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M-4中型坦克

美國M-4中型坦克

美國的M4中型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開發、製造的坦克。通稱謝爾曼或雪曼(Sherman),這個名字是英軍起的,來源是美國南北戰爭北軍的將軍威廉•特庫賽•謝爾曼。M4中型坦克是二戰中後期的著名坦克,也是二戰中生產數量最多的坦克之一,總生產量達到了49234輛,在二戰後期的坦克戰中,M4坦克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因而在世界戰車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M4中型坦克及其系列在二戰中使用的很廣泛,幾乎成了美國裝甲部隊的代名詞。


簡介

美國M-4中型坦克美國M-4中型坦克
1940年8月19日,美國開始了新型坦克的研製工作。根據M3”格蘭特”的不足,軍方要求將75mm火炮裝在鏇轉炮塔上,研製代號是T6中型坦克,1941年9月,T6坦克定型並被命名為M4“謝爾曼”中型坦克。M4是在M3坦克的基礎上研製成功的,因而M4和M3,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它們的底盤總體布置和行動部分都很相似。最大的區別在炮塔上,M4坦克的炮塔為整體鑄造炮塔,圓弧過渡,尺寸上比M3的炮塔要大得多。
M4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門M3式75mm火炮,可以發射穿甲彈榴彈煙幕彈。在M4系列的各種改進型車上,共裝有4種不同型號的發動機,變速箱為機械式,行動部分採用平衡式懸掛裝置,每側6個負重輪分為3組,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
M4坦克的型號十分繁雜,僅美國官方公布的M4系列改進型車,變型車,和實驗型車就有50多種。主要有M4,M4A1,M4A2,M4A3,M4A4,M4A6這6種型號的改進型車,主炮有75mm,76mm,90mm,105mm。
M4的火力雖略顯不足,但它的堅固,可靠和耐久性卻享譽軍界。在整個大戰期間,M4成為美軍坦克力量的骨幹。由於美軍不像德軍和蘇軍那樣裝備了重型坦克,M4有時也得權充重型坦克使用,儘管它並不能完全勝任這個角色。
從42年開始,M4一批接一批地投入使用,以求儘快替換身有殘疾的M3。它第一個大顯威風的地方是北非戰場。當英軍撤至阿拉曼,已置身退無可退的境地時,大約四百輛謝爾曼被火速補充至英第八軍。在“十字軍”和“瓦倫丁”型坦克的配合下,經過五小時的炮火準備,謝爾曼率先向油料、備件嚴重不足,已成強弩之末的德軍發動衝擊。經過十二天激戰,英軍大敗德軍非洲軍團。是役,曾在沙漠中令對手望風披靡的德軍Pz-III、Ⅳ型坦克被擊毀二百餘輛。沙漠之狐隆美爾從此一厥不振。而在突尼西亞登入行動中,美國陸軍的M4坦克也緊隨登場,為將德意法西斯趕出北非作出了巨大貢獻。
此後,不論在歐洲戰場還是在太平洋戰場,隨處可見謝爾曼的身影。D-DAY最先登入諾曼第的坦克就是數百輛謝爾曼DD水陸坦克,成為盟軍邁向勝利的先鋒。
謝爾曼的長處在於可靠性高,易於維護和用途廣泛。有的在炮塔上加裝60管4.5英寸火箭發射器(M4管風琴);有的加裝噴火器成為噴火坦克。還有的將其主炮改為105毫米榴彈炮,加強軟殺傷能力。大戰後期則以生產裝備76毫米長身管高初速主炮的M4A3為主。而其主要缺點是火力、裝甲防禦力與德、蘇著名中型坦克相比,有相當的差距。它的汽油發動機周圍裝甲防護尤其不足,和德軍對手對壘時極易中彈起火。因此美軍給它起了個外號——“Ronson”,一種名牌打火機。
M4謝爾曼並不是二戰中性能最佳的中型坦克,但其巨大的裝備數量加上蒙哥馬利巴頓等名將精明的運用,使它在盟軍的武器裝備序列中占有重要地位。巴頓將軍指揮下的美軍裝甲師主要裝備就是M4坦克,它們在諾曼第登入以後的歷次戰鬥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1945年春,美軍有16個裝備有M4中型坦克的裝甲師參加了對柏林的總攻。

結構特點

美國M-4中型坦克M4原型結構設計
M4安裝了迴轉穩定器。炮塔轉座的球軸承架安放位置凹入了車體,用來保護其避免被敵人的火力傷害。75毫米炮垂直方向的轉角範圍可達90°,並且手動的搖動仰角裝置操作很靈活。電台被安放在炮塔後面的突起內。炮塔頂部的艙口座也可以安裝對空高射機槍。

駕駛員位置在車體左前部,副駕駛員坐在右邊。炮塔內的乘員布局為添裝手位置在主炮左邊,炮手位置在主炮右邊上,車長的位置在炮手身後的地方。每個座位都可以上下地調整12英寸,同時駕駛員、副駕駛員和炮手的座位都還可以在前、後方向移動5英寸的距離。炮塔頂部有一個迴轉艙門,車體上部也有2個頂艙門。在車底還有一個艙門位置,在駕駛員的後面,是緊急狀況逃出的艙門。車內乘員的交流可以通過一套2通路的對講機系統來完成。

車組員每個成員有一台潛望鏡使用。潛望鏡都可以鏇轉360°,同時還可以上下地傾斜。炮手的潛望鏡有望遠鏡的功能,與主炮的瞄準鏡在一起使用。早期的M4樣車在車體前部開有觀察孔,(用厚的玻璃保護)供駕駛員和副駕駛員使用。在經過射擊測試後,發現子彈可能會跳進車內。觀察孔被取消,用潛望鏡代替。

傳動系統共有5個前進擋和1個倒擋。裝有一套手動煞車裝置。兩條履帶使用獨立的動力輸出系統,通過改變兩條履帶的轉速控制坦克轉彎。同時也可以通過履帶倒車來完成急轉彎和急停車。

底盤的兩側各有一組負重輪系。每側輪系有6個負重輪,安裝在3組彈簧支架上。同時每側各有1組(2個)托帶輪,用以托起履帶。在後期的型號中,托帶輪改為一組安裝在倒Y形支架上部軌上的小滑輪系。誘導輪在前部位置。車體後部裝有惰輪,通過惰輪可以調節履帶的長度以適合使用。M4坦克的履帶傳動系統和制動系統一般都可以在跑過2500英里以後才會進行大修和保養。

車內裝有2套固定式的10磅滅火器,可以由駕駛員在操作台上開啟;緊急情況時也可以在外部開啟。另外在炮塔內以及駕駛員座下還各有1具4磅手提式滅火器。車內還裝有輔助電熱系統,利用蓄電池的電能,可以在寒冷的天氣里為發動機提供預熱。

M4的輔助火力是2挺30(7.62mm)口徑的同軸機槍。安裝在炮塔的下部接近防護盾的位置。主炮配有方位和仰角控制系統,以達到精確的火力。同時還裝有調頻電台系統,可以在野戰中與其他戰車聯繫、組織系統火力。

1944年,水平螺鏇彈簧懸掛系統(HVSS)開始安裝在坦克車輛上,這種懸掛系統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車輛的機動性和靈活性。

早期的M4被反坦克火力擊中穿透的時候,很容易會起火燃燒引起彈藥爆炸。早期型號為此得到“brewing-up”的惡名。後期改進型號里,在彈藥架的周圍增加了裝甲和水套。

車型

美國M-4中型坦克M4A1(76mm)型車
M4A1:
鑄造車身。早期的車型使用M3的傳動系統和M2的75mm火炮,並在車身裝有雙在線上槍。很快的就取消了車身的雙在線上槍,並使用M3的75mm火炮。使用ContinentalR-975型發動機
M4A2:
焊接車身。少量早期的車型使用有輪輻的負重輪。使用的是GM6-716046型發動機。在美軍中只有海軍陸戰隊使用過該型坦克,一般都為按《租借法案》提供給國外使用者。

M4A3:
焊接車身。主要裝備被美國軍隊使用。後期的車型將炮塔改良帶圓弧形的,增加了填裝手出入艙門,車內彈藥架加裝了水套。使用GAA-3V-WC型發動機

M4A3E2(攻擊型坦克):
車體裝甲增加到100毫米,炮塔150毫米。全重84,000磅。改良了乘員座椅和履帶,以減少乘員的疲勞度。標準火力是75毫米火炮,但是在歐洲也有一些改裝了76毫米火炮(1944年5月,數量:254輛)。使用Chrysler型5-lineWC發動機。時速為22英里。

M4A4:
焊接車身。有三塊閂在車體前部。早期的車型使用較狹窄的M34底盤,車身前部有駕駛員觀測孔,後期製造的車型型都使用較寬的M34A1底盤,同時駕駛員觀測孔被取消。

M4A5:
專供加拿大軍隊使用。

M4A6:
由於生產上的困難被取消生產。使用CaterpillarRD-1820型發動機。

M4、M4A3(105mm炮型):
使用105毫米榴彈炮代替了75毫米炮,後期的型號有些裝有一個通過樞軸安裝的牽引支架。

美國M-4中型坦克M4(105mm)型車
M4(105mm)HVSS:
使用了水平螺鏇彈簧懸掛系統(HVSS)。
底特律兵工廠生產,1944年9月-1945年3月,數量:841輛。

M4A3(105mm)
在M4A3的基礎上改加105毫米炮,改用了FordGAA引擎。
由底特律兵工廠生產,1944年4月-1944年8月,數量:500輛。

M4A3(105mm)HVSS:
使用了水平螺鏇彈簧懸掛系統(HVSS)。
由底特律兵工廠生產,1944年8月-1945年5月,數量:2539輛。

M4(76mm)
焊接車身。發動機為ContinentalR975-C1汽油機

M4A1(76mm)
鑄造車身。發動機為ContinentalR975-C1汽油機。
由PressedSteel公司生產,1944年1月-1945年6月,數量:3396輛。

M4A2(76mm)
焊接車身。發動機為GM6-71柴油機
GrandBlanc公司生產,1944年6月-1944年12月,數量:1594輛。
PressedSteel公司生產,1945年5月-1945年6月,數量:21輛。

美國M-4中型坦克M4A3(76mm)型車
M4A3(76mm)
焊接車身。發動機為FordGAA-IIIpetrol汽油機。
底特律兵工廠生產,1944年2月-1944年7月,數量:1400輛。
GrandBlanc公司生產,1944年9月-1944年12月,數量:525輛。

M41、M4A1、M4A2、M4A3(76毫米)都用76毫米炮代替了75毫米火炮。
76毫米炮彈的初速很快,達2600英尺/秒。裝甲擊穿力強:射程可達16100碼,在1000碼可穿透4英寸的鋼板。
火炮還配有方位儀和高度四分儀,可以依靠計算方位打擊視線外的目標。
在炮塔頂部加裝了車長用的直視孔,直視孔由3英寸的6稜鏡(防彈玻璃)隔開。
車內彈藥架加裝了水套。並加裝了固定鎖,以防彈藥在巡航時掉出。

服役情況

美國M-4中型坦克M4A2型車
在二次大戰中,M4謝爾曼在美國陸軍和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也被同屬同盟國的英國(包含澳洲和加拿大)、蘇聯、自由法國、波蘭流亡政府和中國所使用。
謝爾曼的第一次參戰,是裝備了許多該型坦克的英軍第八軍團在1942年十月參加的第二次阿拉曼大戰(SecondBattleofElAlamein)。英國在歐洲戰區也廣泛地使用謝爾曼戰車來取代M3葛蘭特和其衍生車型,且在1944年成為裝甲部隊的主力-其他的戰車是於戰爭後期參戰的邱吉爾戰車和克倫威爾戰車。英軍曾使用M4、M4A1和M4A2,但之後的主力裝備是M4A4。M4的衍生型螢火蟲戰車是自美國援助的M4和M4A4改裝而成,被配置在裝備了謝爾曼戰車和克倫威爾戰車的部隊中,以提供較強的反坦克火力。
雖然M4和M4A1在整個戰爭期間都繼續服役,但美國陸軍在戰爭後期更傾向使用擁有500匹馬力強力引擎的M4A3。在1944年7月,M4A1首先裝備76厘米長管火炮進入戰鬥,緊隨其後的是M4A3。到戰爭末期時,美國陸軍在歐陸部署的半數謝爾曼戰車已經裝備了反坦克能力高的76厘米長管火炮,而餘下的半數謝爾曼戰車仍裝備著75厘米的短管火炮。有些部隊則混有裝備了兩種火炮的車型。第一種裝備HVSS懸吊系統的車型是M4A3E8(76)W型,在1944年末參與實戰。
蘇聯偏好使用裝有柴油引擎的謝爾曼戰車,因為它製造的戰車如T-34也是使用柴油引擎。因此,它是繼英國後大量使用裝備有75厘米短管火炮和76厘米長管火炮之M4A2的國家。與英國不同的是,M4A2占了蘇聯所擁有的謝爾曼戰車的大半。蘇聯軍將部分M4A2的75厘米短管炮換成T-34的76厘米炮,並將此一改裝車型稱為M4M。使用HVSS懸吊系統的謝爾曼戰車直到戰爭末期才被接收並使用。
自由法軍使用的M4A2占了相當高的比例,法國也是唯一經由租借法案接收M4A3E2“巨無霸”的國家。波蘭軍則使用了許多謝爾曼螢火蟲和裝備76厘米長管炮的衍生車型。中國部隊則使用了裝備75厘米短管炮的車型。
二戰結束後,美國仍繼續使用裝有76厘米長管炮或105榴炮的M4A3E8。在1950-1953年的韓戰中,謝爾曼戰車仍是美軍普遍使用的戰車。戰後的謝爾曼戰車也在世界上的許多國家服役並參與了20世紀末的幾場地區性衝突。以色列的以色列國防軍廣泛的裝備了包含使用法制75厘米火炮的M-50“超級謝爾曼”和擁有105厘米火炮的M51謝爾曼,及其他多種的改裝及衍生車型。謝爾曼戰車也被參與第二次克什米爾戰役和印巴戰爭(1971年)的雙方軍隊所使用。南美洲在戰後很長一段時間仍繼續使用謝爾曼戰車。智利陸軍把謝爾曼列為現役裝備直到1989年,而巴拉圭是南美洲唯一仍繼續裝備謝爾曼戰車的國家。

變型車

美國M-4中型坦克M4原型車
M32(搶修車):
在M4基礎上改制的搶修車。
取消了炮塔,安裝了60000磅的絞盤和一個樞絞盤。車首還裝有一個18英尺長的三角架,拉力有62000磅。

M32B1(搶修車):
在M4A1基礎上改制。

M32B2(搶修車):
在M4A2基礎上改制。

M32B3(搶修車):
在M4A3基礎上改制。後期的型號改裝了水平螺鏇彈簧懸掛系統(HVSS)

M32B4(搶修車):
在M4A4基礎上改制。

M34(火炮牽引車):
在M32B1基礎上改裝,取消了三角架和絞盤。1944年開始使用。

M4工程車(M4S):
在M4的基礎上取消了炮塔,供工程人員使用。
在D日對破壞德軍的一些障礙物起了重要作用。

M4架橋車:
在M4的基礎上取消了炮塔,加裝架橋設備。只生產了很少數量。

M4清障車:
在車體前部加裝了的叉狀物以破壞鐵絲網等障礙。
在D日對破壞德軍的一些障礙物起了重要作用。

T1E1(掃雷車):
加裝有以鋼板製成的磁碟片進行掃雷,但是很少看到使用。

T1E2(掃雷車):
圓盤滾筒由7個減少到2個。只處於實驗階段。

美國M-4中型坦克美國M-4中型坦克
T1E3(M1)(掃雷車):
使用二個滾筒,每個滾筒上裝5個10英寸的鋼圓盤。共生產了75輛。
在諾曼第和義大利廣泛使用。

T1E4(掃雷車):
1944年使用,前面滾筒上安裝有16個鋼圓盤。

T1E5(掃雷車):
1944年7月發展。在T1E3的基礎上改裝,使用較小的滾輪。
只處於實驗階段。

T1E6(掃雷車):
跟T1E3的差別只是圓盤的邊緣為鋸齒狀。只處於實驗階段。

T2E1(掃雷車):
為美國海軍陸戰隊製造。
因為其使用底盤M32數量不足,且實用性差。在1944年10月取消。

T2(掃雷車):
美國編號的英國CrabI掃雷車。

T3(掃雷車):
基於英國的“蠍子”,但是效果令人不滿意,1943年停止製造。

T3E1(掃雷車):
在T3的基礎上加長雙臂,使用中泥沙會填充到轉子裡,後被取消。

T3E2(掃雷車):
使用較大的直徑鋼鼓代替了T3E1的鋼鼓,一直使用到了戰爭結束。

T4(掃雷車):
美國編號的英國CrabII掃雷車

T4(挖掘車):
在車首加裝了鏟犁。1942年開始發展,因為實用性差的被取消。

T5(挖掘車):
與T4相同,只是將鏟犁改為V形的。

T5E1(挖掘車):
T5的改進型號的正式編號

T2E2(挖掘車):
1943年末期開始使用。
在T5E1上安裝了M1工程車的雙臂和液壓起重機齒輪,
這樣一來犁可以升起或降低。

美國M-4中型坦克M4噴火坦克
T6(挖掘車):
在V形犁的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但因為其不能控制深度,後被取消。

T5E3(挖掘車):
在M1工程車前部加裝了一個有角度的鏟犁。

T7(掃雷車):
裝有2個滾筒,滾筒上有若干的滾動的鋼圓盤。
1943開始發展,由於性能較差而被取消。

T8(掃雷車):
車體前面裝有由一個活塞裝置控制的鋼板。
當車輛向前地移動的時候,鋼板在地面上下地擊打。但是車輛的前進方向就變得很難掌控。

T9(掃雷車):
裝有一個六英尺的大滾筒,開動和轉彎方向就變得很難掌控。

T9E1(掃雷車):
最大的缺點就在與其並不能完全引爆地雷

T10(掃雷車):
通過遙控一輛小三輪車去引爆地雷,小三輪車平時可掛在車體下面或被拖著。
由於處理起來困難很多,後被取消。

T11(掃雷車):
依靠6門迫擊炮向前開火來引爆地雷。
只處於實驗階段。

T12(掃雷車):
依靠23門迫擊炮向前開火來引爆地雷。
雖然有效,但還是被取消。

T14(掃雷車):
僅是在M4坦克上加強了裝甲,並使用加強的履帶。
在戰爭結束後取消。

T15、T15E1、T15E2:
類似T14,只是裝甲的部位和厚度有差別。
都在戰爭結束後取消。

M4(強擊車):
在車首加裝了一個撐桿裝置,以將炸藥推向(戰壕)火力點
但從來沒有使用過。

E4R2-5R1、E4R3-5R1(M3-4-3)(噴火坦克):
用火焰噴射裝置取代了車身機槍。

E4R4-4、E4R4-5、E4R4-6RC(噴火坦克):
用火焰噴射裝置取代了車身機槍,並增加燃料攜帶量。

美國M-4中型坦克美國M-4中型坦克
E6-R1(噴火坦克):
火焰噴射裝置裝在副駕駛艙口潛望鏡孔位置。

E7-7(噴火坦克):
火焰噴射裝置裝在主炮旁邊的短距探照燈位置。燃料在車身中攜帶。

Ronson(噴火坦克):
供加拿大使用的火焰噴射器

M4(鱷魚):
使用了英國鱷魚裝置。

E1(防空探照燈車):
取消了M4裝的炮塔,車體上裝上四個探照燈。
在戰爭結束後取消。

T34(火箭車):
在炮塔頂部位置安裝了60管6英寸的火箭發射管。底部2排發射管為每排12管。
由法國的第二裝甲師首先使用。但只參加了少量的戰鬥。

T34E1(火箭車):
有2排發射管,每排14管。

T34E2(火箭車):
裝備7.2英寸的火箭。
在1945年參加了少量的戰鬥。

T39:
裝備7.2英寸的火箭。火箭發射管的周圍加上了一個框架。
只處於實驗階段。

T40(M17):
裝備7.2英寸的火箭。火箭發射管的周圍加上了一個類似T39的框架。
在1944~1945年間參加了少量的戰鬥。

T40(短型):
使用較短火箭發射管。

T72(火箭車):
在T34基礎上改用較短火箭發射管
沒有投入過戰鬥。

T73(火箭車):
類似T40但是只裝備10枚火箭。
沒有投入過戰鬥。

T76(火箭車):
在M4A1基礎上由7.2英寸的火箭管代替主炮。
沒有投入過戰鬥。

t105(火箭車):
與M4A1外形相類似。
沒有投入過戰鬥。

T99(火箭車):
安裝了2套4.5英寸火箭發射箱在炮塔位置。
沒有投入過戰鬥。

T52(多炮塔型):
準備安裝兩個大小不同的炮塔,
因為發展的進展比較慢而在1944年10月取消。

T31(破壞型坦克):
在M4A3HVSS的基礎上同時裝105毫米榴彈炮和7.2英寸火箭發射管。
沒有投入過戰鬥。

性能數據

美國M-4中型坦克M4A3(76mm)型車
M4A3(76)WHVSS主要性能數據列表
戰鬥全重:33650kg
車長:7.54m
車寬:3.0m
車高:2.97m
引擎:FordGAA
最大速度公路/越野:42/n.a.km/h
最大行程公路/越野:161/n.a.km
乘員:5人
火力裝備:76mmGunM1A1,M1A1CorM1A2,2x.30caliberMGM1919A4
彈藥:76mm:71發;7.62mm:6250發
裝甲:13-178mm
爬坡度:31度
通過垂直牆高:0.61m
越壕寬:2.3m
涉水深:0.91m

對比

美國M-4中型坦克美國M-4中型坦克
一、火力對比:主炮是坦克的手臂。初期型謝爾曼坦克裝備一門M3型75毫米L/40加農炮,這門炮使用的高爆彈相當出色,但穿甲彈就非常平庸了。謝爾曼主炮能夠在1000米距離上擊穿62毫米鋼板,穿甲能力比蘇聯T-34早期型號的76毫米L/42主炮還要遜色一些,跟德軍現役的75毫米48倍和70倍身管火炮相比就差距懸殊了,更何況88毫米炮。讓M4的“手短”。

M4A3改進型換裝一門75毫米53倍身管火炮,1,000米距離上的穿甲能力增強到89毫米,依然比德國虎豹差一個檔次。大量的證據表明,謝爾曼坦克在數百米到數十米不等的距離向德軍坦克開火,他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發射的炮彈在德國坦克裝甲上反彈,飛到幾百米的空中。

二、防護對比:防護能力方面,謝爾曼坦克的正面和側面裝甲厚50毫米,正面有47度斜角,防護效果相當於70毫米,側面則沒有斜角。炮塔正面裝甲厚88毫米。德軍4G型坦克在1000米以外,虎豹坦克2000米以外,就能擊穿謝爾曼的正面裝甲。雪上加霜的是,謝爾曼坦克外型線條瘦高,早期型號高2.8米,改進型號高達3.4米,行進在戰場上如同招搖過市,是德軍坦克的最佳目標。
另外和德國人的坦克一樣謝爾曼坦克的也裝備汽油發動機,而且也非常容易起火爆炸,這個弊病使謝爾曼坦克獲得了“朗森打火機”的綽號,因為這個打火機的廣告詞是“一打就著,每打必著。”西線流傳著各種各樣謝爾曼坦克被擊毀的故事,有德國坦克一發炮彈貫穿兩輛謝爾曼坦克的戰例或炮彈穿透房屋磚牆擊毀謝爾曼坦克的戰例。

美軍第3裝甲師登入諾曼第時擁有232輛謝爾曼坦克,到戰爭結束,這個師共有648輛謝爾曼被擊毀報廢,另有700輛被擊傷,修復以後重上戰場,戰損率高達580%。諾曼第戰役中,美軍第2裝甲師在兩天裡就損失57輛謝爾曼坦克,傷亡363人。阿登戰役前夕,美軍裝甲師的傷亡如此慘重,出現了沒有足夠的坦克兵裝備坦克的局面,許多倉促上陣的坦克只有3個乘員,而不是規定的5人。

三、機動能力:但除此之外的機動性,謝爾曼坦克還是相當不錯的,從大量的德軍“虎”、“豹”被從側翼擊毀可以看出,除數量巨大外,謝爾曼坦克的機動能力是相當不錯的。

但謝爾曼坦克火力不足的深層次原因,是美軍裝甲部隊的戰術思想。二戰前夕,歐美各國軍隊都在探索裝甲部隊的戰術思想,其中只有蘇德的裝甲戰術得到實戰檢驗。

美軍裝甲戰術的始作俑者是當時任地面部隊總司令的麥克奈爾中將(LesleyMcNair)。他倡導的裝甲戰術,其核心是兩種坦克的分工協作。美軍的主戰坦克M4謝爾曼,主要任務是攻擊敵軍的步兵,而不是攻擊坦克。如果謝爾曼坦克遭遇敵方坦克的阻擊,應該召喚殲擊坦克(TankDestroyer)。殲擊坦克的特點是裝甲薄,速度快,裝備威力巨大的反坦克炮,任務是迅速趕到敵方坦克出沒的地點提供火力支援。美軍登入諾曼第時,裝甲師和步兵師都裝備有M10、M18、和M36三種殲擊坦克。

麥克奈爾的戰術思想是典型的紙上談兵,跟實戰差之千里。這種戰術思想也導致了非常嚴重的後果。因為謝爾曼坦克根本不是用來打坦克的,所以沒有必要裝備反坦克火炮。而殲擊坦克實質上就是自行火炮,因此隸屬炮兵,組織、訓練、指揮體系都和裝甲部隊涇渭分明。實戰證明,本來應該支援步兵的謝爾曼坦克不得不頻頻對抗德軍坦克,而殲擊坦克老派不上用場,只好充當野戰火炮,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結果二者都是舍長就短。

但是和一般人想像不同,謝爾曼並非一直弱不禁風。謝爾曼坦克的後期型也是很兇悍的。有英國改型的螢火蟲(可以在1000米距離上正面對抗虎豹),據說有一輛曾經一次擊毀3輛虎式。美國的M4A3E2JUMBO(巨獸,巨無霸)這種謝爾曼坦克裝甲防護很不錯,車體正面裝甲102毫米(前期型謝爾曼是50毫米),炮塔152毫米,防盾178毫米,連差速器齒輪箱都有148毫米。裝甲最厚處比德軍虎式(最厚裝甲110毫米)、美軍潘興(最厚裝甲114毫米)、英軍慧星(最厚裝甲102毫米)、蘇軍JS-2(最厚裝甲120毫米)都要厚。不愧為巨無霸。在戰鬥中很難被擊毀,是德軍在M26出現前最不願看到的盟軍坦克。由於美軍準備裝備M26坦克,JUMBO在生產了254輛後早早停產。

後來又誕生了一種謝爾曼坦克,M4A3E8。為最後一型的謝爾曼,可以說是其當時傑出之作,各項能力平衡度很好,它在火力、裝甲、機動性的平衡提升,完全可以與俄國的T-34/85及德國的豹式比擬。M4A3E8使用了新式的HVSS(這是區分其與普通謝爾曼的顯著特徵)懸掛系統(水平懸掛系統)。因此M4A3E8又被稱為M4A3(76W)(76炮)HVSS。M4A3E8的重量使原本的VVSS懸掛裝置(垂直懸掛系統)不堪重負,但新型的HVSS可以讓由於增加裝甲和改進火炮而變重的M4A3E8在行進間減少晃動,而增寬的履帶減輕了對地壓強。除了懸掛系統的差別外,M4A3E8還強化了防禦力以及製造的生產性,而且E8更採用濕式彈藥庫,減少引發彈藥庫誘爆的危險。M4A3E8搭載了76.2毫米炮,為了抵擋76毫米炮的后座力,美軍也換裝新型的制退器。M4A3E8的主炮76毫米54.5倍徑火炮使用高速穿甲彈時可以在2200公尺打穿110毫米以上的垂直裝甲。M4A3E8的前方裝甲采一體成型,有著很高的防禦。它的裝甲達到107毫米厚且有一定角度。經過以上改裝後,E8總重量達30多噸,不過時速仍然達到45公里。

並且美軍具有強大的空中力量,隨時準備像狂風一樣橫掃摧毀地面上的一切,令德軍吃盡苦頭。制空權可以極大的抵消德軍坦克在質量上的優勢並給對方帶來巨大的傷亡。再加上謝爾曼坦克擁有出色機動性經常繞到敵軍側後實施攻擊,基本可以勝任工作,對替換謝爾曼坦克的需求也就不那么迫切了。

只是由於換裝程式與先後的問題,許多部隊只能使用中期性甚至初期型謝爾曼直到戰爭結束,巨大的損失自然不可避免。但後期型的謝爾曼和蘇軍坦克一樣可以給敵人帶來巨大的麻煩,並不比其他中型坦克要差。二戰中最優秀的坦克是T-34,那謝爾曼就是當之無愧的第二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