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指數

綠色發展指數

《2010中國綠色發展指數年度報告》按照“綠色發展指數”綜合評價各省(市、區)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保護情況。該報告測算出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綠色發展指數並做出排名,其中北京位居全國第一,上海、天津、廣東、浙江、江蘇、福建、山東、海南、吉林分列第二至第十位。

簡介

綠色發展指數綠色發展指數

2010年11月4日,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與北京師範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聯合發布《2010中國綠色發展指數年度報告》,按照“綠色發展指數”綜合評價各省(市、區)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保護情況。

中國綠色發展指數包括三大類指標。經濟成長綠化度反映生產對資源消耗和環境的影響程度;資源環境承載潛力體現該地區自然資源和環境所能承載的潛力;政府支持度反應了社會組織者解決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矛盾的水平和力度。在此基礎上,該指數還細分為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勞動生產率、人均水資源量、人均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礦區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率等55個指標。

排名情況

排名顯示,中部六省綠色發展指數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在綠色發展方面面臨壓力最大。《2010中國綠色發展指數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認為,這主要因為中部地區作為夾心層,一方面大量承接東部的製造業轉移,資源環境承載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另一方面,中部經濟實力遠沒有東部雄厚,對資源環境保護的投入力度有限。
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落後於中部,但是由於西部多個省份自然資源優勢突出,為經濟的綠色發展奠定了基礎,綠色發展水平整體高於中部。排名顯示,青海、內蒙古和雲南“綠色發展指數”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內蒙古等七個省份排在中游。相對而言,東部地區綠色發展水平最高。除河北省外,東部其他九個省份的“綠色發展指數”都排在前十位。

中國綠色發展指數排名:北京第一中國綠色發展指數排名:北京第一

《報告》認為,這是因為東部發達地區在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後,更加重視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協調,更加重視提高經濟成長效率,加大了環境生態保護力度。
不過,東部地區面臨較大的資源環境承載壓力。《報告》顯示,東部十個省份中,除海南因地理環境優勢、資源環境承載潛力排在第4位外,其他九個省份均排名靠後,大都列於後十位。
《報告》特彆強調,在測算結果中領先的地區,僅說明其相對於全國平均水平領先,並不表示綠色發展水平領先,“與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相比,仍存在著明顯差距。”
《報告》建議,從全國範圍看,實現綠色發展的關鍵是,東部產業結構進一步“輕”化,西部資源環境進一步妥善保護、防止“西部大開發”變成“西部大開挖”,中部則應該高度重視綠色發展中的短板。

北京情況

北京綠色發展指數位居全國第一。不過,對於生活在北京城的市民來說,他們還很難將自己的實際感受與綠色發展指數第一的桂冠相掛鈎。
北京為了舉辦奧運會、換取藍天天數的增多,淘汰了30萬輛“黃標車”,並將有煙筒的工業企業悉數轉移出去,但仍然面臨城市化過程中的污染與資源匱乏問題。
“北京的200條河流都沒有水了,但這座城市還排名第一。與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們仍差得很遠。”李曉西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