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災

美元災

“美元災”指拋售美元,搶購黃金和硬通貨的現象。

簡介

指拋售美元,搶購黃金和硬通貨的現象。

原因

(1)1948年開始,美國執行馬歇爾計畫,對外提供經濟援助,大量美元流入西歐各國,使西歐國家經濟得以復甦。

恢復

其商品流入國際市場,獲得了較多的黃金和美元。

(2)1950年起,美國推行對外擴張政策,軍費開支大增,大量美元流出國境,國際

收支出現逆差。

(3)美國的低利率政策促使國內資金外流,美國逆差不

斷擴大。這樣60年代以後一些國家原來普遍存在的美元不足現象變成了美

元過剩,美元不斷貶值。其他國家為了迴避匯率風險,不願在國際支付中

接受美元。美元地位極度虛弱,經常成為被拋售對象。1960年10月爆發第

一次美元危機,此後美元的國際地位不斷削弱,表現是各地金融市場紛紛

拋售美元,搶購黃金和硬幣,美元匯率下跌。1968年3月,美國爆發了空

前嚴重的第二次美元危機,半個多月中,美國的黃金儲備流出了14億多美

元,3月14日一天,倫敦黃金市場的成交量達到350——400噸的破記錄數字。

1971年8月15日美國政府宣布停止各國中央銀行按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同

年12月宣布美元貶值7.89%,將黃金官價從每盎司35美元提高到38美元;但

這些措施並未能阻止美國國際收支危機和美元危機的繼續發展。1973年2

月,由於美國國際收支逆差嚴重,美元信用猛降,國際金融市場又一次掀

起了拋售美元,搶購原西德馬克和日圓、並進而搶購黃金德風潮。僅2月9

日一天,德國法蘭克福外匯市場就拋售了近20億美元,國際外匯市場不得

不暫時關閉。在此局面下,美國政府於1973年2月12日再次宣布美元貶值10%,

黃金官價增至每盎司42.22美元。美元的兩次貶值並未能阻止美元災,1973年

3月,西歐又出現了拋售美元、搶購黃金和原西德馬克的風潮。倫敦黃金市場

的黃金價格一度漲到96美元一盎司。最終導致二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

率制度崩潰。

事實上,美國從1950年代起國際收支出現逆差,國際市場上美元大量過剩,從60年代到70年代曾發生多次美元危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