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站街道

吉林省通化市東昌區老站街道(Laozhan Jiedao)代碼:220502006郵編:134000東與二道江區接壤,西至渾江東大堤,南與團結街為鄰,北與與山嘯處隔江相望。

基本信息

今年春天,伴隨著全省開展的“樹新風正氣、促和諧發展”主題教育活動,通化市在各級黨組織和黨員中啟動了“黨群連心工程”,為民眾辦實事、解難題,送溫暖。

把實施“黨群連心工程”作為建立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的重要舉措,作為以人為本改善民生的具體行動,作為建設富強和諧通化的有效載體。

年初,通化市第五次黨代會作出決定,在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中實施“黨群連心工程”,進一步架起黨和人民民眾的“連心橋”。

實施“黨群連心工程”的實質和目的,正如市委書記張安順所言:“充分體現了市委在領導全市人民全面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十一五’規劃宏偉目標的偉大征程中,緊密依靠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民眾,始終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願望和決心;是建立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的重要舉措,是堅持以人為本改善民生的具體行動,是建設富強和諧通化的有效載體。”

今年3月5日,通化遭遇歷史罕見的暴雪,東昌區農村400多個正值育苗的蔬菜大棚被暴雪壓塌,3個鄉鎮的菜農遭受嚴重損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在第一時間現場辦公,啟動應急預案,安排區4個班子和區直各部門的同志奔赴受災現場定點對接,跟蹤包保,想盡一切辦法儘快恢復生產。由於動手早、措施得力,使受災大棚戶將損失降到最低。

全市各地、各部門都結合自身實際,突出各自工作特點,謀劃設計各具特色的活動載體。梅河口市開展了訪民情、安民心、助民強、幫民富的“四民”活動,同時以慶祝建黨86周年為契機,開展系列活動,把“黨群連心工程”落實到具體工作中;柳河縣實施關愛黨員行動,開展以“平時有人訪、惑時有人解、困時有人幫、病時有人探、終時有人送”為主要內容的“五關懷”活動,以黨內和諧促進黨群和諧;市供銷合作社將“黨群連心工程”與全國供銷總社開展的“新網工程”結合起來,通過全市287個日用品和農資連鎖店、6個配送中心,為農民提供高效優質服務,間接為農民減少生產成本1000萬元;市教育局開展“春蕾計畫”、“大手拉小手”、“同在藍天下我們共成長”等愛心救助活動,突出抓扶貧助學工作。目前,通化市共建立黨群連心站861個、連心點182個、連心牆283個,設計各種活動載體60個。

黨與民眾心連心,服務民眾見行動,全市各級黨組織為民解憂、幫民所想、解民所盼,暖流在民眾中涌動

今年6月上旬,家住梅河口市牛心頂鳳陽村的村民楊長江,看到自家18畝乾渴的水稻秧苗喝上了甘甜的井水,興奮地逢人就說:“鎮委、村支部幫俺打的井,可解決老大問題了,黨組織真為民眾辦實事。”夏初,一場波及全省的嚴重旱情中,全國商品糧基地梅河口市,立即組織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投入到抗旱一線,成立了黨員幫扶小組308個、黨員科技服務隊126個,深入全市19個鄉鎮幫助農民抗旱保苗,一舉奪取了抗旱的勝利。

通化市各地、各部門始終把“就業難、看病難、住房難”等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活動的重點,千方百計幫助民眾解決發展和生活遇到的困難。

——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今年6月,家住通化市東昌區的趙弘與其他3名下崗失業人員一道,在市就業服務局幫助下簽訂了勞動契約,擔任小區的保潔員,每月有了固定收入。上崗後的趙弘興奮地說:“是黨組織在我最困難的時候伸出了援手,幫我找到了工作。”

通化市在實施“黨群連心工程”中,十分注重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長效機制;建立企業工資分配巨觀調控體系,完善落實最低工資保障制度,解決企業工資歷史拖欠問題;加強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紮實開展基本生活救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應急救助、就業援助和農村扶貧救助;繼續實行教育“兩免一補”;加快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全面實施城市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截至6月末,全市開發城鄉就業崗位36253個,崗位就業利用率為81.4%,新增就業2萬人。解決弱勢群體人員就業4964人,解決零就業家庭157戶,城鎮登記失業率3.9%。年內確保完成開發城鎮就業崗位5.6萬個、新增城鎮就業4.5萬人的目標任務,消除城鎮“零就業”家庭。出台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辦法,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工作開始試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7個縣(市、區)全面推開;今年的棚戶區改造已落實22個地塊,完成拆遷面積46萬平方米,拆遷居民6066戶,完成省下達目標的104%,年內確保完成65萬平方米的改造任務,開工建設面積100萬平方米。

——暢通民意表達渠道。今年6月初,通化市老站街道洞泉社區主任,代表居民直接向市建委反映這個社區的前山路一直沒有路燈,夜間居民出行不方便。市建委立即到洞泉社區現場辦公,並組織人力用兩天的時間為前山路安裝了19盞路燈。

像市建委這樣,在實施“黨群連心工程”中為民眾排憂解難的事兒,還有很多。通化市各級黨、政機關和黨組織通過召開民主懇談會、黨群議事會、新聞發布會、情況通報會等形式,與民眾面對面地溝通交流,接受民眾諮詢和監督,增強黨群、乾群之間理解和互信。以黨務公開帶動政務公開、村務公開,擴大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推進人民民眾對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參與,做到重大決策徵求意見制度化、重要情況公之於眾常態化,提高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水平。

——開展黨組織關愛黨員活動。今年7月1日,通化縣委領導驅車來到三棵榆樹鎮鮮明村有著50年黨齡的老黨員車明淑家,為她頒發了榮譽證書、紀念獎牌和800元生活補貼。車明淑激動地拉著縣委領導的手說:“感謝縣委對我們這些老黨員的牽掛。”今年,通化縣委一共為8位像車明淑這樣有著50年黨齡的老黨員頒發了榮譽證書、紀念獎牌,發放了生活補貼。

通化市在實施“黨群連心工程”中,全面健全“上級黨組織關心服務基層黨組織、黨組織關心服務黨員、黨組織和黨員關心服務民眾”三個有效機制,架起了黨的上下級組織之間、黨組織和黨員之間、黨和民眾之間的“連心橋”,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各級黨組織關心黨員思想政治上的進步和提高,經常與黨員談心,及時解決疑難問題,調動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的積極性;關心黨員生活,採取黨員互助、黨組織扶助等多種辦法,重點幫助在艱苦環境中工作的黨員、失業人員中的黨員和老黨員解決生活困難。對無生活來源、體弱多病的老黨員,給予特殊救助。通過黨組織,對黨員政治上重視、生活上關心和工作上幫助,最大限度地調動、發揮、保護好黨員的積極性、創造性,以黨內和諧促進黨群和諧。

以實施“黨群連心工程”為載體,使各級黨組織成為執政為民的堅強堡壘,使每一名黨員成為服務民眾的一面旗幟

——開展主題實踐活動。通化市在“樹新風正氣、促和諧發展”主題教育中,以實施“黨群連心工程”為載體,機關事業單位開展“樹新風正氣、促和諧發展”主題教育活動;街道社區開展以“便民、利民、助民、安民、樂民”為主要內容的創和諧社區主題實踐活動;企業開展“黨員身邊無事故”、“黨員身邊無次品”、“黨員身邊無違紀”,“情系職工、促進發展”等主題實踐活動;農村開展“黨群議事、民主懇談”和“建設新農村、致富奔小康”等主題實踐活動。

——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積極探索基層黨組織設定創新、制度創新和工作方法創新。在農村,探索和推廣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把黨小組建在致富項目上、村與村以及村與企業聯合建立黨組織等組織設定模式,鼓勵和支持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領辦創辦農村新經濟組織。在街道社區,開展“黨建綜合示範街道、示範社區”創建活動。充分發揮街道黨工委的職能作用,與駐街單位搞好共建和諧社區活動。在非公企業,深入開展“‘五好’非公企業黨組織創建”活動;在中小企業開展“黨建帶工建、工建促黨建”活動,探索建立聯合支部、聯合工會。

——建立聯繫點。通化市及所轄各縣(市、區)、鄉(鎮)黨委和政府黨員領導幹部,普遍建立新農村建設和黨的建設聯繫點,深入聯繫點調研,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密切與基層和民眾的聯繫;市、縣(市、區)部門的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在新農村建設和街道社區建立聯繫點,利用部門的資金技術、信息資源和自身優勢,幫助找準發展優勢,理清發展思路,確定發展目標;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結合本單位實際,在所屬基層單位中確定聯繫點,認真負責地解決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目前,全市建立市級黨員領導幹部聯繫點28個、縣處級黨員領導幹部聯繫點438個、鄉科級黨員領導幹部聯繫點2150個,籌集資金1915萬元,發展經濟項目154個,解決實際困難503件。

——落實結對幫扶對象。活動中,柳河縣構建了真心服務網、熱心幫扶網、愛心關懷網等“三大網路”,開展“萬人幫扶”活動,制定幫扶制度和定期走訪制度,確保了“黨群連心工程”的長期性和有效性。

在通化市開展的“黨群連心工程”中,農村有條件的黨員至少與1個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幫助他們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傳授科技致富經驗,制定脫貧計畫,使其儘快擺脫貧困;機關、事業單位、學校、科研院所,以支部為單位聯繫包保1個困難戶、1個上訪老戶,幫助1名失業職工實現再就業,包保1名特困家庭學生完成學業;街道社區黨組織和黨員幹部與低收入家庭和貧困居民結對幫扶;國有企業、非公企業的黨組織和黨員幹部與本企業困難黨員或困難職工結成對子,幫助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目前,全市建立黨支部與貧困黨員結成幫扶對子1460戶,黨員與困難民眾結成幫扶對子5702戶,黨組織和黨員幫助特困學生2684名,捐獻物資8569件,捐款52.9萬元;開展黨員捐助救濟119次,捐助金額71.42萬元,走訪慰問貧困黨員875次,送慰問金23.7萬元。僅市級領導幹部和市直縣處級領導幹部,捐助金額就達12.27萬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