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弓形蟲病

豬弓形蟲病

豬弓形蟲病(Toxoplasmosis)是由剛第弓形蟲引起的一種原蟲病,通過口、眼、鼻、呼吸道、腸道及皮膚等途徑侵入豬體。以高熱、呼吸及神經症狀及繁殖障礙為特徵。

概述

病豬病豬

豬弓形蟲病(Toxoplasmosis)是由剛第弓形蟲引起的一種原蟲病,又稱弓形體病。弓形蟲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病,宿主的種類十分廣泛,人和動物的感染率都很高。據國外報導,人群的平均感染率為25%~50%,有人推算全世界約有至少5億人感染弓形蟲。豬暴發弓形蟲病時可使整個豬場的豬只發病,死亡率高達60%以上。我國弓形蟲感染和弓形蟲病的分布十分廣泛。經全國各地的調查,證實我國各地均有人和家畜弓形蟲病。

病原

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發現於世界各地的人和各種動物的弓形蟲只有1個種和1個血清型,但有不同的蟲株。

弓形蟲的生活史包括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兩個階段,前者只在貓科動物的小腸上皮細胞內進行,經大配子體(雌配子體)和小配子體(雄配子體)發育,形成兩性配子,雌雄配子結合最終形成卵囊,隨貓糞排至外界發育成熟而具有感染力。弓形蟲在全部生活史中可出現數種不同的蟲體形態:

弓形蟲的全部發育過程需要兩個宿主,在終末宿主(貓科中的貓屬和山貓屬)腸內進行球蟲型發育,在中間宿主(哺乳類、鳥類等)體內進行腸外期發育。

貓吞食了弓形蟲的包囊卵囊,子孢子或速殖子和慢殖子侵入小腸的上皮細胞,進行球蟲型的發育和繁殖。開始是通過裂殖生殖產生大量的裂殖子,經過數代裂殖生殖後,部分裂殖子發育為配子體,大、小配子體又發育成為大配子和小配子,大配子和小配子結合形成合子,最後產生卵囊。卵囊隨貓的糞便排到外界,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經2~4天發育為感染性卵囊。被貓攝人的滋養體,也有一部分進入淋巴、血液循環,隨之被帶到全身各臟器和組織,侵入有核細胞,以內出芽或二分法進行繁殖,經過一段時間的繁殖之後,由於宿主產生免疫力,或者其他因素,使其繁殖變慢,一部分滋養體被消滅,一部分滋養體在宿主的腦和骨骼肌形成包囊。包囊有較強的抵抗力,在宿主體內可存活數年之久。貓攝人中間宿主組織中的包囊是弓形蟲生活史循環的最佳途徑。

在外界成熟的孢子化卵囊污染食物和水源而被中間宿主(包括人和多種動物)食入或飲入後釋出的子孢子和通過口、鼻、咽、呼吸道黏膜、眼結膜和皮膚侵入中間宿主體內的滋養體,均將通過淋巴血液循環侵入有核細胞,在胞漿中以內出芽的方式進行繁殖。如果感染的蟲株毒力很強,而且宿主又未能產生足夠的免疫力,或者還由於其他因素的作用,即可引起弓形蟲病的急性發作;反之,如果蟲株的毒力弱,宿主又能很快產生免疫力,則弓形蟲的繁殖受阻,疾病發作得較緩慢,或者成為無症狀的隱性感染,這樣,存留的蟲體就會在宿主的一些臟器組織(尤其是腦組織)中形成包囊型蟲體。

流行病學

感染源 主要是病人、病畜和帶蟲動物,其血液、肉、內臟等都可能有弓形蟲。已從乳汁、唾液、痰、尿和鼻等分泌物中分離出弓形蟲;在流產胎兒體內、胎盤和羊水中均有大量弓形蟲的存在。如果外界條件有利於其存在,就可能成為感染源。據調查,含弓形蟲速殖子或包囊(慢殖子)的食用肉類(如豬、牛、羊等)加工不當,是人群感染的主要來源。有生食或半生食習慣的人群,其血清陽性率明顯高於一般人群,即可間接證明這一點;並有因食用生拌牛肝而發生急性弓形蟲病的報告。

被終宿主貓排出的卵囊污染的飼料、飲水或食具均可成為人、畜感染的重要來源。據調查,養貓居民血清陽性率為20%,而不養貓的居民僅為9.3%。感染弓形蟲的家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從糞便中排出卵囊,卵囊污染環境並很快發育成熟,對人和中間宿主都具有感染率。卵囊在外界環境中的生活力很強。非孢子化卵囊在4℃條件下可存活90天,-5℃下為14天,-20℃下為1天。孢子化卵囊的抵抗力更強,-5℃下可存活120天,-20℃下為60天,-80℃下為20天。乾燥和低溫條件則不利於卵囊的生存和發育。

易感動物 人、畜、禽和多種野生動物對弓形蟲均具有易感性,其中包括200餘種哺乳動物,70種鳥類,5種變溫動物和一些節肢動物。在家畜中,對豬和羊的危害最大,尤其對豬,可引起暴發性流行和大批死亡。在實驗動物中,以小鼠和地鼠最為敏感,豚鼠和家兔也較易感。

感染途徑 以經口感染為主,動物之間相互捕食和吃未經煮熟的肉類為感染的主要途徑。此外,也可經損傷的皮膚和黏膜感染。在妊娠期感染本病後,可能通過胎盤感染胎兒。

流行特徵 胎盤感染為先天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婦女胎兒也可通過攝人羊水而被感染。

人群感染情況 我國正常人群的弓形蟲血清陽性率多在10%以下。全國標準化陽性率為6.02%,國際標準化陽性率為5.52%。

動物感染情況 我國已從豬、牛、羊、馬、鹿、貓、兔、豚鼠、雞、黃毛鼠和褐家鼠等動物分離出弓形蟲。經血清學或病原學證實為自然感染的動物有:即豬、黃牛、水牛、馬、驢、騾、山羊、綿羊、鹿、貓、兔、雞、褐家鼠、黃毛鼠、黃鼠、家小鼠、臭晌精旱獺和熊,其中以豬和貓在弓形蟲的傳播上具有最重要的意義。血清學調查證實豬血清陽性率最高,一般都在20%以上,個別豬場達60%以上。

感染季節 人群弓形蟲的感染率一般是在溫暖潮濕地區較寒冷乾燥地區為高。對於人群發病季節性尚無資料記載。家畜弓形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一般以夏秋季居多。雲南牛弓形蟲病的發病季節十分明顯,多發生於每年氣溫在25~27℃的6月份。我國大部分地區豬的發病季節在每年的5~10月份。

臨床症狀

病變內臟病變內臟

我國豬弓形蟲病分布十分廣泛,全國各地均有報導。且各地豬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發病率可高達60%以上,病死率可高達64%。10~50kg的仔豬發病尤為嚴重。多呈急性經過。病豬突然廢食,體溫升高至41℃以上,稽留7~10天。呼吸急促,呈腹式或犬坐式呼吸;流清鼻涕;眼內出現漿液性或膿性分泌物。常出現便秘,呈粒狀糞便,外附黏液,有的患豬在發病後期拉稀,尿呈橘黃色。少數發生嘔吐。患豬精神沉鬱,顯著衰弱。發病後數日出現神經症狀,後肢麻痹。隨著病情的發展,在耳翼、鼻端、下肢、股內側、下腹等處出現紫紅斑或問有小點出血。有的病豬在耳殼上形成痂皮,耳尖發生乾性壞死。最後因呼吸極度困難和體溫急劇下降而死亡。孕豬常發生流產或死胎。有的發生視網膜脈絡膜炎,甚至失明。有的病豬耐過急性期而轉為慢性,外觀症狀消失,僅食慾和精神稍差,最後變為僵豬。

病理變化

剖檢病變的主要特徵為:急性病例出現全身性病變,淋巴結、肝、肺和心臟等器官腫大,並有許多出血點和壞死灶。腸道重度充血,腸黏膜上常可見到扁豆大小的壞死灶。腸腔和腹腔內有多量滲出液。病理組織學變化為網狀內皮細胞和血管結締組織細胞壞死,有時有腫脹細胞的浸潤;弓形蟲的速殖子位於細胞內或細胞外。急性病變主要見於仔豬。慢性病例可見有各臟器的水腫,並有散在的壞死灶;病理組織學變化為明顯的網狀內皮細胞的增生,淋巴結、腎、肝和中樞神經系統等處更為顯著,但不易見到蟲體。慢性病變常見於年齡大的豬只。隱性感染的病理變化主要是在中樞神經系統(特別是腦組織)內見有包囊,有時可見有神經膠質增生性和肉芽腫性腦炎。

診斷鑑別

塗片檢查:採取胸、腹腔滲出液或肺、肝、淋巴結等作塗片檢查。肺塗片的背景較清楚,檢出率較高。塗片標本自然乾燥後,甲醇固定,姬氏液或瑞氏液染色後,置顯微鏡油鏡下檢查。弓形蟲速殖子呈桔瓣狀或新月形,一端較尖,另一端鈍圓,長4-7微米,寬2-4微米,色漿藍色,中央有一紫紅色的核。有時在宿主細胞內可見到數個到數十個正在繁殖的蟲體,呈檸檬狀,圓形、卵圓形等。被寄生的細胞膨脹,形成直徑達15-40微米的囊,即所謂假囊或稱蟲體集落。
一般診斷:從臨床上看,病初為稽留熱,數日後降至常溫,皮膚上常有出血斑,呼吸困難,用磺胺嘧啶治療有效,即可作出診斷。生前作出快速診斷,可採取腹股溝淋巴結穿刺,方法如下:用獸醫輸血針頭(23號),套上直徑與針孔相適應的鐵絲或鋼絲做針芯,將該針芯一端鋸1個或2個倒鉤刺樣溝槽,穿刺針即製成。把病豬保定後,術者用左手固定好腹股溝淋巴結,作局部消毒,右手將穿刺針直刺淋巴結內(不應在表層),抽出針芯後,即縮回針孔內,此時已刮取了組織,隨後同針頭一起拔出。刮出來的組織置於載玻片上,用少量生理鹽水稀釋,塗2-3張片子,待自然乾燥後,用瑞氏染色後鏡檢,發現蟲體即可確診。此法簡單易行。死後診斷可以從屍檢中發現肺水腫,全身淋巴結腫大,多汁,肝有壞死點,腹水鏡檢發現蟲體即能確診。
小白鼠腹腔接種法:取肺、肝、淋巴結等病料,研碎後加10倍生理鹽水(每毫升加青黴素1000單位和鏈黴素100毫克),在室溫中放置1小時,接種前振盪,待重顆粒沉底後,取上清液接種於小白鼠腹腔,每隻接種0.5-1毫升,接種後觀察20天,若小白鼠出現披毛粗剛,呼吸迫促症狀或死亡,取腔液及腔器作抹片染色鏡檢,初代接種的小白鼠可能不發病,可於14-20天后,用被接種的小白鼠的肝、淋巴結、腦等組織接上法製成乳劑,盲傳3代,可能從小白鼠腹腔液中發現蟲體,如仍不發病,則判為陰性。
血清學診斷:國內外已研究出多種血清學診斷方法,當前採用的有用膠乳凝集反應,血細胞凝集試驗,中和抗體試驗,補體結合反應,染色試驗,螢光抗體法等。國內套用較廣的為間接血凝試驗。豬血清間接血凝集價達1:64時可判為陰性。1:256表示最近感染,1:1024表示活動性感染。通過試驗發現,豬感染弓形蟲7-15天后,間接血凝抗體滴度明顯上升,20-30天后達高峰,最高可達1:2048,以後逐漸下降,但間接血凝陽性反應可持續半年以上。
鑑別診斷:本病易與豬瘟豬丹毒、副傷寒、豬肺疫混淆。母豬患本病很像產前或前後癱瘓,以及軟骨病,但這些病,用磺胺嘧啶治療無效,用鈣劑能奏效。

防制措施

治療

選用磺胺類藥一定要選用含有“甲氧苄氨嘧啶”(TMP)的磺胺藥。凡磺胺藥前加有“增效”或“複方”兩字的代表已加有TMP。

如增效磺胺嘧啶鈉、增效磺胺-5-甲氧嘧啶、增效磺胺甲氧嗪、複方新諾明等其中任一種。

磺胺-6-甲氧嘧啶(SMM),每天每公斤體重60mg,配成10%的溶液作肌肉注射,用3-5天。

磺胺嘧啶(SD)加乙胺嘧啶,前者按每公斤體重70mg,後者按每公斤體重6mg,每天服藥2次,首次倍量,連服3-5天。

胺苯碸(SDDS),按每公斤體重15mg用藥磺胺甲基異惡唑(SMZ),按每公斤100mg,每天服藥1次,連服2-3天。

增效磺胺-5-甲氧嘧啶(內含10%磺胺-5-甲氧嘧啶和2%三甲氧苄胺嘧啶),按每公斤體重不超過2ml量肌肉注射,每天1次,連注3-5天。

乙醯螺鏇黴素,按每公斤體重5mg,每天服2次,首次倍量,連服2-3天。

對於弓形體病,只有磺胺類藥物有特效,其他抗生素無效,且使用時必須堅持嚴格的用藥原則:第一,劑量要足,首次劑量要加倍;第二,根據磺胺類藥物在體內的維持時間,嚴格按時用藥;第三,不能過早停藥,治療本病的一個療程需要5~7天,通常到第5天時,豬體溫下降,出現食慾,但此時不可停藥,必須繼續用藥1~2天,否則易復發,且復發後治療極其困難。第四,病重豬用磺胺6-甲氧嘧啶靜脈注射,藥效快,在暴發期可迅速控制病勢發展,用量0.5毫升/千克;待病情緩解後,可減少用藥次數,或改為口服療法。肌肉注射藥量大時,一定要採用多點、深部肌注,有利於藥物的吸收。

預防

已知弓形蟲病是由於攝入貓糞便中的卵囊而遭受感染的,因此,豬舍內應嚴禁養貓並防止貓進入圈舍;嚴防飲水及飼料被貓糞直接或間接污染。控制或消滅鼠類。大部分消毒藥對卵囊無效,但可用蒸汽或加熱等方法殺滅卵囊。應將血清學檢查為陰性的家畜作為種畜。英國有人用色素試驗進行調查,其結果表明與動物接觸的人群的弓形蟲血清陽性率很高,因此推斷動物在弓形蟲病的流行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動物可能是人弓形蟲病的貯藏宿主。人們對此應予以足夠的重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