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玲[北京工業大學教授]

羅玲[北京工業大學教授]

羅玲,女,1942年出生,1963年畢業於北京工業大學道路橋樑專業,現為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總工程師、北京工業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設計大師、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十大英傑、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理事、全國高校土木工程專業教育評估委員會委員、中國公路學會、橋樑-結構委員會副理事長、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特聘委員、北京公路學會橋樑-結構委員會常務理事、全國建築結構診斷中心技術委員會委員。

基本信息

簡介

羅玲羅玲

羅玲女,1942年出生,1963年畢業於北京工業大學道路橋樑專業,現為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總工程師、北京工業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設計大師、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十大英傑、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理事、全國高校土木工程專業教育評估委員會委員、中國公路學會、橋樑-結構委員會副理事長、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特聘委員、北京公路學會橋樑-結構委員會常務理事、全國建築結構診斷中心技術委員會委員。30餘年來,一直從事大型立交橋和城市道路橋樑領域的抗震、減震研究和設計等工作,先後主持或參加了100多座立交橋的設計,如北京“東廂”、“西廂”、“南廂”工程,西北二環改造工程、東三環工程,西客站道路工程,京延高速公路等大型工程,曾獲多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北京市科技進步獎和建設部科技進步獎以及工程設計金獎、銀獎等獎項。

主要方向

橋樑診斷與加固,橋樑設計與施工。

設計作品

羅玲參與設計我國第一座城市立交橋——復興門立交橋

復興門立交橋復興門立交橋

l963年,羅玲被分配到北京市政設計院。從道橋室的技術員乾起,逐漸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工程師。十年後,“幸運”的羅玲開始設計首都的,也是我國的第一座城市立交橋——復興門立交橋。復興門立交橋的建設,意義深遠。它不僅意味著我國橋樑建築業的復興,更意味著我們祖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復興。羅玲深感自己正擔負著深重的歷史使命,不容有半點含糊。要想建成科學技術與建築藝術和諧統一的立交橋,就要考慮在城市多種地下管線和周圍地理環境的制約下,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間,使之容量大、占地小、投資少、質量高、造型美。於是,她穿梭在設計人員與工地之間,協調關係,解決難題,每天要工作10多個小時。那時,我國計算機設備和操作技術尚未投入使用;大橋設計的背後,是一步步手工演算的勘測與設計數據,一撂撂演算稿堆積出的設計圖。她常說:“一個專業技術人員,照著人家去做,平平淡淡、平平安安比較容易,難就難在問題別人還沒解決的時候,有所突破,有所作為。要使社會主義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趕上和超過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黨和民族需要我們創新路,敢擔風險。”

感情生活

1963年,羅玲和馮國明雙雙畢業乾北京工業大學道橋專業。他被分配到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土木系任教,她在北京市市政設計研究院和橋打起了交道。四年同窗,心心相愛,不久,他們蓮枝並蒂,生兒育女,建起了一個幸福的小家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