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狂歡節序曲

羅馬狂歡節序曲

《羅馬狂歡節》序曲是在柏遼茲完成了他的歌劇《本維努托·切里尼》之後,才想起來為該劇第二幕加上的一個序幕,於1843年在巴黎完成,1844年二月在巴黎由作曲家親自指揮首演。

第二幕的這首被柏遼茲冠以《羅馬狂歡節》標題的序曲,以一段取自塔蘭泰拉的奔放號聲開始。接著,哀傷的英國管奏出深沉抒情的旋律(片段1),此主題源自歌劇中切里尼與苔蕾薩演唱的詠嘆調《愛之二重唱》。接著又恢復了較為活潑的速度,先是一個輕快的詼諧曲一般的段落(片段2),其旋律源於歌劇第一幕第二場中的金飾匠們所唱的歌曲。不久,隨著主要的薩塔列羅主題的出現。全曲突然變成全樂隊強奏,它在序曲的其餘部分中占了統治地位。在將近結束處,薩塔列羅似乎逐漸消失,聽上去很遙遠了,只剩下它的節奏在第二小提琴中輕輕浮動。不久,舞曲又重新出現,比前面任何一次都更奔放狂野,不斷變換的節拍和絢麗的樂隊色彩交相輝映,壯麗無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