綺語

綺語

綺語是花言巧語,所謂“笑裡藏刀”,目的是叫別人上當,用花言巧語來欺騙。綺語的範圍很廣,凡是令人邪思這類的言語,都屬於綺語。 ①美妙的詞語。蘇軾《登州海市》詩:“新詩綺語亦安用?相與變滅隨東風。”②稱詞之纖婉言情者。陳延焯《白雨齋詞話》卷五:“近人為詞,習綺語者,託言溫、韋〉”溫,溫庭筠;韋,韋莊。③佛教語。指涉及愛情或閨門的艷麗詞藻及一切雜穢語。

詞語綺qǐ語

綺qǐ 語是花言巧語,所謂“笑裡藏刀”,目的是叫別人上當,用花言巧語來欺騙。綺語的範圍很廣,凡是令人邪思這類的言語,都屬於綺語。

①美妙的詞語。 蘇軾《 登州海市》詩:“新詩綺語亦安用?相與變滅隨東風。”②稱詞之纖婉言情者。陳延焯《白雨齋詞話》卷五:“近人為詞,習綺語者,託言溫、韋〉”溫, 溫庭筠;韋, 韋莊。③佛教語。指涉及愛情或閨門的艷麗辭藻及一切雜穢語。

綺qǐ語宗教意義

佛教云何十法向惡趣。

謂十不善。綺語

身殺.盜.婬。口兩舌.惡罵.妄言.

七惡:殺、盜、淫、妄言、兩舌(搬弄是非)、惡口(新譯粗惡語,以口傷人)、綺語(淫意不正之言詞)。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佛家戒妄言惡語,故鮮少利嘴爭辯。”

【語業】語業,即口所說之業也,有善有惡。若妄言、綺語、惡口、兩舌,即口惡業也;若不妄言、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即口善業也。

綺語:阿諛奉承、吹牛拍馬及淫言浪語。

《中阿含經》:

綺語,彼非時說,不真實說,無義說,非法說,不止息說;又復稱嘆不止息事,違背於時而不善教,亦不善訶。

白話:在這個時間點上,不應該說卻說了。

不真實而說。

說沒有意義的話。

不如法理說。

應該停止說話的時候不停止。

又復稱讚應禁止的事情,違背於時節又不善教導,也不善於勸誡指正。

《綺語》

綺語綺語

京劇傳入溫州,約在清光緒二十年以後,多由外地戲班來溫演出,當時稱為“新劇”。宣統初年,邑人仿北京“富連成”形式集資創辦“尚武台”(又名翔舞台)科班,聘請北京專業藝人李達子來溫教學,招收十二三歲童子學戲。三年後藝成正式登台演出。其中花旦姜綺雯(藝名漢宮秋)名噪一時,鄰近各縣為之轟動。薛鍾斗對其尤為賞識,特在《甌海民報》刊登啟事,以“漢宮秋”為題向各界發起征詩,一時吟詠頗多,大都聯繫漢宮秋所演之劇目如《雙珠鳳》、《新安驛》、《金玉奴》、《紫霞宮》、《遺翠花》等,以戲譽人,亦當時之劇壇韻事。薛氏將所得之詩輯為一集,題名《漢宮秋聲錄》,並在《甌海民報》上陸續發表。次年復作增刪,改題《綺語》。

綺語綺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