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救火會

虹口救火會

虹口救火會(Hongkew Fire Station)位於上海市虹口區吳淞路560號,即吳淞路與武進路的東北轉角處。該建築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火政處於1867年初建,1915年改建為今日規模。救火會由三層磚木結構的專用房屋和高36米的瞭望台組成。租界時期,虹口救火會主要負責公共租界北區的大部分消防任務,是上海乃至中國設定的第二座現代消防站,現今該救火會為虹口消防中隊營區。

歷史

虹口救火會正面入口虹口救火會正面入口

上海開埠之初,虹口境內並沒有官方的消防人員和機構。1866年,公共租界與法租界合辦消防,遂成立工部局火政處負責具體執行。該年8月,上海第二救火車隊即虹口救火車隊成立,負責虹口租界內的消防安全。當時虹口救火車隊設定於虹口沈家灣附近(即今址的南側,現為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所以又得名沈家灣救火會。那時參加救火車隊的一般為外籍僑民,小部分為華籍市民。1868年,火政處設立火政區,虹口地區被列為第一火政區。1888年,虹口火政區在今址上設立一座消防瞭望塔,以便及時了解火情。而該塔也就成為中國首座消防瞭望塔。1915年,工部局再度斥資在瞭望塔前側重建虹口救火會的房屋設施,並形成今日的大體外觀,而原址則作為虹口救火站吳淞路救火分站。1918年,火政處在虹口救火會內設立一個銅匠作坊,後改稱虹口救火會修理工廠,主要負責消防車和消防器材的保養,同時生產部分消防工具配件。直至1943年,虹口救火會一直為公共租界六大救火站之一。

優秀歷史建築銘牌優秀歷史建築銘牌

1949年,虹口救火會改為虹口救火中隊受上海市公安局管理。而其下屬的修理工廠則改組為上海市公安局消防處工廠。1983年,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成立後,改隸武警部隊管理。1994年,虹口救火會營房入選第二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2007年7月,虹口救火會進行大修,修復後於市民開放日接受遊客訪問。

建築

虹口救火會始建於1888年的塔樓,為中國首座消防瞭望塔虹口救火會始建於1888年的塔樓,為中國首座消防瞭望塔

虹口救火會主建築為磚木結構,由公共租界工部局負責設計建造,於1915年動工,兩年後完工啟用。建築總體占地266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400平方米。主立面以文藝復興風格為主,呈弧形向內凹進,以便在路口轉角留有空地,方便平時的機車維護和進出。建築外牆底層和陽台用仿石形結構,其餘部分外立面採用清水紅磚貼面。救火會中間出入口設消防車進出的大門四座,門上二層至三層為連通的長陽台,長陽台內和兩側為消防官兵居住、辦公用房。在建築的最內側則為1888年所見的消防瞭望塔,塔高36米,呈正方形,最頂部有六角形為瞭望人員使用。在大氣透明度高的時候,瞭望半徑可達五公里。營房的東北側為消防人員平時訓練的空地,內設有一座高五層的訓練塔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