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市中學實驗學校

綿陽市中學實驗學校

綿陽市中學實驗學校,成立於1990年,位於綿陽。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綿陽中學實驗學校是落實綿陽市委、市府“進一步提升綿陽文化教育城市形象,打造中國西部科教中心、整合優質教育資源、滿足省內外廣大學子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再造一個新綿中”的重要指示應運而生的一所高起點、高標準、高品質的現代化的新機制學校。綿陽中學實驗學校位於綿陽科技城科創園(園藝山)教育園區,占地300餘畝,投資3.8億元,擁有一流的現代化教育教學設施,可容納在校學生8000餘人。新學校與綿陽中學實行“一校兩區,兩區一體”的教學管理模式。

綿陽中學實驗學校全面傳承綿中教育教學管理機制和辦學模式,並由綿陽中學的優秀管理團隊從事該校區的全程管理工作,由具有多年教學經驗的王牌教師從事該校區的全部教育教學工作,實驗學校的課程設定與教學進程將與綿中本部完全同步,與綿中本部進行無縫對接,共享所有內部教學資源與高考信息。

這些創造教育神話的優秀團隊,將以他們精湛的專業知識、嫻熟的教學技藝、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職業操守,幫助學生對各學科重難點知識進行全面的梳理,引導有志青年實現人生的夢想。

師資力量

學校青山環抱,綠樹成蔭,環境優美。擁有全省一流的功能齊全的現代教育設施和生活設施。學校教育教學設施實現了全面現代化,給每位教師配備有手提電腦,每間教室配備有數位電視和多媒體,每間寢室有空調、熱水 ;學校有科技創新室、勞技創新製作室、健身房、排練廳、琴房、微機室、電視演播大廳、天文台、理化生實驗室、學校傳輸中心等適合教師教學、學生活動的各類先進完備的功能用房;學校有2個國際化標準的田徑運動場、2個標準的網球場、6個塑膠羽毛球場、11個塑膠排球場、13個塑膠籃球場。在崗專任教師485人,其中在職特級教師19人,高級教師158人,中高級教師職務占專任教師的85% 以上;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436人,碩士及碩士培訓班畢業(結業)87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2人,國家省市學科帶頭人、省市優秀骨幹教師、市明星教師、市優秀骨幹教師150餘人。

行政人員

校長、黨委書記:胡東

副書記:陳再瓊

副校長:陳治國

副校長:魏東

副校長:翟勇

辦公室主任:王孝弟

政教處主任:孫昌均

教科室主任:陳志霞

總務處主任:夏伯陽

教學成果

高考捷報

綿陽中學高考升學各項指標連續16年綿陽市第一

高考捷報

2005年以來,上重點大學共9786人,上清華、北大共86人;保送一流大學183人;

獲得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國家著名大學全額獎學金79人。

學校5大學科奧賽獲國家一等獎人數連續14年居綿陽市第一。

近5年來,參加奧賽學生獲國家級一等獎共240人;32名同學先後代表四川省進入全國冬令營,14人獲全國決賽金牌,15人獲銀牌,3人獲銅牌(前述數據截至2009年)。

2009年————

★-高考---綿陽中學實現歷史性大跨越:

本科上線:文考硬上線本科突破4000大關,上線4056人;

重點上線:文考重本突破2000大關,上線2093人,占全市重點人數近一半。

2010年————綿陽中學升學成績再攀高峰:
★-高考---2010年高考綿中理科、文科本科上線人數、上線率,均以絕對優勢居全市榜首;

本科上線:文考本科硬上線直逼5000大關,達4911人(理科4143人,文科768人);

重本上線:重本上線直逼2500大關,達2473人(理科2208人,文科265人);600分以上特優生207人,占全市2/3強(以上均不含各種加分上線人數和藝體、保送、新加坡留學、飛行員等人數)。至此,綿中已連續15年領軍綿陽市基礎教育界。

尖子生:理科囊括全市前6名,全市前10名,綿中獨占8人;

★-保送---2010級保送再創新高:綿中保送全國一流大學成績已連續15年居綿陽市之首

已有10人提前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錄取;

已有13人提前被上海交大錄取;

已有7人提前被中科大錄取;

共有56人提前被全國一流重點大學錄取;

14人獲得新加坡政府提供全額獎學金(每人4年共45萬元人民幣),留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

2010級具有保送資格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五大學科奧賽獲國家級一等獎70人。

2011年————
★奧賽-----綿中獨領風騷
2011年全國生物奧賽 綿中高2012級獨領風騷:
全省26名全國一等獎,綿中占14名,全省8名同學進入省集訓隊,學校占6名,他們是:湯國柱,鍾雯婕,張益豪,曾淼周一帆,劉海康。

★高考-----綿陽中學以連續16年領軍綿陽基礎教育、12年領先四川基礎教育

本科上線:2011年高考綿陽中學參考人數5766人,文考本科上線5566人,本科上線率高達96.5%文科:文科參考人數922人,文考本科上線823人,本科上線率89.3%;重本上線353人,占全市1/3強。600分以上特優生25人,占全市1/2

重本上線:重本上線3006人,重本上線率高達52.1%,重本上線人數占全市1/2。600分以上特優生324人,占全市2/3

以上均不含各種加分上線人數和藝體、保送、新加坡留學、飛行員等人數;

文理科本科和重本上線人數、上線率,均以絕對優勢領軍綿陽市基礎教育。

尖子生:

綿中周翹楚同學以662分勇奪綿陽市直屬學校理科狀元

理科:文考(不含加分)理科全市前10名,綿中占5人;全市前20名,綿中占11人;全市前50名,綿中占25人;全市前100名,綿中占55人。

文科:文考(不含加分)文科全市前10名,綿中占4人;全市前20名,綿中占9人;全市前50名,綿中占23人;全市前100名,綿中占45人。

★保送--

--2011級保送及自主招生錄取到北大、清華11人。

--2011級具有保送資格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五大學科奧賽獲國家級一等獎49人次,保送包括北大、清華等全國著名大學43人,均居全省前茅,全市之首。

★留學--
--2011級9
人獲得新加坡政府提供的全額獎學金(每人4年共45萬元人民幣),留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居全省之冠。

素質教育

“教室小天地,教育大舞台”,只有把課堂的教育有機的延伸到教室以外,教育才會更加豐富多彩,千姿百態,培養的學生才會符合社會的要求。綿陽中學成立了“子云亭”文學總社、合唱團、書法組、美術組、舞蹈隊、健美隊、籃球隊、足球隊、男子排球隊、擊劍隊等活動社團,有一年一度的“校園文化藝術節暨‘12·9’文藝演出”、春季秋季運動會、校園藝術節,有高一的詩歌朗誦會、高二的辯論會、每周星期六下午的體育競賽,每周六晚上的優秀電影展播……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綿中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是綿中教育的終極目標。為此,綿陽中學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探索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實施途徑,對已有的課程結構進行調整、改革,以求建立能較好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課程體系。

這一發展過程大致如下:

1985年在原有課程基礎上開設了第二課堂活動;

1990年起又開設了綜合社會實踐課;

1992年起增設了以計算機技能為主的勞動技術課;

1996年起開設了選修課;

1998年起增設了環境課程;

1999年提出了研究性學習課程,進行科學探究課課程建設;

2005年提出了校園文化建設,著力於顯性文化的建構和隱性文化的完善;

2008年實施“校本學分選修課”,其中別具一格的“綿中百家講壇”在四川 開啟了先河,學生可以在15個學科100餘個講座中自由地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專題,選擇自己最仰慕的導師,快樂地享受名師們精心烹製的一道道精神大餐。

化學奧賽

2010年學校校學科奧賽取得的輝煌佳績:

數學奧賽:5人榮獲全國一等獎

物理奧賽:9人榮獲全國一等獎

化學奧賽:15人榮獲全國一等獎

生物奧賽:6人榮獲全國一等獎

信息學奧賽:9人榮獲全國一等獎

2010年奧賽,學校總共49人次獲得全國一等獎,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 。

綿陽中學是培養人才的航母,是創造輝煌的天驕, 是學子放飛理想的藍天……

綿中之魂

綿中“五種精神”“五種意識”

五種精神

校興我榮的團隊精神、勇爭第一的拼搏精神

愛生重學的園丁精神、精心執教的敬業精神

投身改革的探索精神

五種意識

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海納百川的學習意識

全面發展的人本意識、追求卓越的精品意識

引領潮流的創新意識

辦學理念

為每位學生創造最佳的發展空間

中國傳統文化的最高理想是“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並行並育,不害不悖就能互補、共贏地創造出優美的境界。“為每一位學生創造最佳的發展空間”的綿中辦學理念,正是對這種傳統文化精神的創造性繼承。所謂“創造最佳的發展空間”,就是創造有利於學生多元智慧型開發和個人未來發展的和諧育人環境。

率先在全省推行校本學分制,是綿中教育改革的大手筆。校本學分制以量化的方式,通過學分來記錄學生在相應的課程領域的成長經歷,以及所達到的發展程度。綿中“百家講壇”就是實行校本學分制的重要一環。“百家講壇”在課程的類型結構上,增設活動課程和選修課程,在活動中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特長,提高學生素質。綿陽中學校本選修課已成為綿中特色文化中的新亮點,受到了家長、社會的一致認同和好評,被諸家媒體譽為“實現了課程與生活的接軌,落實了新課標的要求”。

敢為人先的創新思路,折射出綿中教育的無窮魅力。在應試教育依然強勢的今天,學校縮短必修課時,開展文學、藝術、體育、科技等各類活動,讓校園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萬類霜天競自由”。學生自主籌辦的文學社、話劇社、攝影組、舞蹈隊、美術社、演講與口才協會等社團組織的活動異彩紛呈。文科與理科同台,藝術與科學並舉,課外與課堂輝映,綿中以她的鮮活實踐,告訴了人們什麼是真正的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因材施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長足的進步。為大力打造精品學生,學校每一屆從高一年級起組建兩個“小火箭班”,其目標是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大面積地輸送最優秀的學生。通過精心打磨的“智慧課堂”’,讓學生既有紮實的基本功,更有宏闊的視野、靈活的思維、過硬的能力。

奧運冠軍鄒凱和殷劍到綿陽中學奧運冠軍鄒凱和殷劍到綿陽中學

創新成才模式,創造成才新途徑。出國留學是綿陽中學為學生成才創造的又一途徑。從2000年至今,綿中已有66人獲得新加坡政府提供的全額獎學金到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深造。近年來美國內布那斯林肯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亦開始到學校選拔優秀學子出國深造。因為在出國留學方面成績突出,綿中被省教廳授予“新加坡政府獎學金項目先進學校”、“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把平凡做成經典,把簡單做成精彩。”這是綿中胡東校長愛說的一句話。“為每一位學生創造最佳的發展空間”的辦學理念及實踐,正在使綿中不斷刷新“經典”與“精彩”的傳奇,成為綿陽教育的旗艦。

多年來,綿陽中學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與時俱進,在“和諧、自主、創新”的辦學思想指導下,不斷探索新時代教育發展的新路子。在創新與發展的過程中,學校始終把自身的發展與人民民眾對優質教育資源日益增長的需求相結合,與科技城的經濟發展相結合,與世界先進的教育相結合,不斷做大做強。通過努力,綿中建構了一支具有現代教育理念,掌握現代化管理手段和技術,高效精幹的幹部隊伍;造就了一支教育理論水平高、教學科研能力強、個體素質優秀、群體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完善了獨具特色、高效運轉、符合現代化教育發展的管理運行機制。

更重要的是,在推進素質教育的辦學實踐中,凝聚出了一種以“憂患意識、危機意識、責任意識、問題意識和精品意識”為內涵的“綿中意識”;升華出了一種以“不放心、不踏實、不滿足、頑強拼搏、永爭第一”為精髓的“綿中精神”;積澱出了一種“以人為本,制度為綱”的“綿中文化”。這一切充分調動了全校每一位師生的發展潛力,使努力學習,努力工作成為人人發自內心的一種生存需要,從而內化出了一種強大的合力,使綿中的各項教育事業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短短三年內,學校的辦學質量繼續穩步上升,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取得了二次創業的初步成功,為實現省教育廳領導為綿中提出的“打造西南第一校”的奮鬥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