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女牽牛

牽牛和織女本是兩個星宿的名稱。

織女牽牛,原為分列於銀河兩旁的星座,後成為神話故事中的兩位神仙,為夫婦,每年七月七日渡銀河相會。

牛郎織女演繹出的文化。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是我們中國人的情人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七夕或女兒節,這一天是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七月初七之所以稱為乞巧,是因為民間傳說這天牛郎織女會天河,姑娘們就在晚上以瓜果朝天拜,向女神乞巧。不同的地域形式各異。

詞目

織女牽牛

典故

織女牽牛,原為分列於銀河兩旁的星座,後成為神話故事中的兩位神仙,為夫婦,每年七月七日渡銀河相會
《詩·小 雅·大東》:“維天有漢,監也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皖彼牽牛,不以服箱。”
又,《淮南子·俶真》:“臣雷公,役夸父,妾宓妃,妻織女。”
又,《古詩》:“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詎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又《文選》曹丕《燕歌行》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李善注引曹植《九詠》,注曰:‘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一方,七月七日得一會同矣。”

示例

“慶人間七夕佳會,臥看牽牛織女星。”(盧摯小令〔雙調·沉醉東風〕《七夕》)
又例:“襖廟火宿世緣,牽牛織女長生願,多管為殘花幾片,誤劉晨迷入武陵源。”(元雜劇《風雨像生貨郎旦》第三折)

傳說

牽牛和織女本是兩個星宿的名稱。牽牛星即“河鼓二”,在銀河東;織女星又稱“天孫”,在銀河西,與牽牛相對,它們分別是天鷹座和天琴座的一顆亮星,由於這兩顆恆星肉眼清晰可見,又容易辨別所以在明代鄭和下西洋時,就曾以織女星為航海的導航標誌之一。
在中國關天牽牛和織女的民間故事起源很早。在《詩·小雅·大東》中這樣的句子“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譯文:看那天上的銀河,河水粼粼在放光。但見天上的織女,一天七次行路忙。雖然一天七次行路忙,卻總也織不成美麗的花樣。看那明亮的牽牛,不能來回駕車輛。)已經寫到了牽牛和織女,但還只是作為兩顆星來寫的。還有《後漢書·天文志》:“織女,天子真女。”《史記》:“三星,在天紀東端,天女也。”《焦林大斗記》:“天河之東,有星微微,在氐之下,謂之織女。”
牽牛和織女開始成為神。《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ㄈ真》開始說織女是神女。而在曹丕的《燕歌行》(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譯文:牛郎織女,我可憐的苦命的夥伴,你們到底有什麼罪過才叫人家把你們這樣地隔斷在銀河兩邊呢??)曹植的《洛神賦》和《九詠》里,牽牛和織女已成為夫婦了。曹植《九詠》曰:“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會。”這是當時最明確的記載。《古詩十九首》中的這首《迢迢牽牛星》寫牽牛織女夫婦的離隔,它的時代在東漢後期,略早於曹丕和曹植。將這首詩和曹氏兄弟的作品加以對照,可以看出,在東漢末年到魏這段時間裡,牽牛和織女的故事大概已經定型了。
成為廣為流傳的民間故事。什麼時候成為民間故事已經難以有準確的考證,南北朝時代寫成的《荊楚歲時記》里有這么一段:“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織杼役,織成雲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紝。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會。”
牛郎織女有許多的故事版本。最為人知的是: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給他出計謀,要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慌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划,昔日清淺的銀河一瞬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準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七日,人間的喜雀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橋相會。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牛郎織女演繹出的文化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是我們中國人的情人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七夕或女兒節,這一天是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七月初七之所以稱為乞巧,是因為民間傳說這天牛郎織女會天河,姑娘們就在晚上以瓜果朝天拜,向女神乞巧。不同的地域形式各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