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筆三首

《縱筆三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組詩作品。這三首詩反映了蘇軾晚年落荒艱苦的生活與樂觀豁達的心境,從中亦可看出作者和儋州人民的密切關係。第一首詩以達觀的態度自嘲衰老,第二首詩以恬淡的筆墨描寫處境的寂寞,第三首詩反映詩人和儋州人民的深厚感情。組詩筆調恬適閒遠,情韻俱佳,充分體現了作者超曠閒逸的心境與詩境。

作品簡介

詩詞名:縱筆三首
作者:蘇軾
朝代:北宋
體裁:七言古詩

作品原文

縱筆三首
其一
寂寂東坡一病翁,白須蕭散滿霜風。
小兒誤喜朱顏在,一笑那知是酒紅。
其二
父老爭看烏角巾①,應緣曾現宰官②身。
溪邊古路三叉口,獨立斜陽數過人。
其三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飽蕭條半月無。
明日東家知祀灶③,只雞斗酒定�④吾。

作品說明

這三首詩,反映蘇軾晚年落荒的艱苦生活,然他仍然是樂觀的。此詩亦看出他和儋州人民的密切關係,並反映出當地的鄉土風俗,古風存,人情敦厚。

作品注釋

① 烏角巾,隱士之冠。許渾詩:“歸臥養天真,鹿裘烏角巾。”
② 宰官,泛指官員。
③ 祀灶,祭灶神,古代五祀之一。《禮祀・月令》:“(孟夏之月)其祀灶,祭先肺。”漢以前祀灶在夏天舉行。後傳說漢代陰子方臘日晨見到灶神,並以黃羊祭之,因而大富,逐以臘日為祀灶日。舊時風俗多以陰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為祀灶日。
④ �,古代祭祀用的烤肉。《史記。孔子世家》:“魯今且郊,如致�乎大夫,則吾猶可以止。”這裡“�”當動詞“饋”,進食於人。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有《東坡樂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