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耳聾

老年性耳聾

老年性耳聾是指隨著年齡增長逐漸發生的進行性聽力減弱,重者可致全聾的一種老年性疾病。是人體老化過程在聽覺器官中的表現。通常情況下65~75歲的老年人中,發病率可高達60%左右。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疾病名稱

老年性耳聾老年性耳聾

老年性耳聾
疾病分類
耳鼻喉科
症狀體徵
是由高頻向語頻緩慢進行的雙側對稱性聾,伴高調持續耳鳴。多數有響度重振及言語識別率與純音測聽結果不成比例等。症狀體徵雙側對稱,呈漸進性感音神經性耳聾,其聽力曲線多呈以高頻下降為主的斜坡形,有時呈平坦型,除聽力下降外,往往還伴有眩暈,嗜睡,耳鳴,脾氣較偏執等。
鼓膜正常,中年以後兩耳進行性對稱感音性耳聾,伴有高音耳鳴,先由3000Hz開始下降,逐漸波及4000~6000Hz中頻,亦可因基底膜破裂而高頻音突然喪失,一般談話中男人聲比女人和小兒語言易聽懂,純音測聽根據老年感音性,神經性,血管紋性(代謝性)與耳蝸“傳導”性(機械性)聾四種病理變化,可有平坦,下降等不同感音性耳聾曲線,語言識別率差,有音衰。

疾病概述

老年性耳聾是指隨著年齡增長逐漸發生的進行性聽力減弱,重者可致全聾的一種老年性疾病。通常情況下65~75歲的老年人中,發病率可高達60%左右。
治療: 首先,要限制脂肪的攝入。
其次,多吃維生素類食物。
第三,老年性耳聾病人可適當多吃魚類食物,尤其是青魚。
第四,老年性耳聾病人應戒菸禁酒,不喝濃茶、咖啡和其他刺激性食物。

第五:預防老年性耳聾應多吃含鐵食物,如瘦肉、動物肝臟、黑木耳、豆類、菠菜等。

疾病預兆

1、習慣將頭轉向講話者一側,同時身體向前傾,為了能夠聽清別人的講話老年性耳聾的預兆。
2、由於患有耳聾,所以經常聽錯別人所說的話。
3、聽得見聲音,但是卻聽不清楚別人講話的內容是什麼。
4、經常要求別人重複剛剛說過的話,還不時發出啊啊的聲音,易引起別人的誤會。
5、經常將電視音量開得過大,但是卻總是將旁人吵得心情鬱悶

疾病描述

老年性耳聾是人體老化過程在聽覺器官中的表現。老年性聾的出現年齡與發展速度因人而異,其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似與遺傳及整個生命過程中所遭受到的各種有害因素(包括疾病、精神創傷等)影響有關。 聽覺器官的老化性退行性改變涉及到聽覺系統的所有部分,唯以內耳最明顯。有人根據內耳損害的主要部位復將本病細分為老年感音性、神經性、血管紋性(代謝性)與耳蝸“傳導”性(機械性)聾4類。臨床表現的共同特點是由高頻向語頻緩慢進行的雙側對稱性聾,伴高調持續耳鳴。多數有響度重振及言語識別率與純音測聽結果不成比例等。

特點
雙側對稱、呈漸進性感音神經性耳聾。其聽力曲線多呈以高頻下降為主的斜坡形,有時呈平坦型。除聽力下降外,往往還伴有眩暈嗜睡耳鳴、脾氣較偏執等。

臨床表現

鼓膜正常,中年以後兩耳進行性對稱感音性耳聾,伴有高音耳

老年性耳聾老年性耳聾

鳴,先由3000Hz開始下降,逐漸波及4000~6000Hz中頻,亦可因基底膜破裂而高頻音突然喪失。一般談話中男人聲比女人和小兒語言易聽懂,純音測聽根據上述四種病理變化,可有平坦、下降等不同感音性耳聾曲線,語言識別率差,有音衰。Bunch(1931年)發現人類聽力減退隨年齡增長而逐年加重。1957年美國Wisconsin州聽力研究中心曾製成一標準老年性聾曲線圖,可按圖查出某年齡中正常聽力概況,此圖顯示70~90歲以上聽力比較穩定。
專家建議,如果出現以下老年性聾的典型症狀應進行相應的檢查:
(1)60歲以上出現原因不明的雙側對稱性聽力下降,以高齡聽力下降為主。

(2)聽力下降為緩慢的進行性加重,開始時常不被注意。隨著高頻聽力的下降,對語言的分辨能力有所影響,此時患者有聽得見聲音,聽不清內容的情況,常需別人重複。以後隨著語言頻率的受損,則要求說話者提高聲音與之交談。

(3)常有聽覺重振現象,即患者常述,“別人說話低聲時聽不到,但大聲時又覺得太吵。”

(4)語言解析度與純音聽力不成比例,即稱“音素衰退”。多數情況下純音聽力減退不及語言聽力嚴重,年齡越大此種現象越明顯,即在許多老年人儘管純音聽力基本正常,但仍不能理解講話的內容。

(5)在老年人中有一種與年齡相關的“附加”聽力喪失,導致他們在聽閾水平相同時的言語功能較年輕者差。同時還存在著低估自身聽力喪失的趨勢。

(6)在嘈雜的環境中,老年人對語言的理解更差。在老年人即使其聽敏度損失不大,但在有噪聲的混響環境中,其理解言語的困難度要比聽力正常的年輕人大得多。對於有聽力損壞的老年人,其理解言語的難度更大。

(7)部分老年性聾的患者可以伴有耳鳴,常為高頻聲。開始時為間歇性,在夜深人靜時出現,以後漸變為持續性,白天也可聽見。耳鳴常始於30—40歲,其出現率隨年齡而漸增,60—70歲時達到頂點,此後即迅速下降。多數伴有耳鳴的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對耳鳴感到“習慣”,以後耳鳴可以自動消失。

疾病病因

是人體老化過程在聽覺器官中的表現。老年性耳聾的發病機理較為複雜,目前尚不明確。有資料表明伴有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中,老年性耳聾的發病率明顯高於血脂正常組。高血脂促進老年聾,除因脂質沉積使外毛細胞和血管紋變性、血小板聚集及紅細胞淤滯、微循環障礙外,還可能與過氧化脂對聽覺感受器中生物膜和毛細胞的直接損害有關。耳蝸底周末端螺鏇器和相關的神經萎縮,故表現為進展緩慢的雙側性、高頻下降為主的感音神經性聾。另外,老年人由於骨質增生和沉著,使內耳內聽道及附近的骨性小孔和小管狹窄或閉塞,相應的神經纖維、螺鏇神經節萎縮,神經細胞減少,這可能是老年性聾的又一病因。應當承認,老年性聾是表現在聽力方面的衰老現象,基本上符合新陳代謝規律,任何治療均無法改變這一規律和趨勢。

一.長期接觸噪音 據Rosen調查,蘇丹地區偏僻部落人的聽力,比城市居民聽力好,特別是65歲以上老人,多能保持較好的高頻聽力。Weston(1964年)調查城市居民老年聾發病比鄉村早。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長期噪音損傷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二.不同飲食習慣的影響 據蘇聯(1976年)普查莫斯科及喬治亞兩地區居民聽力發現,後者地區多吃素食,冠心病發病率少,老年人聽力多保持較好,而莫斯科居民以肉食為主,血膽固醇較高,心血管病發病率高,老年人聽力亦差。Rosen(1962年)發現吃低飽和脂肪飲食的老人平均血膽固醇為5.2mmol/L,而吃飽和脂肪飲食者血膽固醇可升高達6.76mmol/L。Weston(1964年)調查老年耳聾中70%患有動脈粥樣硬化,耳聾輕重與動脈硬化程度呈正相關。

三.遺傳因素 Lowell(1977年)將耳聾患者按年齡分為兩組,65歲以下有家族耳聾史,為平坦型或盆式聽力曲線;65歲以上無家族耳聾史,為下坡型聽力曲線,語言識別率低,遺傳基因占主導地位。在遺傳上,男女性別亦有不同,女性組織耐受性比男性強,而且男性接受惡劣環境和噪音的損傷機會也比女性者多,吸菸飲酒比女性多,故老年性耳聾男比女多兩倍。

生理:其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似與遺傳及整個生命過程中所遭受到的各種有害因素(包括疾病、精神創傷等)影響有關。

疾病危害

耳聾對老人的影響
老年人耳聾會使老年人更加孤獨,給心理造成創傷,反應遲鈍,智力衰退。研究表明:老年性耳聾與腦萎縮、老年性痴呆呈正相關關係,隨著聽力下降、聽功能的廢用,可能會加重萎縮、老年痴呆提前到來。

病理改變

一.中耳老年性退變 如鼓膜肥厚,彈性減少,聽骨關節韌帶松

老年性耳聾老年性耳聾

弛或鈣化,可造成傳導性聽力障礙。據Nixon等(1962年)報告,老人中耳退變在4kHz處聽力僅喪失12dB,故影響不大。

二.內耳退變 老年內耳細胞變性表現為核分裂減少,核蛋白合成減少,細胞漿內色素及不溶性物質聚集,導致細胞變性萎縮。Schuknecht(1955年)根據不同部位之病理改變,將老年性聾分為四種:

1.感音性聾 萎縮變性始於小兒或中年,慢性進展,多局限於蝸底基轉數毫米的柯替器,早期扭曲變平,稍後支持細胞和毛細胞消失,僅殘留基底膜,臨床表現為高頻聽力突然下降,呈下降型曲線,語言識別率尚好。

2.神經元性聾 聽神經系統神經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基底轉明顯,可能向上累及更高中樞,早期不影響聽力,至神經元破壞到無法有效傳導信息為止。主要表現為語言識別率損害嚴重而純音聽力功能相對較好,兩者不成比例。據Otte(1978年)研究耳蝸神經節改變發現,1~10歲時神經元細胞平均為37000,80歲後減少到20000,老年性聾者可減少到13000,這種現象可稱之為老年性語言退化。

3.血管紋性聾 為一種常見的老年性聾,多在30~60歲間血管紋開始隱性進行性退變,呈斑點狀萎縮,蝸尖處嚴重而且有囊性變,由於內淋巴循環障礙致血管紋三層細胞都萎縮變性,因此所有頻率都聽不到,呈低平聽力損失曲線,早期語言識別率尚好,在純音損失50dB之後,語言識別率亦明顯下降。

4.耳蝸傳導性聾 為Schuknecht(1974年)命名,尚無組織形態學改變證實,亦稱機械性老年聾。最初出現於中年,可能為蝸管運動機制紊亂所致。主要是基底膜玻璃樣變性和鈣化,使膜變寬、變厚,運動僵硬而影響聲波的傳導。一生中如患過中耳炎、耳硬化和梅尼埃病等,則與老年性退變交織一起,形成混合性嚴重耳聾。三.中樞病變 老年聽神經中樞亦發生退變。Hansen(1965年)曾發現老年聾人的耳蝸核、上橄欖核、下丘及內膝狀體神經節細胞都發生萎縮。Arensen(1982年)曾發現老年聾人蝸神經核細胞數為50600,約為正常數96400之半數。此類耳聾為高頻上升,語言識別率及辨音方向功能低下,並喪失回憶長句的能力。

檢查:全面系統地收集病史,詳盡的耳鼻部檢查,嚴格的聽功能、前庭功能和咽鼓管功能檢測,必要的影像學和全身檢查等是診斷和鑑別診斷的基礎。客觀的綜合分析則是其前提。

治療方案

先天性神經性聾的治療原則是:

老年性耳聾老年性耳聾

(1)恢復或部分恢復已喪失的聽力;
(2)儘量保存並利用殘餘的聽力。具體方法如下:
1.藥物治療 因致聾原因很多,發病機制和病理改變複雜,且不盡相同,故迄今尚無一個簡單有效且適用於任何情況的藥物或療法。目前多在排除或治療原因疾病的同時,儘早選用可擴張內耳血管的藥物、降低血液粘稠度和溶解小血栓的藥物、維生素B族藥物,能量製劑,必要時還可套用抗細菌、抗病毒及類固醇激素類藥物。藥物治療無效者可配用助聽器。

2.助聽器 是一種幫助聾人聽取聲音的擴音裝置。它主要由微型傳音器;放大器;耳機;耳模和電源等組成。助聽器種類很多,就供個體套用者講,就有氣導和骨導、盒式與耳級式(眼鏡式、耳背式和耳內式)、單耳與雙耳交聯等。一般需要經過耳科醫生或聽力學家詳細檢查後才能正確選用。語頻平均聽力損失35-80dB者均可使用;聽力損失60dB左右效果最好。單側耳聾一般不需配用助聽器。雙側耳聾者,若兩耳損失程度大體相同,可用雙耳助聽器或將單耳助聽器輪換戴在左、右耳;若兩耳聽力損失程度差別較大,但都未超過50dB者,宜給聽力較差耳配用;若有一耳聽力損失超過50dB,則應給聽力較好耳配戴。此外,還應考慮聽力損害的特點;例如助聽器應該現用於言語識別率較高,聽力曲線較平坦,氣骨導間距較大或動態聽力範圍較寬之耳。 傳導性聾者氣導、骨導助聽器均可用。外耳道狹窄或長期有炎症者宜用骨導助聽器。感音性聾伴有重振者需採用具備自動增益控制的助聽器。合併屈光不正者可用眼鏡式助聽器。耳背式或耳內式助聽器要根據患者的要求和耳聾的情況選用。初用助聽器者要經調試和適應過程,否則難獲滿意效果。

3.耳蝸植入器 又稱電子耳蝸或人工耳蝸。常用於心理精神正常、身體健康的中青年雙側極度學語後聾者。必須是套用高功率助聽器無效,耳內無活動性病變,影像學檢查證明內耳結構正常,耳蝸電圖檢不出而鼓岬或蝸窗電刺激卻可誘發出腦幹反應者。電子耳蝸是基於感音性聾者的耳蝸螺鏇神經纖維與節細胞大部分仍存活的事實,將連線到體外的聲電換能器上的微電極經蝸窗插入耳蝸底周鼓階內或貼附於耳蝸外面骨壁上,用以直接刺激神經末梢,將模擬的聽覺信息傳向中樞,以期使全聾者重新感知聲響。配合以言語訓練,可恢復部分言語功能。

4.聽覺和言語訓練 前者是藉助助聽器利用聾人的殘餘聽力,通過長期有計畫的聲響刺激,逐步培養其聆聽習慣,提高聽覺察覺、聽覺注意、聽覺定位及識別、記憶等方面之能力。言語訓練是依據聽覺、視覺和觸覺等互補功能,藉助適當的儀器(音頻指示器、言語儀等),以科學的教學法訓練聾兒發聲、讀唇、進而理解並積累辭彙,掌握語法規則,靈活準確表達思想感情。發生訓練包括呼吸方法、唇舌運動、噪音運用,以及音素、音調、語調等項目的訓練。聽覺和言語訓練相互補充,相互促進,不能偏廢,應儘早開始,穿插施行。若家屬與教員能密切配合,持之以恆,定能達到聾而不啞之目的。

辨證施治

①腎精不足,髓海空虛型:症見聽力下降,耳鳴聲細,時

老年性耳聾老年性耳聾

有眩暈,腰膝酸軟,手足心熱,虛煩失眠;舌紅少苔,脈細無力。治宜益腎填精,聰耳開竅。方用耳聾左慈丸或杞菊地黃湯均可。常用處方為:熟地黃20g,山藥15g,山萸肉15g,丹皮12g,澤瀉15g,茯苓12g,杞果 12 g,懷菊花15g,女貞子20g,黃精15g,葛根15g,丹參15g,炒棗仁20g。水煎內服。

②肝腎陰虛,肝陽上亢型:症見耳聾耳鳴,急躁易怒,聽力每況愈下,頭目眩暈,耳鳴尖細如蟬鳴,腰膝酸軟無力;舌紅苔少,脈弦細。治宜滋補肝腎,潛陽熄風。方用天麻鉤藤飲加減:天麻15g,鉤藤20g,石決明20g,熟地黃20g,川斷15g,杜仲15g,杞果20g,煅龍骨20g,煅牡蠣 20g,黃精20g,丹參20g。水煎內服。

③氣虛血瘀,脈絡阻塞型:耳聾耳鳴,眩暈或頭內空虛感,倦怠乏力,勞則加重,時有頭痛或耳內悶脹,手指尖癢麻;舌暗淡或有瘀斑,脈澀無力。治宜益氣活血,通絡開竅。方用補陽還五湯加減:黃芪45g,當歸15g,赤芍15g,地龍1 5g,桃仁12g,紅花15g,丹參20g,全蟲10g,葛根15g。水煎內服。若煎藥不便,可長期服用六味地黃丸或杞菊地黃丸配以複方丹參片亦可。

(4)西藥治療包括:①血管擴張劑:山莨菪鹼5mg,每日3次,口服;腦嗌嗪50mg,每日3次,口服;或倍他啶8mg,每日3次,口服。②改善血液粘度:潘生丁10mg,每日3次,口服;或低分子右鏇糖酐,每日1000ml,靜脈滴注,12天為一療程。③營養神經,加強代謝類:維生素B1 20mg,每日3次,口服;或複合維生素B,每次2片,每日3次;三磷酸腺苷(ATP)40 mg,每日3次,口服。

(5)老年人當其耳聾達到一定程度時,可佩戴適當型號的助聽器,使他們能正常地參與社會生活。一般而言,語頻平均聽力損失35~80dB者均可使用;聽力損失在60dB左右,效果最好。

疾病預防

1.廣泛宣傳杜絕近親結婚,積極防治妊娠期疾病,減少產傷。早期發現嬰幼兒耳聾,儘早治療或儘早做聽覺言語訓練。

2.提高生活水平,防治傳染病,鍛鍊身體,保證身心健康,減慢老化過程。

3.嚴格掌握套用耳毒性藥物的適應症,儘可能減少用量及療程,特別對有家族藥物中毒史者,腎功不全、孕婦、嬰幼兒和已有耳聾者更應慎重。用藥期間要隨時了解並檢查聽力,發現有中毒徵兆者儘快停藥治療。

4.避免顱損傷,儘量減少與強噪聲等有害物理因素及化學物質接觸,接觸菸酒嗜好,不得已時應加強防護措施。

保健貼士
1、忌用食物:肥肉、動物肝、腦、腎、肺等內臟,魷魚墨魚鰻魚蛋黃蟹黃豬油魚子、奶油及其製品,椰子油、可可油等;
2、宜用食物:魚肉、雞肉、各種瘦肉、蛋白、豆製品、新鮮蔬菜、瓜果則為低脂飲食,比較適合中老年人;
3、還應注意一下情況:
1)避免噪聲刺激,不聽打擊樂器,聽耳機、看電視要放較輕的音量。
2)積極防治高血壓病、高血脂症、骨關節病和內分泌疾病,有條件者應定期檢查身體,千萬不要自以為健康,更不應諱疾忌醫。
3)慎用耳毒性藥物。老人代謝功能減弱,對藥物所代謝的毒性物質的排泄也減弱,敏感性增強,如氨基糖甙類的鏈黴素、慶大黴素和卡那黴素等易致內耳中毒的藥物。
4)少吃動物脂肪和內臟,多吃富含微量元素和維生素C、E的食物,以提高體內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清除致病的自由基。蔬菜、水果、蔥、姜、蒜等都是有益於健康的食品。
5)戒除菸酒等不良嗜好。
6)堅持鍛鍊身體,每天應做一些耳、眼器官的保健操。
7)發現聽力有些減退時,可服神經營養藥和血管擴張藥,如呋喃硫胺、谷維素、尼莫地平和硫酸軟骨素等。
4、本疾病常以65歲者多見,男性患者較女性多,且更為嚴重。

預防

一、慎用或禁用對聽神經有損害的藥物:為防止藥物性耳聾的發生,用藥 之前應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或向醫生詢問是否有耳毒性,要嚴格掌握藥物使用的適應症。氨基糖甙類抗生素為並發耳蝸損害最多的一種耳毒藥物,因此避免濫用此類抗生素將是降低藥物性耳聾的一項重要措施。家族中有耳毒藥物過敏史者應慎重用藥。

二、不要隨便掏耳朵:俗話說“耳不掏不 聾”。外耳道皮膚比較嬌嫩,與軟骨膜連線比較緊密,皮下組織少,血液循環差,掏耳朵時如果用力不當容易引起外耳道損傷、感染,導致外耳道癤腫、發炎、潰爛,掏耳朵時,稍不注意,掏耳勺還會傷及鼓膜或聽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響聽力。

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調整飲食結構,多食含鋅、鐵、鈣豐富的食物,可減少微量元素的缺乏,並有效地擴張微血管,從而促進內耳的血液供應,有效地防止聽力減退,切忌長期食用高鹽、高脂肪、低纖維素類食品,切忌暴飲暴食,同時要戒除菸酒。

四、經常按摩耳朵:經常按摩耳朵可促進內耳的血液循環。比如按摩耳廓、提捏耳垂,按摩風池穴等穴位。也可閉目靜坐,將兩手食指分別置入兩耳孔中,然後迅速離開兩耳孔,如此連續做10次,此運動被中國傳統醫學認為有醒腦健智、聰耳明目的作用。

五、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積極參加社會活動,保持樂觀向上、不急不躁的情緒。當人情緒激動或著急之後,可使人的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內耳小動脈血管發生痙攣,小血管內血流緩慢,導致血行障礙,內耳供氧不足導致突聾發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