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聊城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聊城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始建於2003年5月,學院辦學伊始,確定了“高起點、超常規、跨越式”的發展模式和“提高層次、優勢突出、特色明顯、加快發展”的總體目標。學校黨委、行政非常重視材料學院的建設、發展,計畫五年內投資2000萬元,力爭近期把材料學院建成教學、研究、套用型的學院。

基本信息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化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金屬材料工程四個本科專業,擁有材料物理與化學碩士點;學院擁有一支年富力強、奮發向上、治學嚴謹的教學與科研隊伍,現有教職工32人,26名專業教師隊伍中包括教授5人,副教授6人,其中博士(後)11人,在讀博士2人,碩士12人。學院遵循“引進、培養、聘請”並舉的工作思路,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到2008年,固定編制教學科研隊伍達50人左右。學院還長期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薛群基研究員、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劉維民研究員、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郝京誠教授、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導師張俊彥研究員、廣東煒林納功能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德教授為兼職教授,定期來學院指導工作。

辦學設施

我院新建實驗室總面積6000平方米,按照“大材料”專業思想構建的教學、科研共用“材料製備平台”、“材料加工平台”、“材料性能測試平台”、“材料結構表征平台”以及“材料計算機輔助設計平台”基本建設成型,擁有JSM-6380LV掃描電子顯微鏡、多功能可控環境掃描探針顯微鏡、X射線粉末衍射儀(D8)、德國耐馳熱分析綜合系統、多功能鐵電分析儀、單雙螺桿擠出機、萬能材料實驗機、雷射粒度分析儀、塑膠開煉機、橡膠開煉機、HAAKE扭矩流變儀、注塑機、偏光顯微鏡、島津UV3600紫外可見近紅外分光光度計、全自動比表面積及孔隙度分析儀、MRH—3高速環塊磨損試驗機、MRS—10A四球摩擦試驗機等一批先進的加工、測試儀器、設備,總價值達1300餘萬元。學院教學設施齊全,配有一流的圖書閱覽室、多媒體教室及實習基地。先後在山東華信塑膠工業有限公司、廣東煒林納功能材料有限公司等國內知名高科技企業建立了教學實踐基地,並且與廣東煒林納功能材料有限公司密切合作,成立了聊城大學/廣東煒林納功能材料聯合研究所。

所獲成就

經過四年多的積累,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研究方向涉及材料的物理與化學特性及套用、新型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塗層材料、先進功能陶瓷材料及功能薄膜材料研究等方面,目前承擔863子課題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山東省中青年科學家獎勵基金1項、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1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省教育廳科技計畫等9項,並且在以上各研究方向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學科組成員在《Appl. Phys. Lett.》、《Mater. Sci. Eng. A》、《J. Mater. Chem.》、《J. Appl. Poly. Sci.》、《材料工程》、《化學通報》、《材料導報》、《機械工程材料》、《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等國內外權威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0多篇。

教學特色

按照“加強基礎、拓寬口徑、注重素質、培養能力、因材施教,提高質量”的教學改革原則,按照建設“大材料”專業的辦學指導思想和“厚基礎、寬口徑、複合型”的人才培養原則進行教學,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雖然建院較晚,但非常注重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並且取得了突出成績。為開拓學生的視野、緊跟材料學科發展前沿,成功實施了高年級本科生參加學術報告制度。圍繞面向21世紀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確立了新的人才培養目標規格,制定了“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平台上的分層次再分層次教學方案”,根據這一教學方案又建立了材料專業綜合實驗平台。分層次教學計畫和綜合實驗平台教學方案得到學校的高度評價,其中綜合實驗平台教改方案被列為山東省實驗教學改革項目,《材料物理性能》被列為學校重點建設課程。

歷屆英才

同時學院狠抓教學管理和學風建設,深入探索教學規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大家普遍反應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學生學習風氣濃厚,學生具有勤奮好學、工作踏實的作風。為鼓勵品學兼優的學生脫穎而出,廣東煒林納功能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德先生決定每年出資1萬元在材料學院設立獎學金。經過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教學質量取得了開門紅,在04年全國大學英語競賽中有2人獲得一等獎(全校23人獲得一等獎)。01級畢業37人中,22人分別被中國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中山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國內著名大學錄取為碩士研究生。學生就業形勢較好,有多家用人單位來我院挑選畢業生,出現了人才供不應求的局面,首屆學生就業率達100%。繼05屆畢業生考研上線率64.9%,06屆畢業生考研再創新高,材料學院06屆畢業生39人,34人參加2006年研究生入學考試,27人達到國家複試線,考研上線率達69.2%。07屆畢業生78人,考研上線率達71.8%,實現了聊城大學考研三連冠。學生所考取的研究生單位50%以上為211學校或985學校。

發展前景

面向新世紀新經濟的發展,聊城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將不斷深化內部改革,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科學發展觀,從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高度進行總體設計和統籌安排;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人為本,依法治院,緊密圍繞“提高層次、優勢突出、特色明顯、加快發展”的總體目標,以內涵建設為重點,整體推進,大力實施“創新學院”工程,為把學院建設成省內外材料專業人才培養基地,為國家經濟建設再添新功而不懈奮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