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蹄酸模

羊蹄酸模

羊蹄酸模,草本植物,多用於園林綠化,也可作藥用。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羊蹄酸模 羊蹄酸模

植株中型,葉基生,長圓狀披針形,圓錐花序。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70-120厘米,粗狀,上部有縱溝。基生葉較大卵狀披針形或闊披針形。上面有皺褶,葉柄較長,光滑無毛,葉緣為波狀齒緣,莖生葉披針形,近全緣,有短柄,基部膨大,頂部葉狂小,近無柄 ,托葉鞘膜質,管狀,易破,邊緣裂片不規則白色。大型圓錐花序,由總狀花序組成,花小形,花被6枚,廣卵圓形黃綠色。小堅果卵狀三棱形,棕褐色,有光澤。花期7月。

分布範圍

中國各地。

主要價值

園林用途

岸邊濕地綠化,列植,孤植效果均好。

藥用價值

酸模(皺葉酸模、羊蹄草、金蕎麥、土大黃):酸模苦寒,涼血通便,利水消腫,外治瘡癬。

用量:內服二錢至三錢;外用適量。
譯註:酸模為蓼科多年生草本,用全草入藥。味酸、苦,性寒。功能涼血止血、利水通便,可治各種出血(本品配黃芩、小薊、地榆、治吐血、便血;配地榆,可治子宮能性出血),紫癜,便秘,水腫。本品研末或鮮品加醋搗汁塗敷,治疥癬、瘡癤、脂溢性皮炎。

病蟲防治

症狀

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期葉上生邊緣不明顯的圓形或近圓形淺褐色病斑,大小3-6mm,濕度大時葉兩面生極細的白色霉狀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Ramularia rumiciscrispi Saw.稱皺葉酸模柱隔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子實體生在葉兩面,無子座。分生孢子梗6-24根束生呈放射狀,無色,無隔膜,不分枝,也沒有膝狀節,頂端有時具短分枝,呈圓錐形或圓形,大小16-48×2-2.5(μm)。分生孢子圓柱形,單胞無色或具隔膜1-2個,常數個串生,隔膜處無縊縮,大小10-32×2-4(μm)。

發生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在病殘體內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東北、華北8月發生。 (1)農業防治。

科學施肥,增施磷鉀肥,培育壯苗;合理灌溉,嚴禁大水漫灌,雨後及時排水,防止田間濕度變大。收穫後清除田間病殘組織,減少來年菌源。
(2)藥劑防治。
發病前噴灑1:1:200倍式波爾多液或60%百菌通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保護,發病期噴灑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600倍液進行防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