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石

置石

置石是以石材或仿石材布置成自然露岩景觀的造景手法。置石還可結合它的擋土、護坡和作為種植床或器設等實用功能,用以點綴風景園林空間。

置石

正文

石材或仿石材布置成自然露岩景觀的造景手法。置石還可結合它的擋土護坡和作為種植床或器設等實用功能,用以點綴風景園林空間。置石能夠用簡單的形式,體現較深的意境,達到“寸石生情”的藝術效果。
簡史 《禹貢》記載泰山山谷應上貢品中就有“怪石”。《南史》載:“溉第居近淮水。齋前山池有奇礓石,長一丈六尺。”這是置石見於史書之始。《舊唐書》載:“樂天罷杭州刺史,得天竺石一”,“罷蘇州刺史時得太湖石五”。唐朝癖石之風甚盛。代江南私家園林也紛紛置石。代林有麟編繪的《素園石譜》中有宣和六十五石圖。時期,置石於園則更為廣泛,有“無園不石”之說。現存江南名石有蘇州代織造府(在今蘇州第十中學)的瑞雲峰留園冠雲峰(見彩圖)、上海豫園玉玲瓏杭州花圃中的皺雲峰;而最老的置石則為無錫惠山的“聽松”石床,鐫刻書法家李陽冰篆“聽松”二字。

置石置石
置石在園林中有多種運用方法:
特置 又稱孤置,江南又稱“立峰”,多以整塊體量巨大、造型奇特和質地、色彩特殊的石材作成。常用作園林入口的障景和對景,漏窗或地穴的對景。這種石也可置於間、下、水邊,作為局部空間的構景中心。如北京頤和園的“青芝岫”(圖1),故宮御花園內的鐘乳石珊瑚石木化石等。特置也可以小拼大,不一定都是整塊的立峰。

置石置石
對置 在建築物前兩旁對稱地布置兩塊山石,以陪襯環境,豐富景色。如北京可園中對置的房山石
散置 又稱散點,即“攢三聚五”的作法。常用於布置內庭或散點於山坡上作為護坡。散置按體量不同,可分為大散點和小散點,北京北海瓊華島前山西側用房山石作大散點處理,既減緩了對地面的沖刷,又使土山增添奇特嶙峋之勢。小散點,如北京中山公園“松柏交翠”亭附近的作法,顯得深埋淺露,有斷有續,散中有聚,脈絡顯隱(圖2)。

置石置石
山石器設 為了增添園林的自然風光,常以石材作石屏風石欄石桌石几石凳石床等。北海瓊華島“延南薰”亭內的石几石凳和附近山洞中的石床都使園林景色更有藝術魅力。
山石花台 布置石台是為了相對地降低地下水位,安排合宜的觀賞高度,布置庭園空間和使花木、山石顯出相得益彰的詩情畫意。園林中常以山石作成花台,種植牡丹芍藥紅楓南天竺等觀賞植物。花台要有合理的布局,適當吸取篆刻藝術中“寬可走馬,密不容針”的手法,採取占邊、把角讓心、交錯等布局手法,使之有收放、明晦、遠近和起伏等對比變化。對於花台個體,則要求平面上曲折有致,兼有大彎小彎,而且曲率和間隔都有變化。如果利用自然延伸的岩脈,立面上要求有高下、層次和虛實的變化。有高擎於台上的峰石,也有低隆於地面的露岩。蘇州留園“涵碧山房”南面的牡丹台就是這樣布置的。
園林建築相結合的置石 如抱角鑲隅是為了減少牆角線條平板呆滯的感覺而增加自然生動的氣氛。置石於外牆角稱抱角;置石於內牆角稱鑲隅。建築入口的台階常用自然山石作成“如意踏跺”,文震亨《長物志》中稱為“澀浪”;兩旁再襯以山石蹲配,主石稱“蹲”,客石稱“配”。
塑石 在不產石材地區,近代有用灰漿鋼筋混凝土等材料製作的塑石(見塑山)。此法可不受天然石材形狀的限制,隨意造型,但保存年限較短,色質等也不及天然石材。

配圖

置石置石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