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脈酸藤子

形態習性:多枝攀援灌木。葉堅紙質,稀革質,長圓狀卵形或卵形,稀為寬披針形,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鈍,稀楔形,邊緣具細或粗糙的鋸齒;有時具重鋸齒或幾全緣,兩面無毛,葉面中脈下凹,背面隆起,側脈多數,直達齒尖。總狀花序腋生;花5數;花萼基部連合,萼片卵形,急尖,具緣毛;柱頭細尖或略展開。果球形,藍黑色或帶紅色,具腺點,宿存萼緊貼果上。花期10—12月,果期4—7月。

基本信息

所屬卷

:Embelia Burm. f., nom. conserv.

所屬科

:Myrsinaceae nom. conserv.

中文名

:網脈酸藤子

其它中文名

:白木漿果(玉溪)、老鴉果、山胡椒(華寧)、紅楊梅(江川)、了哥脷(廣西)、螞蝗藤(貴州)。

文獻來源

:Embelia rudis Hand. - Mazz. (1922); Walker (1940); H. L. Li (1963).
Calispermum rude (Hand. - Mazz. ) Nakai (1941).

描述欄位

:多枝攀援灌木,枝條細,無毛,密布皮孔,幼枝多少被細柔毛。葉堅紙質,稀革質,長圓狀卵形或卵形,稀為寬披針形,長5—10厘米,寬2—4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鈍,稀楔形,邊緣具細或粗糙的鋸齒;有時具重鋸齒或幾全緣,兩面無毛,葉面中脈下凹,背面隆起,側脈多數,直達齒尖;細脈網狀,明顯隆起,腺點疏且不明顯;柄長6—8毫米,上面有溝,兩側具狹翅,翅折皺,多少被微柔毛。總狀花序腋生,長1—2厘米,可達3厘米以上,被微柔毛;花梗長2—3(-5)毫米,被乳頭狀突起;小苞片鑽形,長1毫米,里外均被乳頭狀突起,通常宿存;花5數,長1—2毫米;花萼基部連合,萼片卵形,急尖,具緣毛,里外面無毛,有時,萼連合處被短柔毛,多少有腺點;花瓣分離,長1.5-2毫米,卵形或長圓形或橢圓形,頂端鈍或圓形,邊緣膜質,微內卷,具緣毛,外面無毛,裡面中央尤其是近基部密被微柔毛或乳頭狀突起,具腺點;雄蕊在雌花中退化,長達花瓣的1/2,在雄花中與花瓣等長或較長,著生於花瓣基部的1/3處;花絲基部具乳頭狀突起;花葯長圓形或卵形,背部有腺點;雌蕊在雌花中具卵形或球形子房;花絲常彎曲;柱頭細尖或略展開。果球形,直徑4—5毫米,藍黑色或帶紅色,具腺點,宿存萼緊貼果上。花期10—12月,果期4—7月。

分布及生境

:產滇東南和龍陵等地,海拔1200—1600米的叢林中或灌木叢中;華東(包括台灣)至西南各省區均有。我國雲南新記錄。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

:根、莖有清涼解毒、滋陰補腎的作用,可治月經不調、閉經、風濕。全株含揮髮油,可提香精原料(貴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