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2008年9月28日,獵鷹1”號四度發射終上天,美SpaceX公司成首個成功發射運載火箭的私營企業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公司

事件詳解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完全依靠自身力量,沒有政府支持,沒有任何已有的硬體,沒有俄羅斯的引擎,沒有洲際飛彈的發動機,從無到有自行設計的“獵鷹1”號運載火箭,在世界標準時間9月28日23時15分成功將一顆模擬衛星送入地球軌道。SpaceX成為世界上首個完成這一壯舉的私營公司。

美國私營企業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簡稱SpaceX)28日宣布,其自行研發的兩級火箭“獵鷹1”號當天發射成功,該公司因此成為世界上首個成功發射運載火箭的私營企業。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說,按原定計畫,“獵鷹1”號在美國時間28日下午從太平洋中部的夸賈林環礁發射升空,幾分鐘後,火箭一二級成功分離,目前火箭所搭載的重約165千克的衛星模擬物已進入距離地球300公里的預定軌道。

SpaceX公司稱,“獵鷹1”號火箭是“首個由私人研製、使用液態燃料、進入地球軌道”的火箭。

SpaceX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高興地說:“事不過三。”他告訴歡呼慶祝的員工:“這確實意義重大。世界上只有極少數國家能發射火箭,它通常是一個國家的事情,而不是一家公司的事。但我們做到了!”

埃隆·馬斯克還表示,將繼續發射火箭上天,公司已經解決了導致此前發射失敗的火箭設計問題。

就在上個月,“獵鷹1”號搭載了美國國防部和美國宇航局的3顆衛星上天,結果發射失敗。鑒於上次發射失敗,“獵鷹1”號在第四次發射中沒有搭載美國宇航局的衛星或已故宇航員的骨灰,只是搭載了模仿衛星的物體,重約165千克。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由美國億萬富翁埃隆·馬斯克創建。馬斯克並非宇航專家,而是靠在矽谷開軟體公司、經營網路起家。2002年,他將網上支付公司PayPal賣給了eBay公司,賺得15億美元。隨後,他創立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其目的是以低成本火箭發射與國家主導的宇航機構競爭,搶占太空發射市場。

有報導說,發射衛星的商業成本一般是3000萬美元或者更多,但馬斯克向顧客保證把發射成本降低到700萬美元左右。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未來的目標是,讓“獵鷹1”號系列火箭承擔向國際空間站運送補給的任務。

“獵鷹1”號火箭

“獵鷹1”號火箭長70英尺,是低成本、高可靠性運載火箭的先鋒。SpaceX還在研製“獵鷹9”號,在美國太空署的太空梭於2010年退役後,它可以執行飛往國際空間站的任務,“獵鷹9”號可能在今年年底或明年進行處女發射。

幕後檔案

“獵鷹1”號飛天三度失敗

“獵鷹1”號運載火箭是可部分重複使用的發射系統,二級火箭使用液態氧/煤油作為燃料。它由SpaceX公司設計製造,主要用於商業太空任務。

“獵鷹1”號的前3次發射均以失敗告終。

2006年3月25日9點30分,“獵鷹1”號火箭在屢次推遲發射日期後終於第一次試飛,由於燃料泄漏,發動機點火只持續數秒。火箭損失了,搭載的美國航天大學的獵鷹SAT-2衛星回收。

2007年3月,“獵鷹1”號第二次發射又遭失利。雖然火箭飛到距地球300公里的高空,但震動導致推進劑從燃料箱向外飛濺,火箭第二級失去控制,提早熄火。

2008年8月2日,“獵鷹1”號第三次發射失敗。當時“獵鷹1”號在夸賈林環礁正常發射升空,但兩分鐘後,分離技術故障導致火箭與地面失去聯繫。最近那次失敗的發射中,“獵鷹1”號搭載了分屬美國國防部和美國宇航局的3顆衛星,以及208名生前希望將骨灰撒向太空的人的骨灰。這些人包括曾經出演著名科幻電視劇《星際迷航》的美國已故太空人詹姆斯·杜漢和“阿波羅-7”號太空飛船太空人戈登·庫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