎮,轄一個居委會、13個行政村,職能機構設定齊全。個行政村,職能機構設定齊全。全鎮耕地面積20500畝,山場面積8100畝,水稻面積485畝,主要種植水稻。聚寶鄉的自然資源豐富,發展前景可觀。

基本信息

概況

聚寶鄉聚寶鄉
聚寶鄉境內資源十分豐富,植物資源種類繁多,栽培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等為主,榨菜蠶桑是百勝的兩大主導產業,動物資源上百種,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石材開採潛力巨大,有廣闊的森林資源,畜牧業發展前景可觀,全鎮水能資源蘊藏量600千瓦,已開發150千瓦。

聚寶鄉由99年撤區並鄉時,現下轄15個村1個居委,208個農業社9個居民小組,具備了較好的硬環境:(1)、交通便利:全鎮有國家二級路10公里,縣道路13公里,鄉鎮道路22公里,村村社社通公路,特別是新建的移民場鎮——河岸的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涪豐北線橫貫新場鎮,擁有千噸級深水碼頭。(2)、基礎設施雄厚:有線電視網路覆蓋全鎮,寬頻信息網路已通11個村;3個場鎮和15個村實現了農網改造,村村通電話,場鎮功能完善,鎮區面積1平方公里,城鎮人口8000餘人,擁有城鎮街道10條,長5.2分里,公廁7座,路燈41盞,城鎮綠化面積1.2萬平方米,人均占有綠地1.5平方米,排水管道3.6公里,自來水廠6座,日供水1000餘噸,移動、聯通機站4個,天然氣管道橫穿百勝場鎮。人民生活富裕,全鎮95%的農民住進樓房,30%的農民用上自來水,擁有行動電話3000餘部,大小機動車輛500餘輛,人年均純收入實現2213元。百勝政通人和,具有較好的軟環境:明家鄉黨委、政府始終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始終堅持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樹立了“人人處處都是發展環境,事事時時關係百勝形象”的發展理念,已形成了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的良好格局。

城鎮建設

聚寶鄉聚寶鄉
聚寶鄉強化基礎設施的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是涪陵區各地新農村建設中成效最為顯著的工作之一。以四個“千百工程”示範村為例,圍繞山、水、林、田、路的綜合治理,截至今年8月,4個示範村新修村級公路28公里,硬化公路36.3公里,實現了組組通公路;修建、硬化人行便道152.5公里,5戶以上院落通暢率達到100%;整治山平塘404口,渠堰113.5公里,自來水入戶率均達到80%以上。每個村50+30×4千伏電網覆蓋全境,電力資源充足,農戶用電實現一戶一表,生產、生活及各項事業的發展對電的需要能夠全面得到保障,閉路電視入戶率100%。

為最佳化農民生活環境,涪陵積極建設村級公共服務中心,舉辦農民民眾喜聞樂見、廣泛參與的其他文化娛樂活動,推進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樹立了村級組織在民眾中的威信。4個示範村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全部竣工並投入使用,五保戶均實現集中供養,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平均達到84.1%,累計推廣農網廣播2317戶,開通了“移動農網”用戶2000戶。與此同時,實施農家環境整治工程,“髒、亂、差”得到有效治理。

特色產業發展亮點紛呈。示範村為全區各地面上村樹立了榜樣。新農村建設啟動以來,4個示範村立足區域特色,以扶持培育農村種養加銷大戶為突破口,積極發展特色產業和主導產業,農業結構不斷最佳化。發展各類專業大戶77戶,建立柑橘、檸檬、無公害蔬菜、中藥材、花卉苗木等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基地8750畝。

聚寶鄉各地還把農民素質提升放到了突出位置,示範村累計舉辦農民短期培訓37期,培訓農民6400人次,提高了農民的素質;同時,培訓勞務經紀人多人,推薦勞務經紀人3人參加重慶市的勞務經紀人培訓班學習。此外,萬州還在示範村創辦村級中專班4個,招收農民註冊學員181名,開設了農村經濟綜合管理、企業經營管理、種養殖實用技術等課程,創新了培養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的新模式,2008年村級中專班學員將陸續畢業。

黨政建設

聚寶鄉聚寶鄉
一是實行開門辦公,大力推行辦事公開化。民政部門的服務對象大部分都是社會基層組織和弱勢群體,為了方便他們辦事,區民政局及時製作了醒目、標準、美觀的辦事指南,將領導分管的工作內容、局屬事業單位辦公地址和辦公電話、科室設定和分布、辦公房號、辦公電話、以及收費依據和標準向社會公示,各項內容一目了然,既方便了民眾辦事,同時又接受社會和民眾的監督。同時,實行透明化辦公,為每個幹部製作了胸牌公示牌,實行掛牌上崗,將辦事人員的職務、科室向前來辦事的民眾公示,推行領導幹部公開接待制度和首問服務責任制。受到了民眾的普遍好評。

二是規範了決策議事制度,推行決策民主化。制訂了會議議事制度,對局黨組會議、局長辦公會議、局務會議、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職工大會和科務會進行了規範,有力推動了議事決策的科學民主。

三是制訂了21項機關管理制度,推進了工作程式標準化。為推動民政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區民政局黨組草擬了21項機關管理制度,廣泛徵求社會和幹部職工的意見建議,通過上下討論,七易其稿,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機關21項管理制度,使民政工作在制度的軌道上高效率運行。

四是把“以民為本,為民解困”作為執政理念,推進服務人性化。民政工作關乎千家萬戶,關乎億萬民眾。當人民民眾遇到困難時,想到的第一個部門就是民政部門,要找的第一個幹部就是民政幹部。做好民政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對民眾有深厚的愛,有真摯的感情,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改善民生。因此,區民政局黨組要求民政幹部要做一個有心的人,用心了解社情民意;做一個心重的人,把民眾的事情看得比泰山還重;做一個心誠的人,誠心誠意幫助民眾解決困難,為民眾服務。要求民政幹部對前來辦事的服務對象要做到進門一杯熱茶,一張笑臉,一句溫馨的問候,一個滿意的服務。全系統以深化“執政為民、服務發展”學習整改活動為主線,強化艱苦奮鬥、求真務實、雷厲風行“三大”作風和為弱勢群體服務、為基層服務、為社會大眾服務“三大”服務,確保為民服務代辦承諾制、救助服務熱線、改革完善醫療救助制度、推進建立鄉鎮“稻草援助基金”等為民服務的“四項舉措”,切實提高民政服務民眾的能力和水平

鄉鎮活動

聚寶鄉聚寶鄉
涪陵區第二季麻開始收穫之季,重點種麻鄉鎮——聚寶鄉,2006年7月26日在鄉政府院壩舉辦了首次“信鴿杯”十佳打麻能手評選暨表彰大會。來自全鄉各村評選出的打麻能手共25名參加了比賽。身懷絕技的25名中青年選手分成5個組,分5輪在我區引進、改良、自主研發的新型剝麻機和舊麻機上進行了實戰比賽。經過激烈角逐,根據評審按“比質量、比速度、比技能”的評比標準,現場給予打分后綜合評定,共評選出10名打麻最佳能手,並分別給予了表彰。

首次評選“十佳能手”,聚寶鄉黨委政府非常重視,精心組織實施,還特邀區級相關單位農辦、農機局、農業局、金帝集團,以及研製生產苧麻剝麻機的廠方代表等相關人員到會作評審,邀請了區新聞單位進行宣傳報導。舉辦目的旨在進一步提高麻農打麻的操作技術質量,互掀起麻農重視原麻質量的新高潮,增加麻農收入,促進全鄉苧麻生產健康有序大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