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紋鸚哥魚

網紋鸚哥魚

網紋鸚哥魚,屬鸚哥魚科,拉丁學名Sixbandedparrotfish;Vermiculateparrotfish;Birdledp,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紅海到萊恩群島與迪西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西澳大利亞的鯊魚灣、羅得豪島與拉帕群島。台灣除西部海域外,其他各海域及離島均有記錄。

基本信息

英文俗名

Sixbandedparrotfish;Vermiculateparrotfish;Birdledparrotfish;Bridledparrotfish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略側扁。頭部輪廓呈平滑的弧型。後鼻孔並不明顯的大於前鼻孔。齒板之外表面平滑,上齒板幾被上唇所覆蓋;大成魚之上齒板具0-2犬齒;每一上咽骨具1列臼齒狀之咽頭齒。背鰭前中線鱗約6-7;頰鱗3列,上列為5-6鱗;中列為6-7鱗
網紋鸚哥魚
;下列為2-4鱗。胸鰭具14-15軟條。尾鰭於幼魚為截形,成魚微凹、雙截形或半月形。幼期身前半部為紅褐色,後半部為淺紫藍色,並布有白色之小斑點。背鰭及臀鰭之硬棘鰭膜具白色及紅色斑紋;尾鰭鰭膜透明。初期階段(IP,Initialphase)的雌魚體色為鮮紅色至紅褐色,體側具5-7道深褐色的點狀條紋;尾鰭略淡色;各鰭為紅色。終期階段(TP,Terminalphase)的雄魚體色為綠色;頭部上半部及身體前2/3部位具橘色的蠕狀線條;頭部下半部綠色而散布不規則之橙紅色線紋,上下唇另具橙紅色斑帶;尾鰭藍綠色,具一橘色之弧形斑。齒板於IP期為白色,TP期為藍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裸露的外海岩礁區,有時在很淺的水域中;稚魚則出現在瀉湖內珊瑚與碎石之中。以啃食水底的藻類為生。通常為獨居性,但當進食時,常混入魚群中。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紅海到萊恩群島與迪西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西澳大利亞的鯊魚灣、羅得豪島與拉帕群島。台灣除西部海域外,其他各海域及離島均有記錄。

漁業利用

主要捕獲的漁法是延繩釣、一支釣、流刺網及籠具等,而本種魚亦是潛水鏢魚的對象以及水族館展示魚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