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殼流痰病

耳殼流痰病

耳殼流痰,中醫病名。是指耳廓局限性腫脹,內有黃色粘液,不紅不痛,按之柔軟為主要症狀的耳廓疾病。

耳殼流痰是指發生於耳郭部位的流痰,以耳郭局部腫起而皮色不變,按之柔軟,不熱不痛為特點。相當於西醫的耳郭假性囊腫(滲出性軟骨膜炎)。

概述

耳殼流痰是指發生於耳殼部位的流痰,以耳殼局部腫起而皮色不變,按之柔軟,不熱不痛為其特點。相當於耳廓假性囊腫(滲出性軟骨膜炎)。

病因

本證常因脾胃虛弱,痰濕內生,加之風邪外犯,挾痰濕上竄耳殼,痰濁凝滯而為腫。

臨床表現

病起病較急,常於夜間睡醒偶然發現。多發於耳殼凹面。局部腫起,膚色不變,按之柔軟有波動感,無明顯疼痛及觸壓痛,只有輕微脹感或麻木感或癢感,光透清澈。若予以穿刺,可抽出淡黃色粘液,抽後腫塊縮小或消失,但不經多時,便復腫起,一般無明顯全身症狀。舌苔微膩,脈緩或帶滑。

證候分析:本病因風邪兼挾痰濕上竄耳殼而致。風邪善攻頭面,變化迅速,故耳殼發病突然,風勝則癢。痰濁屬陰邪,其性凝滯,故結而為腫,膚色不變。因非邪熱為患,故無紅腫焮痛。因是痰濕瀦積,故腫而柔軟,有波動感,穿刺抽吸之,可得淡黃色液體。抽吸後雖可使腫塊縮小或暫時消失,但因病根未除,故可復腫如前。舌苔膩、脈滑均是痰濕之證。 

診斷

耳殼突然腫起,腫處皮色不變,按之柔軟,但不疼痛,穿刺可抽出淡黃色粘液,抽後腫脹消退,不久便復脹起,依據其病史及典型症狀,可以確定診斷。但應與局部有紅腫熱痛的斷耳瘡相鑑別。

治療

(1)內治:宜祛痰散結,疏風通絡。常用二陳湯加味。二陳湯專主核痰,加竹茹、枳實、膽星等以加強祛痰之力,加僵蠶、地龍、絲瓜絡、當歸尾、丹參、鬱金、柴胡等以疏風活血通絡。若見納食欠佳,可加砂仁、白朮、神曲、山楂等以健脾行氣消食。

(2)外治:

抽出腫塊內的液體,並加壓包紮或配合選用下列方法,再加壓包紮。

①用艾條懸灸。

②用磁鐵異極相對貼敷。

③用玄明粉溶液濕敷。

④如意金黃散調敷。

保健

(1)一般不宜切開引流,以免染毒而轉為斷耳瘡。即使穿刺抽液,也應嚴格消毒。

(2)對腫塊不宜反覆揉按,以防促使腫塊擴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