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附紅細胞體病

附紅細胞體病,亞急性傳染性但非接觸性傳染性疾病,特徵為羔羊貧血和體質虛弱。

附紅細胞體病是一種亞急性傳染性但非接觸性傳染性疾病,特徵為羔羊貧血和體質虛弱。雖然附紅細胞體病在大多數綿羊生產國散發性發生,但這種輕度的、常常診斷不出來的疾病對於綿羊業的重要性較小。只是由於羔羊生長發育不良和偶爾死亡,可引起一些經濟損失。

病 因

附紅細胞體病的病原是綿羊附紅細胞體(eperythrozoon ovis),現在把它歸類於立克次氏體屬內。這種多形性微生物呈球形、桿形、環形、三角形及啞鈴形,長度為1~2nm。用姬姆薩氏溶液染色時,呈藍色到粉紅色;革蘭氏染色陰性。附紅細胞體棲息在紅細胞表面和血漿中。在牛為維容氏附紅細胞體(e.wenyoni),豬為豬附紅細胞體(e.suis),但除開綿羊附紅細胞體會傳給山羊外,每一個種都有宿主特異性。
像屬中其他種一樣,綿羊附紅細胞體致病力低,通常在營養不良、微量元素缺乏、蠕蟲病和亞急性中毒及虛弱的綿羊,以及網狀內皮系統機能不全(如行脾臟摘除術)的綿羊中,用大量感染血液接種,才能引起臨診症狀和寄生蟲血症。在此種情況下,附紅細胞體迅速增殖,侵入外周血液並破壞紅細胞。在臨診痊癒後,宿主動物發展成持久性的傳染後免疫,偶爾經歷短時的緩解。附紅細胞體、其他病原體和有害條件如肺炎的聯合作用而導致綿羊死亡。本病可能通過昆蟲叮咬傳播,蘇聯有2種蜱,鉛色璃眼蜱和傘狀扇頭蜱可傳播本病。

症狀及剖檢

在4~21d的潛伏期後,虛弱、貧血、病羔生長不良,有的病例有輕度黃疸。時而發生緩解和體溫波動。血液學檢查顯示貧血、紅細胞數量減少到正常水平的25%,紅細胞表面和血漿中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發病率和死亡率都低。剖檢時脾臟腫大、血液稀薄、組織黃染。

診 斷

根據貧血、生長不良、在染色的血液抹片中有許多附紅細胞體存在來診斷本病。將感染血液接種於脾臟摘除的易感綿羊,則引起全身傳染。鑑別診斷需考慮蠕蟲病、營養不良、微量元素缺乏。

防 治

以平衡的和足夠的日糧飼養羔羊以及清除內外寄生蟲,有助於預防附紅細胞體病。進行去勢、斷尾等外科手術時,要嚴格消毒器械,以防止人工傳播。尚未研製出免疫劑。在飼料中添加土黴素和有機砷製劑來治療病羊,具有一定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