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三一堂

聖三一堂

聖三一堂位於上海市黃浦區,原上海公共租界的中心區,東面臨江西路,北面臨九江路,南面隔漢口路就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大廈。東側(正面)的前方有一處上海市中心過去難得一見的花園綠地。這是一座專門為英國僑民中的聖公會教徒服務的教堂,1847年先建造了一座小型教堂,1866年5月24日—1869年重新建造,外觀為哥德式,是上海早期最大最華麗的基督教堂。由斯科特,凱德納設計。1875年升格為聖公會北華教區主教座堂,1893年在教堂左側增建高聳的鐘樓(已毀於文革中)。

基本信息

簡介

聖三一堂是聘請了英國本土的著名建築師設計的。這是一座紅磚砌築,室內外均為清水紅磚牆面的建築,俗稱“紅禮拜堂”,是上海早期最大最華麗的基督教教堂。

建築風格

聖三一堂聖三一堂
本來,聖三一堂的設計體現了多種建築風格的融合。但是在1893年,在聖三一堂的左側(也就是東南方),又增建了一座高聳的鐘樓,這座鐘樓大大增強了這座教堂的哥德式意味。鐘樓為四方形平面,尖椎形屋頂,四角有4個小尖頂。鐘樓內安置了八音大鐘,能按著聖詩的音韻敲打。在1930年代十層以上高層建築在上海出現以前,聖三一堂的鐘樓曾經長期是上海的制高點和最醒目的地標,尤其是對於乘坐輪船進出上海的乘客。這座鐘樓已毀於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破四舊的高潮中,現正在計畫重建中。

歷史變遷

聖三一堂聖三一堂
1949年以後英國僑民撤退,這座教堂就移交給信仰背景相同的中華聖公會江蘇教區。1958年,在獻堂獻廟的高潮中這座教堂仍被保留下來,作為黃浦區基督教舉行聯合禮拜的場所之一,繼續沿用聖公會儀式。1966年文革開始,教堂被占用,以後這裡長期被黃浦區政府使用。2005年,這座古老的教堂在被占用近40年後終於歸還給教會,附屬建築作為中國基督教兩會所在地,教堂計畫在修復後重新開放。

經費來源

聖三一堂聖三一堂
與當年華人教堂的經費很多來自於海外捐助的情形不同,上海聖三一堂的收入主要來自於上海當地,其中又包括兩大來源:房地產租金;教徒以及社會的捐助。以上兩項占年收入的90%左右。上海聖三一堂常年收入概況表(1926、1931兩個年度)聖三一堂的房地產租金來自河南路166號以及上海藥房;社會捐助主要來自教徒和滙豐銀行、滙豐旅館業有限公司、英美菸草公司、上海電力公司、電話公司、自來水公司、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以及一些外資公司。聖三一堂採取收支公開的財務管理方式,根據詳細的帳簿、憑證、收據編制資產負債平衡表以及各種基金收支平衡表,在年度工作報告中,報告堂內的財務賬目以及捐助者的名額。

社會活動

聖三一堂聖三一堂
聖三一堂在社會活動方面甚為活躍,不僅開辦學校,經常舉行各種社會公共性質的救濟募捐活動、娛樂聯誼活動、體育健身活動、演講會以及各類講座,以增強信徒的團契精神與凝聚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