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大躍進

綠色大躍進

從生態學的觀點,城市是以人為主體,由社會、經濟和自然三個子系統構成的複合生態系統。生態城市要求人們有自覺的生態意識和環境價值觀。生活質量、人口素質及健康水平與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相適應,有方便舒適的生活環境、安定的社會秩序、開放民主的社會政治、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全面的文化發展、綠色的生活社區和生態化的城市空間環境。

概述

1生態城市建設

而當生態文明被作為城市建設要求被提出之後,嗅覺靈敏的開發商往往將“生態”作為一種低價拿地的策略和吸引眼球的噱頭,儘管也有諸多環境研究領域和城市規劃建設方面的專家紛紛從學術的角度提出對生態城市的理解和看法,社會對“生態城”的普遍理解仍只停留在“環保”、“節能”、“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等辭彙上,至於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才符合生態城要求,始終沒有一個量化的可供衡量的標準。

這一現實狀況造成了各地紛紛建生態城,各地又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想像去造“城”。而事實上,所謂的綠色生態城不應該是憑空去造一座城。更應該是根據當地的氣候、地貌、經濟文化,甚至民俗、風土人情來建設。

環境現狀

交通擁堵在大城市乃是常態交通擁堵在大城市乃是常態

中國城市環境形勢仍然相當嚴峻。目前,有90%流經城市的河段水污染嚴重,部分城市飲用水水源的水質達不到標準,有近1/4 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十分惡劣的大氣環境中。根據2005年6月國家環保總局公布的《中國城市環境保護》報告,在許多傳統的城市環境問題還沒有得到基本解決的同時,許多新的城市環境問題又接踵而來。

一是城市環境污染邊緣化問題日益顯現。城市周邊地區更多地承擔著來自中心城區生產、生活所產生的污水、垃圾、工業廢氣等污染,城市周邊地區的水體(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土壤、大氣污染問題更為突出,影響了城市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

二是機動車污染問題更為嚴峻。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汽車第四大生產國和第三大消費國,2004年汽車保有量達到2742萬輛。機動車保有量的高速增長導致的城市空氣污染將是城市發展,特別是大城市發展面臨的嚴峻問題。

三是城市生態失衡問題不斷嚴重。城市自然生態系統受到了嚴重破壞,“城市熱島”、“城市荒漠”等問題突出。同時,城市自然生態系統的退化,進一步降低了城市自然生態系統的環境承載力,加劇了資源環境供給和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矛盾。

背景

貴陽貴陽成為中國第一個生態城市的試點

國內一些主要的城市已經提出了建立生態城市的目標。貴陽成為中國第一個生態城市的試點,隨後,天津唐山株洲合肥日照保定——在新城規劃以及舊城改造中,明確提出要打造生態城這一理念的城市。幾乎所有的城市都提出了生態化的城市發展道路,沒有其它任何一種城市發展戰略像生態化城市發展戰略這樣存在如此普遍的共識。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城市生態化發展背後的隱憂初現。有很多中國城市都是在打著生態城市建設的口號在搞房地產,而真正的生態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並不規範。北京大學景觀學院院長俞孔堅稱,很多城市認為:“建個大的綠色公園就是綠色生態城了?顯然沒有這么簡單”。因為之所以興起生態城市建設的熱潮,是有一定的國際國內背景為依託的。

從國際背景看,氣候變化和生態惡化毫無疑問已經成當為前最受人類關注的問題,而中國的責任尤其被關注,考慮到中國史無前例的城鎮化規模對全球可能帶來的重大影響,中國城市的生態化轉型本身就代表了中國對氣候變暖問題的責任承擔。從國內來看,傳統的城市化發展道路受到資源、能源的制約,已經難以為繼,轉型為必然趨勢,所以,生態化發展道路一經中央提出,在地方形成廣泛回響。

體系建設

城市建設城市建設

2009年7月11日,聯合技術公司與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簽訂協定,從公益性的角度支持該研究會發起的“生態城市指標體系構建與生態城市示範評價”項目。作為一套衡量指標,生態城市指標體系將對中國現有生態城市建設實踐進行評估。中國需要一個什麼樣的生態城市指標體系?生態城市發展戰略是不是目前中國所有城市都必須考慮的?爭論也隨之而來。

根據中國城市研究會提供的生態城市指標體系框架的初步指標來看,對一個城市經濟實力和財政投入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環保投資占GDP的比重、機動車尾氣排放達標率、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率等,也就是說,生態城市的規劃和建設與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階段有密切關係。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國家主管部門所提倡的是在一個城市的生態化建設中,有限考慮“適用”技術的推廣,也就是說不以追求高技術為目標。此外,在對全國的生態城市建設進行評估時,相關部門充分考慮到不同的區域和不同城市的發展水平,制定出不同的標準。

按照規劃,生態城市指標體系構建項目是一個為期5年的項目,2009年是項目的試點年,與很多城市分秒必爭的建設速度相比。生態城概念的提出在全球也就不到30年,大家都在學習探索,還沒有一個城市可以標榜自己就已經是生態城了,這既是理論探索過程,也是實踐探索過程,還是需要時間的。

專家建議

1)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表示:“先是從學術上對生態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進行研究,成熟以後上升為國家標準”。“目前要做的就是針對‘生態城市指標體系構建與生態城市示範評價’進行學術上的研究,待指標體系成熟以後再上升為國家標準。從長遠的目標來看,是有這個政策上的考慮。如果說傳統的城市化給我們帶來的是一次的灰色災難,那么,如果不能在一定程度上約束目前綠色‘大躍進’對新時期城市化的影響,將可能帶來一次城市化的綠色災難。”

2)談及目前全國各地出現的生態城建設熱潮,深圳建築科學研究院院長葉青表示,現在中國綠色生態城的規劃建設啟動已經進入了一個高潮時期,但關於生態城規劃建設和管理的理論和實踐經驗還很薄弱。在此背景下,與中國城市規劃發展密切相關的住房與城鄉建設部正在嘗試構建中國生態城市指標體系,並將可能用此指標體系對在建的生態城進行階段性評估。一旦機會成熟,這一指標體系將被納入到對新一輪城市規劃修編的考評中,從而對中國生態城建設進行一定程度的規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