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蘇·納保爾

維·蘇·納保爾

維·蘇·納保爾祖籍印度。1932年生於特立尼達,200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瑞典文學院宣布,將2001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出於中美洲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英國作家維·蘇·納保爾。他的《米格爾街》、《河灣》、《島上的旗幟》等眾多作品獲得毛姆獎、布克獎等眾多英國重要文學獎項。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維·蘇·納保爾維·蘇·納保爾
維·蘇·納保爾 200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瑞典文學院宣布,將2001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出生於中美洲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英國作家維·蘇·納保爾。瑞典文學院稱:“其著作將極具洞察力的敘述與不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為一體,是驅策我們從扭曲的歷史中探尋真實的動力。”
維·蘇·納保爾祖籍印度。1932年生於特立尼達,18歲後長期定居於英國。1957年他發表的第一部作品《神秘的按摩師》被認為是最傑出的小說之一。其後他創作了大量長篇、短篇小說和紀實文學。其代表作有《給畢斯沃斯先生一所房屋》、《河中一灣》及《幽黯國度》等。他從不受文學流派或社會時尚的影響,而用自己獨特的風格進行創作,超越了傳統的小說與非小說的界限。他還是一位現代哲學家,保持著令人敬仰的警醒態度,善於通過精確描寫來表達人物心理情緒,並讓事件本身說出其內在的悖論納保爾遊歷甚廣,經常到非洲美洲亞洲旅行,擁有豐富的地理和人文知識。作為一位世界性作家,他曾深刻描述了深受殖民主義毒素影響的印度、非洲、加勒比地區等發展國家的動盪不安、暴力和絕望,體現了殖民國家本土文化受到的衝擊和不徹底的自由感及後殖民時代殖民地人民精神家園的喪失。因此,納保爾的文學作品在世界各地廣受歡迎。
瑞典文學院發表的公報稱,他將對人類命運的關切融入歷史描寫之中,是繼康拉德之後的又一位偉大的編年史作家。維·蘇·納保爾是當代最有成就的英國移民作家之一。他的《米格爾街》、《河灣》、《島上的旗幟》等眾多作品獲得毛姆獎、布克獎等眾多英國重要文學獎項,並且1990年被英國女王授封為騎士。這表明英國社會對他作為一個“當代經典作家”地位的承認。據美國《紐約時報書評》雜誌今年1月16日一期報導,由奈保爾的代理人吉龍·埃特肯編輯出版的奈保爾父子的通信集《父子之間:家庭書信集》(科諾夫版,297頁)最近已經出版。
維·蘇·納保爾1932年出生於特里尼達,系印度婆羅門的後裔,其祖父作為契約勞工,從西印度移居特里尼達,其父親任特里尼達《衛報》的記者。奈保爾從11歲開始熱愛文學,作為記者的父親細心鼓勵他的寫作。1950年,18歲的奈保爾獲政府獎學金,來到英國牛津大學專攻文學。大學期間,他的小說屢屢遭到退稿。父親的幫助和鼓勵使得他矢志不移的堅持創作。1953年,他的第一部小說出版了。這年,他的父親去世。奈保爾出版的《父子之間》收入了兩人的往來書信。1953年成為自由撰稿人。1954年-1956,擔任BBC“加勒比之聲的欄目主持人”。1957年到1961年,他擔任《新政治家》雜誌的專欄撰稿人。1990年得到英國皇室的封爵。1993年,他成為英國戴維-柯翰文學獎的首位獲獎者。他主要作品《米蓋爾大街》(1959年)《神秘的按摩師》1957年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1961)(成名作)《印度:受到損傷的文明》(1977)《幽暗國度》1981年《江之灣》1979年《效顰人》1967年《游擊隊員》1975年《在自由的國度》1971年(獲得布克獎)《在信徒中間》1981年《超越信仰》1998年《尋覓中心》1984年《神秘的新來者》1987年《印度:當今的百萬譁變》1990年《世俗之路》(1994年》奈保爾被稱作世界的作家,他雖然用英語寫作,但是作為一個在英國政府統治著的加勒比的特里尼達和多巴哥殖民地長大的作家以及隨父母生活在特里尼達西印度社區特殊的背景,他記憶中有印度伴他成長,而西印度殖民社會和英國文學對他也很有影響。他的作品主要描繪了印度、非洲、加勒比地區等發展國家的動盪不安,暴力和絕望,以及帝國主義給第三世界國家的人民帶來的破壞性影響,體現出了殖民國家本土文化受到的衝擊和不徹底的自由感,體現了後殖民時代殖民地人民精神家園的失卻,被迫移居為流民造成的失重,以及隨之而來的情緒。文學作家在英語世界生命卓著,與拉什迪、石黑一雄並稱“英國文壇移民三雄”。英國大評論家普里切特曾經稱他為“在世的英語作家中的佼佼者”。

相關條目

文學作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