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床

石床

位於金牛山之北,花轎石之下,從山北的轉山路上去幾十米處。過去此石床下有一石大板,石大板上放有一雙石鞋,由於年代已久,現僅存的只有石床和一隻石鞋,大板和石床已經分離。

基本信息

【別名】
乳床、逆石、石筍
【漢語拼音】
shi chuang
【拉丁礦物名】
Stalactite
【功效分類】
溫腎壯骨藥。
【資源分布】
分布於山西、陝西、甘肅、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生態環境】
釧乳石系含碳酸鈣的水溶液,經石灰岩裂隙,從溶洞頂滴下,因水分蒸發,二氧化碳散逸,使析出的碳酸鈣澱積而成,且自上向下逐漸增長,倒垂於洞頂。
【採收和儲藏】
石灰岩山洞中採集,除去雜石,洗淨。
【形態】
晶體結構屬三方晶系。呈扁圓錐形、圓錐形及圓柱形。表面粗糙,凹凸不平。類白色,有的因含雜質而染成灰白色或淺棕黃白色等。玻璃光澤或暗淡。硬度3,性脆。斷面較平整,可見同心層狀構造成放射狀構造,中心有的有空心。相對密度2.6-2.8。
〖各家論述〗
《新修本草》:“陶謂‘孔公孽即乳床’,非也。二孽在上,床、花在下。性體雖同,上下有別。鍾乳水下凝積生如筍狀,漸長,久與上乳相接為柱也。出鍾乳堂中,采無時。”
【功效】
溫腎壯骨。
【主治】
筋骨痿軟;腰腳冷痛。
【性味】 
  甘;溫;無毒。
【藥材基源】 
  為鍾乳液滴下後凝積成筍狀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打碎先煎;研末,1.5-3g。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就診醫生的指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