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斯坦尼斯號航空母艦

美國斯坦尼斯號航空母艦

斯坦尼斯號航空母艦(USS John C. Stennis CVN-74),或直接稱斯坦尼斯號航空母艦,是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七號艦,於1993年下水,1995年12月9日正式服役,母港為華盛頓州布雷默頓(Bremerton),以其為核心的航空母艦戰鬥群目前是美國海軍主力的海外武力單位之一。斯坦尼斯號是以來自密西西比州、著名的美國參議員約翰·C·斯坦尼斯(John C. Stennis,1901年~1995年)命名的。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美國斯坦尼斯號航空母艦 美國斯坦尼斯號航空母艦

滿載排水量:10.2萬噸。
長度:317米(相當於2個半足球場長)
高度:80多米(相當於一棟24層建築)
造價:35億美元,有兩座核反應堆

乘員:約為5000人

建造者:紐波特紐斯造船公司(NewportNewsShipbuildingCo.)
契約日期:1991年3月13日
下水日期:1993年11月11日
就役日期:1995年12月9日

主體結構

推進系統

 美國斯坦尼斯號航空母艦 美國斯坦尼斯號航空母艦

類型:2座核反應堆
最大航速:30節(56公里/小時)
螺旋槳數目:4個
螺旋槳重量:每個重達30噸

甲板

蒸汽彈射器數目:4個
飛機升降機數目:4個
艦載機:80架作戰飛機及其他型號的非作戰飛機

作戰能力

 美國斯坦尼斯號航空母艦 美國斯坦尼斯號航空母艦

斯坦尼斯號航母及其艦載第九艦載機聯隊(CVW-9)的主要任務是在全球軍事行動中能夠持續地進行戰鬥任務。CVW-9包括8至9個戰鬥機中隊,使用機種包括F/A-18大黃蜂式戰鬥機、EA-6B徘徊者式電子反制機、S-3B維京式反潛機、E-2C鷹眼式預警機與SH-60海鷹式直升機等。

CVW-9具有能夠摧毀敵人作戰飛機、艦艇、潛艇和陸地目標等裝備設施,或者進行遠距離空中布雷任務的能力,所以它經常被作為主要的進攻力量,支援陸地戰鬥,保護航空母艦戰鬥群和其他友艦的安全,並且還能夠完成海上和陸地封鎖任務。在值勤時斯坦尼斯號通常是整個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核心,或甚至作為旗艦使用,而戰鬥群中通常還包含有四到六艘其他的各型軍艦作為支援。斯坦尼斯號的兩具核反應堆使它擁有幾乎無限制的續航能力,與最高達35節的最高航速。

艦上的4具蒸汽彈射器和4條攔截索可應付作戰飛機非常頻繁的起降,而斜向配置的降落甲板與足夠大的面積能同時進行戰機起飛與降落的任務,大幅提高作戰效率。雖然本身是以核能作為動力來源,但斯坦尼斯號仍攜帶了大約三百萬加侖的燃油,主要是供給它的艦載機和護航艦使用。此外,它還儲藏了大量的武器彈藥,以供長時間在海外執行作戰勤務的需要。斯坦尼斯號具有很強的自我維修能力,艦上配屬了一個飛機維修部門以修復中度損壞的飛機,一個微電子裝備修復部門,和幾個艦艇修
復部門。

在自衛能力方面,斯坦尼斯號除了仰賴它所搭載之第九艦載機聯隊和其他護航艦的保護外,該艦本身也配置了北約RIM-7海麻雀短程防空飛彈,與主要是作為反飛彈用途的密集陣近防系統(PhalanxCIWS),以及SLQ-32電子作戰系統。

發展歷史

1998年3月11日,“約翰·斯坦尼斯”號在拖輪的前呼後擁下,緩緩離開聖迭戈碼頭,開始了首次作戰部署。這次部署的目的地是阿拉伯海,“約翰·斯坦尼斯”號前去接替“喬治·華盛頓”號航母,執行對伊拉克南部禁飛區的巡邏任務。“約翰·斯坦尼斯”號航母在首次亮相中表現不凡,在橫渡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航渡過程中,在274小時內航行了8020海里,平均航速達到了驚人的29.4節。

戰鬥群中的護航艦艇包括“聖哈辛托”號(CG56)“提康德羅加”級宙斯盾飛彈巡洋艦、“伯克”級宙斯盾飛彈驅逐艦“拉布恩”號(DDG58)、“科爾”號(DDG67)、“卡倫”號(DD970)“斯普魯恩斯”級飛彈驅逐艦、“辛普森”號(FFG56)“佩里”級飛彈護衛艦、“橋”號(AOE10)補給艦、“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聖保羅·明尼阿波利斯”號(SSN708)、“普羅維登斯”號(SSN719)等。經過4個月的磨鍊,“約翰·斯坦尼斯”號結束了首次長期海上部署。1998年7月19日,它穿過荷姆茲海峽,進入印度洋,向新的母港--聖迭戈北島海軍航空站進發。期間還訪問了澳大利亞的佩斯和霍巴特市,並停靠了夏威夷的珍珠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