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吉爾平

羅伯特·吉爾平

羅伯特·吉爾平,當代西方最著名的國際關係和國際政治經濟學學者之一。撰寫過《美國科學家和核武器政策》、《科學家和國家政策的制定》、《科學立國時代的法律》、《美國的實力和跨國公司》、《世界政治中的戰爭與變革》等。

羅伯特·吉爾平羅伯特·吉爾平
羅伯特·吉爾平(Robert Gilpin),當代西方最著名的國際關係和國際政治經濟學學者之一。1930年出生於美國佛蒙特州伯靈頓。1952年畢業於佛蒙特大學。1954年在康乃爾大學碩士學位。1960年在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博士學位。1960—1961年在哈佛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961年起在普林斯頓大學任國際關係學教授。1967—1968年和1976—1977年任洛克菲勒基金會研究員。1975—1976年任美國總統技術和經濟顧問團成員。撰寫過《美國科學家和核武器政策》、《科學家和國家政策的制定》、《科學立國時代的法律》、《美國的實力和跨國公司》、《世界政治中的戰爭與變革》、《貿易、投資和技術政策》、《全球資本主義的挑戰:21世紀的世界經濟》等大量著作。其中《國際關係政治經濟學》(1987年)和《全球政治經濟學:解讀國際經濟秩序》(2001年)是他研究國際政治經濟學的代表作。

簡介

吉爾平是當代西方著名的現實主義國際政治理論大師。1930年生於美國佛蒙特州柏林頓。1952畢業於佛蒙特大學。1954年於康乃爾大學獲碩士學位。1960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博士學位。1960-1961年在哈佛大學充實博士後研究。1961年起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威爾遜國際事務學院講授國際關係。1967-1968和1976-1977年任洛克菲勒基金會研究員。1975-1976年任美國總統技術和經濟顧問團成員。現為美國藝術和科學學院院士。吉爾平自稱為“一個自由學派的現實主義者”,其主要理論貢獻是將國際關係理論研究方向轉向了國際政治經學。
其主要著作有:《美國實力與多國公司》(1975)、《戰爭與世界政治的變化》(1981)、《國際關係政治經濟學》(1987)、《全球資本主義的挑戰:21世紀的世界經濟》、(2000)、《全球政治經濟學:解讀國際經濟秩序》(2001)等。在國際政治理論研究上,吉爾平是與沃爾茲齊名的新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

學術傾向

羅伯特·吉爾平羅伯特·吉爾平
自稱為一位“溫和”的現實主義者,在分析政治事件時主要關注行為體的利益權力,但是同時注重觀念的簡化。吉爾平提出的國際政治經濟學認為相互依存的世界經濟體系和以主權國家為基本單位的世界政治體系的衝突在於經濟的雙重性,國際政治經濟學應當研究這一衝突並尋找解決之道;研究世界體系中政治經濟關係的性質、結構、功能、動力及其規律。受漢斯·摩根索(Hans J. Morgenthau)影響較大,也深受馬克思主義思想和一些英國作家以及對歷史研究的影響。傾向於以行為體為導向的現實主義,而不是以體系為導向的現實主義。主張建立在單極主義基礎上的新“霸權主義”理論

“霸權穩定論”思想

這一思想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霸權可以帶來國際體系的穩定;霸權可以帶來公共權威(public authority),為國際社會提供公共商品;霸權必衰;霸權衰弱並非不可挽救。

作品

《全球政治經濟學:解讀國際經濟秩序》

羅伯特·吉爾平羅伯特·吉爾平
本書作者羅特·吉爾平國際政治經學的代人物,將本書視其代表作《國際關係政治經濟學》的第二版在本書中,研究了冷戰後界經濟和政治新的發展特點,這些特點包括:新的區域主義的興起,計算機日益成為世界經濟的推動力,技術進步在逐步改變當今世界經濟的個方面。於這些新的發展,吉爾平重討了改變世界面貌的強大的經濟、政治和技術力量,尤其注經濟全球化及其對經事務的真正作用和所謂的消極影響。作者認為全球化的性質、範圍和意義都被人誇大和誤解了,他強調,國家仍然是經濟事務中重要的決定因素,同時強調濟區域主義、跨國公司以及金融動盪對全球經濟的重要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本書內容完整,較全面地涉及了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各方面內容,從歷到發展現狀,從國際政治經濟體系中的貿易、貨幣和融體系,到國家在經濟發展和全球體系中的作用,作者都一一敘述和評。在分析方法上,作者將經濟分析和政治分析結合起來,試圖全面地對國際經濟新序進行解讀。作者運用了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產業組織理論和內源性長理論的一些觀點,吸納了新經濟理論、新貿易理論、新經濟地理學等理論作為自己論點的補充。此外,作者還對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發展經濟學、新自由制度主義、新中世紀主義和跨政主義等作了闡述和評論。
《國際關係政治經濟學》
羅伯特·吉爾平羅伯特·吉爾平
本書是國際關係政治經濟學研究領域的傑出成果,它以現代的視野對長期爭論不休的問題進行重新闡述,這個爭論涉及社會生活中兩個相互對立的主角——國家和市場——發生的衝突具有什麼性質和產生什麼後果。在本書中,羅伯特·吉爾平詮釋了以美日經濟日益結合為基礎的世界經濟體系現狀,也探討了這種經常緊張的國際關係大大有賴於穩定的時代的可能後果。作者試圖縮小政治學與經濟學之間的差距,並把理論問題與研究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世界經濟秩序中出現的大量變革聯繫起來。對於謀求廣泛了解美國和西歐日本和其他新興經濟強國之間相互影響,以及希望把國際政治經濟學概念套用到貿易、金融和貨幣問題等具體領域中去的讀者,本書不可不讀。

《世界政治中的戰爭與變革》

羅伯特·吉爾平羅伯特·吉爾平
本書為羅伯特.吉爾漢最滿意的著作。本書向讀者介紹了一種國際政治變革中新的重要理論,它建立起了一個概念性框架,這一框架可能會改變我們看待國際關係的思維方式。吉爾平教授認為,國際關係的本質數千年來未曾改變,他綜合運用歷史、社會學和經濟學方面的理論來論述世界秩序中引起變革的力量。討論集中在國際體系中不同的力量增長以及這種不平衡所帶來的結果。經濟或軍事力量平衡的變換削弱了現存體系的基礎,因為改變這種體系所獲得的力量取決於增加收益、降低成本。吉爾平認為,其結果是行為體通過領土的、政治的或是經濟的擴張來變革體系,直到維持變革的邊際成本大於邊際收益。當國家根據它們的利益來發展實力、變革體系時,它們會為之奮鬥,不論是通過增加經濟效率,追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或者在有利於自己的情況下重新分配財富和權力。
評價——創新意義:其一,方法論上的創新;其二,對霸權興衰的原因分析具有重要意義;其三,對霸權戰爭的分析具喲重要意義。不足之處:存在結構主義現實理論的缺陷;預期收益與成本的估價難以衡量;對國際體系變革的估計存在重要出入。

《全球資本主義的挑戰》

羅伯特·吉爾平羅伯特·吉爾平
本書對當今世界政治經濟情況的主要方面作出了權威性評論。書中鮮明地闡述了當代世界的一系列問題,堅持不懈地對經濟學家的觀點提出了批評,還無可辯駁地證明了作者對變化中的世界經濟的不斷關注和明察秋毫。本書的主題思想是:基於利伯維爾場之上的、對外開放和成功的國際經濟有賴於穩定和友好的政治基礎。國內或國際市場的存在需要依靠政治穩定和多國政府的扶持政策。開放且穩定的國際經濟的政治前提條件有三個。首先,一個或幾個國家必須進行經濟和政治領導;領袖國的任務是提供穩定的國際貨幣,促進自由貿易,確立管理國際商務的公平和不偏不倚的規則。其次,穩定的國際經濟必須建立在主要經濟大國合作的基礎上;經濟領袖國不管多么強大,單槍匹馬是無法管理世界經濟的(至少是無法長期管理的),而必須與其他重要的經濟大國攜手合作。第三,世界各國人民必須相信自由貿易和其他形式的國際商務對他們有利。如果美國、中國和其他各國的人民逐漸認?全球經濟對他們不利,他們對開放和自由貿易的支持就會迅速消失。

《全球政治經濟-掌握國際經濟秩序》

本書焦點首先集中在對於促成世界變遷之各項經濟、政治、與科技等強而有力的因素,所進行的各方面探討。其次,雖然有關經濟全球化議題的討論已經汗牛充棟,但Gilpin依舊給予特殊的關注,並試圖在坊間對經濟全球化的本質、範圍、及其重要

羅伯特·吉爾平羅伯特·吉爾平
性產生誇大不實的宣傳或誤解時,給予適當的說明與澄清。最後,Gilpin依然認為各國政策和國內經濟對於全球經濟事務具有關鍵性的決定力量,至於經濟區域主義、跨國公司、及金融變動的重要性,亦為本書重點之一。值得一提的是,Gilpin在本書中整合政治學和經濟學的分析方法,運用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產業組織理論、內生性成長理論(endogenous growth theory),並旁徵博引政治學、歷史學、及其他學科的概念,以充實讀者對於嶄新國際經濟秩序的理解,雖然因此增加了本書翻譯的困難度,但卻相對提高了本書的可讀性與價值感。

出版信息

1.世界政治中的戰爭與變革/(美)羅伯特·吉爾平著;宋新寧,杜建平譯,上海人民出版社,978-7-208-06679-3,D5/J175
2.國際關係政治經濟學/(美)羅伯特·吉爾平(RobertGilpin)著;楊宇光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7-208-06493-8,F091.3/J175
3.全球政治經濟學:解讀國際經濟秩序/(美)羅伯特·吉爾平(RobertGilpin)著;楊宇光,楊炯譯,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7-208-05937-3,F114.3/J175-1
4.世界政治中的戰爭與變革:影印版/(美)羅伯特·吉爾平(RobertGilpin)著,北京大學出版社,7-301-08537-0,D5/J175
5.全球政治經濟學:解讀國際經濟秩序/(美)羅伯特·吉爾平(RobertGilpin)著;楊宇光,楊炯譯,上海人民出版社,7-208-04561-5,F114.3/J175
6.世界政治中的戰爭與變革[中譯文]/(美)羅伯特·吉爾平著;武軍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7-300-01971-4,D5/J17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