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債務上限

美國政府債務上限

美國政府債務上限指的是美國政府根據國會授權為了履行現有法定義務而能夠舉借的債務總額,這些法定義務包括支付社會保障、醫療福利、軍餉、國債利息、退稅以及其他開支。

基本信息

國家財政

國家財務收支即一個國家在特定周期的財務情況,包含多方面的經濟結構體以及稅費收入以及對應的支配和處分方案,主要劃分為兩個主體部分:
1,對前一個周期內的收入進行規劃性支配,同時審核和實施前一個周期內所制定計畫的實施以及投資方案的進展情況;
2,統計周期內的收益狀況,安排下一個周期內的支出方案和投資計畫

債務組成

美國聯邦政府的債務主要包括如下兩個部分,一是聯邦政府向公眾發行債券,為已經出現的預算赤字融資,這被稱為公眾持有的國家債務;二是聯邦政府因某些支出增加了債務,向財政的透支。這些支出包括軍費、社會救災、安保、醫療和運輸等,這被稱為政府賬戶產生的債務。這兩個部分的債務加總即為聯邦政府債務總和。[1] 
截至2007年10月1日,美國審計署計算的美國政府長期債務達到了52.7萬億美元。為便於理解,審計署把它分解成以下數字:美國居民每個人17.5萬美元(2007年美國的人均GDP是46280美元),每個全職員工41萬美元,每個家庭45.5萬美元。為了應付債務,美國政府每天都得對付18.6億美元的新債。而按照英國《金融時報》2008年11月24日羅布·阿諾特的文章稱,美國政府、社會保障、企業、個人及非營利組織的債務合計已經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8倍,按2007年美國14萬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計算,債務總計已超過100萬億美元。[1] 

債務上限

上限定義:
1,不影響機構正常運營情況下的債務上限;
2,影響機構運作不致命的債務上限;
3,終極上限或者致命底線上限。
在第一種情況下,可以透過部分固有資產抵押或者借貸的方式獲取資金,不改變全局性運營狀況;第二種情況下,通過資產解禁出售的原則,縮小主體支出機構,通過資產出售的方式獲取資金,保全主體的穩固;第三種情況下的上限,是風險性投資,債務超過資產的一種價值的一種極限運作,沒有意外都難以保證主體,全局的穩固幾乎不可能維持,有意外的狀況之下,幾乎全盤崩潰,幾乎全部失去固有許可權,並且還可能零頭負債。

簡介

美國債務危機 美國債務危機

根據美國財政部的定義,所謂“法定債務上限”指的是美國政府根據國會授權為了履行現有法定義務而能夠舉借的債務總額,這些法定義務包括支付社會保障、醫療福利、軍餉國債利息、退稅以及其他開支。

國債上限是具有美國特色的一種債務限額發行制度,源於1917年,由美國國會立法通過。其根本目的在於對政府的融資額度做出限制,防止政府隨意發行國債以應對增加開支的需要,避免出現債務膨脹後“資不低債”的惡果。如果聯邦政府債務總額接近法定上限,美國財政部必須採取非尋常措施來滿足承擔的義務。

國債上限提高就是允許美國財政赤字增加,財政赤字增加在短期內能刺激需求和增加產出,這也是美國在國際金融危機期間採取經濟刺激方案的主要依據。不過,從長期看,當經濟復甦接近充分就業時,政府的赤字及增發的美元勢必會引發財政危機和通貨膨脹,進而迫使利率上升,抑制投資和消費。

歷史

美國債務上限相當於GDP比例 美國債務上限相當於GDP比例

美國國會給公共債務設定上限始於1917年,目的是為了能夠定期檢視政府的開支情況。事實上,提高債務上限並非新聞。自1960年來,美國國會已經78次對債務上限進行改動,平均每8個月上調一次,其中49次是在共和黨總統任期內,29次是在民主黨總統任期內。

自2002年以來,美國債務上限已上調了十次,平均每年上調一次,債務上限的數值已擴大2.2倍。自歐巴馬上任以來,美國國會已三次提高債務上限,提高總額為2.979萬億美元。在小布希任職美國總統期間,美國國會曾七次提高債務上限,提高總額達5.365萬億美元。 
柯林頓擔任美國總統期間,曾出現年度財政盈餘。但小布希政府時期,因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新的減稅政策以及經濟刺激措施等因素使美國聯邦債務顯著增加。

債務上限調整歷史 2002年以來 債務上限調整數據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政府赤字大幅度上升,國債紀錄屢創新高,期間美國多次提高債務上限,2008年至2010年就上調了5次。

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使美國政府赤字大幅度上升,舉債度日成為家常便飯,國債紀錄屢創新高。截至2010年9月30日,美國聯邦政府債務餘額為13.58萬億美元,GDP占比約為94%,同年年底一舉突破14萬億美元。2011年2月22日,在可供發債餘額僅剩2180億美元的時候,美國國會未就提高上限達成一致。

終於,美國國債觸頂,2011年5月16日,美國國債終於觸及國會所允許的14.29萬億美元上限。據美國財長蓋特納的估計,由於財政收入增加速度低於政府支出速度,在目前國債法定上限的制約下,最遲到7月8日,美國政府將無法發行新的國債以供融資,政府的部分機關將被迫中斷工作,而一些預算支出項目也面臨“腰斬”。

歷史數據

以下是美國政府借款上限歷史數據的總結。(單位:10億美元)

 統計日期 債務上限  債務上限相當於GDP比例  
2011年  
2010年14,29092.1%
2009年12,10084.1%
2008年10,61070%
 2006年3月  8,965   70.3%
 2004年11月 8,184 69.2%
 2003年5月 7,384 68.9% 
 2002年6月 6,40061.9%  
 1997年8月 5,95071.0%
 1996年3月 5,500 72.1%
 1993年8月 4,900 74.1%
 1990年11月 4,14570.9%  
 1989年11月3,12356.5% 
1987年9月2,80058.7%
1986年8月2,11147.7%
1985年12月2,07848.1%
1984年10月 1,824  45.8%
1984年7月1,57340.2%  
1984年5月1,52039.9%
1983年11月1,490  
41.5%
1983年5月1,389 

債務違約歷史

“也許你並不知道,歷史上美國不止一次發生過債務違約。”哥倫比亞商學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教授克里斯·邁爾(Chris Mayer)曾指出。他舉了五個例子:
·1779年:政府無力贖回獨立戰爭期間發行的大陸貨幣。
·1782年:各殖民地政府無力償還為籌措戰爭經費而欠下的債務。
·1862年:南北戰爭期間,北方聯邦政府無力按照債券上約定的條件用黃金贖回債務。
·1934年: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執政期間無力償還一戰的戰爭債務,並拒絕用黃金贖回。
·1979年:由於政府工作的疏漏,導致一小部分債券的利息支付發生延誤。
“除了1979年那次主要是由於政府工作混亂所致外,其餘幾次都是因為政府沒錢了。其結果都是美元不得不貶值。意味著美元的購買力顯著下滑。”克里斯說道,“我推測債務違約將再次發生。雖然從技術角度而言或許說不上是違約,但美國要想履行所有財政義務的唯一方式就是加印大把的鈔票。”

運行機制

由於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美國國債實際上也成為世界各國競相購買以獲取穩定收益的投資對象。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國債的發行雖然是其國內行為,卻具有世界影響。美國是以“債務”作為巨觀經濟運行的基礎的。簡單來說,美國政府不能發行美元,政府融資是通過發債來實現的。美元是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發行的不可兌換銀行券,但是,它不能獨自隨意印刷,美聯儲必須以購買國債的數量決定印刷美元的數量。美國政府向美聯儲賣出國債,美聯儲向其提供等額美元。不過,這裡的“等額”通常不是面值的等額,因為國債具有償付期限和利率,購買價格往往低於面值,兩者之間的差及利率收入即為國債收益。通過這一過程,美聯儲拿到美國國債後,既可以拿到債券市場上出售獲利,也可以坐收利息;而美國政府也拿到了美元,用於預算支出,維持政府和公共事業的正常運轉。

美國政府債務上限調整之爭 美國政府債務上限調整之爭

在這種運行機制中,國債上限提高就是允許美國財政赤字增加,財政赤字增加在短期內能刺激需求和增加產出,這也是美國在國際金融危機期間採取經濟刺激方案的主要依據。不過,從長期看,當經濟復甦接近充分就業時,政府的赤字及增發的美元勢必會引發財政危機和通貨膨脹,進而迫使利率上升,抑制投資和消費。但同時,由於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高利率會吸引海外資金流入套利,外國投資者會購買美國國債和其他美元資產,使美元升值,降低進口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又彌補了政府投資的不足,也可以部分抵消財政赤字增加對投資的消極作用。
但是,是債務就要還,何況還有利息。據測算,如果按美國目前的舉債速度和赤字增加速度,到2023年,美國政府的全部收入將主要用於償付到期債務及利息,根本不可能用於其他如國防、教育、衛生等正常的公共開支。換言之,到時,美國政府將被“債務大山”壓倒。實際上,不必等到2023年,只要美國政府觸及債務上限就不能發行新的債券,無法通過債券市場融資,其支出將全部依靠收入,即稅收和行政收費。如果支出超過政府收入能力,就只能削減支出,否則,就將導致政府部門無法運轉。
不過,美國國債的發行畢竟要受到國會制約,發債量也不能無限制的提高。目前,在國債發行上限問題上,主導國會眾議院的共和黨與總統歐巴馬所在的民主黨有著明顯的分歧。共和黨認為只有簽訂長期協定,削減政府開支,包括削減醫療保健項目及社會保險制度計畫,才能同意提高上限;民主黨則希望加稅來增加政府收入,卻被共和黨拒絕。

2011年

美國政府債務上限調或不調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美國政府債務上限調或不調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截至2011年5月16日,美國聯邦政府欠債已達14.29萬億美元的“法定債務上限”。債務規模已經超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90%,如果國會不在8月2日前提高上限,美國將面臨主權債務違約的風險。
彼得森世界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卡門·萊因哈特與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肯尼思·羅戈夫共同進行的研究顯示,當一國債務總額占GDP比例超過90%後,該國經濟將陷入增長遲滯。

美國財政部堅決表示,絕無可能在8月2日過後繼續履行支付義務,美國政府將被迫違約。評等機構已經表示,如果違約,將引發嚴重的評級下調後果。

影響

如果美國國會不在2011年8月初之前提高美國債務上限,全球金融體系將可能受到嚴重衝擊,美國經濟也將陷入另一輪衰退。全球投資者一旦對美國的信用產生懷疑,一旦認為美國可能會債務違約,“全球金融體系將有可能崩潰,美國也可能會陷入比早前更嚴重的經濟衰退”。他呼籲共和黨和民主黨議員支持提高美國債務上限,並已經指定副總統拜登與國會領導人談判,以期達成削減債務和赤字的協定。
財長蓋特納認為,有關債務限額的紛爭所引起的風險非常高。他指出,其後果對於美國來說可能是災難性的。近日,他甚至以最直接的方式表明了推動國債上限提高的決心。他聲稱,“我們的計畫是促使國會通過提高上限,我們的替代方案,還是促使國會通過。”對此,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他聲稱,國會應儘快提高政府債務上限,否則將會產生危及金融系統秩序的風險。

提高上限

2011年8月2日中午(台北時間8月3日凌晨),距離最後期限不到10個小時,總統歐巴馬正式簽署獲兩院投票通過的提高債務上限議案,避免債務違約衝擊本已疲弱的美國經濟。參議院周二中午以74票對26票通過提高政府債務上限的議案,而眾議院周一以269票對161票通過此議案。根據議案,美國政府債務上限將獲上調2.1萬億美元至2013年,同時削減赤字約2.5萬億。

美國主要債主

按持有債務從高到低排序,後面為該項債務占總債務的百分比。

單位:美元(數據截至2011年7月)

名次 持有人 數額  比例
 第1名美國社會安全信託基金 2.67 萬億占19%  
 第2名美國財政部1.63萬億占13%
 第3名 中國 1.16萬億占8% 
 第4名 美國家庭 9594億占6.6%
 第5名 日本 9124億  占6.4%
 第8名 英國3465億 占2.4%
 第14名 巴西 2114億占1.5% 
 第15名 中國台灣 1534億占1.1%    
 第17名 中國香港1219億占0.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