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林農民起義戰爭

綠林農民起義戰爭

綠林農民起義戰爭是西漢末年王莽篡權時發生的農民起義,後來與劉演劉秀起義軍會合,成為光武中興的源頭。地皇二年(公元21年),新莽荊州牧發兵2萬人進攻綠林軍,綠林軍擊敗莽軍,部眾增至數萬人。次年,綠林山一帶發生疫病,起義軍分兵轉移,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領,西入南郡,稱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鳳、馬武率領,北上南陽,稱新市兵。

簡介

綠林農民起義戰爭綠林農民起義戰爭

新莽天鳳四年(17年)至漢更始三年(東漢建武元年,25年)九月,新市(今湖北京山東北)人王匡、王鳳領導的推翻王莽政權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戰爭。
西漢末年,政治腐敗,經濟凋敝,社會矛盾加劇。漢哀帝死後,幼小的平帝繼位,外戚王莽以大司馬、大將軍身分執掌朝政。元始五年(5年),王莽鴆殺平帝,立兩歲劉嬰為帝,繼續把持朝政。四年後,廢劉嬰,篡漢登基,改國號“新”。王莽為緩和日漸尖銳的社會矛盾,復古“改制”。但煩苛的法令,繁重的徭役、賦稅,加上連年水旱蝗災,官吏橫徵暴斂,使民眾無以為生。天鳳元年(14年),以琅邪海曲(今山東日照市西南)的呂母起義為先聲,在黃河南北及江漢地區先後爆發綠林、赤眉、東海力子都、城頭子路、臨淮瓜田儀等大規模農民起義,眾達百萬人,其中,綠林,赤眉實力最強。
天鳳四年,荊州地區(轄今湖北湖南兩省及河南西南部、貴州東部和廣西東北部、廣東西北部各一部)連年發生嚴重饑荒,民眾逃入山野沼澤挖掘荸薺為食。新市人王匡、王鳳為饑民平理諍訟,排難解憂,深得饑民擁戴,被推舉為首領,率眾起義。隨後,南陽(今屬河南)人馬武、潁川(郡治陽翟,今河南禹縣)人王常、成丹等亦聚眾回響。義軍以綠林山(今湖北京山北大洪山)為根據地,故稱綠林軍。

過程

綠林軍首先向王莽統治力量薄弱的附近鄉村發展,數月內,即組成一支八、九千人的農民武裝。地皇二年(21年)四月,王莽命荊州牧率精兵2萬,前往綠林山圍剿。王匡等串軍主動迎擊,在雲杜(今湖北京山)縣境大破莽軍,殲敵數千,並繳獲莽軍全部輜重。隨後,義軍乘勝連克竟陵(今湖北潛江西北)、雲杜、安陸(今湖北安陸西北),回師綠林山時,隊伍已發展至5萬人。三年,王莽遣太師王匡(與義軍首領王匡同姓名)、將軍廉丹率兵l0萬向東進攻樊崇等領導的活動於今山東一帶的赤眉義軍(參見赤眉農民起義),同時,另遣將軍嚴尤、陳茂率軍進攻綠林軍。
時綠林山一帶瘟疫流行,為離開疫區,並避免同嚴尤軍決戰,綠林軍遂乘赤眉軍在成昌(今山東東平西)連挫莽軍之機,分兵向外發展。一路由王常、成丹、張印等率領,向西南進入南郡(治江陵,今屬湖北),稱“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鳳、馬武及朱鮪等帶領,向北進入南陽郡(郡治宛縣,今河南南陽市),稱“新市兵”。七月,新市兵進攻隨縣(今湖北隨州市),平林(今湖北隨州巾東北)人陳牧、廖湛等數千人起義回響,稱“平林兵”。當綠林軍進軍至舂陵(今湖北棗陽南)附近時,劉縯、劉秀及李通、李軼等亦率宗族賓客子弟七、八千人起事,號稱“舂陵兵”。
十一月,舂陵、新市、平林三部合兵,在長聚(今河南唐河境)、棘陽(今河南南陽市南)等地接連獲勝,劉縯乘勝圍攻宛城(今河南南陽市),被莽軍甄阜、梁丘賜軍擊敗,乃退保棘陽。莽軍留輜重於藍鄉(今河南泌陽境),精兵10萬南臨池水(今河南泌陽境)。是時,王常等率領下江兵5000餘人轉戰到宜秋(今河南唐河東南),準備與主力會師。
十二月,綠林軍四部會合,夜襲藍鄉,擊潰莽軍10餘萬人,殲滅2萬餘人,斬殺其主將甄阜、梁丘賜。繼而乘勝向西,在育陽(今河南新野北),擊潰趕來增援的莽軍嚴尤、陳茂部,斬首3000餘級。嚴尤棄軍而逃。義軍大獲全勝,俘獲大批俘虜及輜重,隊伍發展到10萬餘人。義軍隨即包圍戰略要地宛城。四年二月,綠林軍推加入平林軍的漢宗室劉玄為帝,建立政權,改元更始。綠林軍建立政權後,力量壯大,士氣高漲,在以主力包圍宛城準備西出武關(今陝西丹鳳東南)圖取關中(指函谷關以西地區)的同時,另由王鳳、王常、劉秀等率2萬人,乘莽軍嚴尤、陳茂部滯留潁川之際,向北推進,牽制莽軍南下。
三月,王鳳等先後攻克昆陽(今河南葉縣)、定陵(今河南郾城西北)、郾縣(今河南郾城西南)等城。是時,王莽感到關中所受威脅嚴重,慌忙變更計畫,將原先用於鎮壓赤眉軍的莽軍主力轉用於南方,遣大司空王邑急至洛陽,會同王尋徵發郡兵42萬,號稱百萬,企圖一舉攻破宛城,殲滅綠林軍。
五月,王邑軍在潁川與嚴尤軍會合,大軍齊向宛城進發。王邑、王尋仗恃兵多勢眾,執意先破昆陽,再破圍宛義軍主力。遂使先行抵達昆陽之部,層層包圍昆陽。義軍由王鳳、王常率八、九千人堅守昆陽,劉秀等率13騎乘夜突出城門,前往郾縣、定陵調集援軍。王邑等揮軍多次進攻,均被守城義軍擊退。
六月,劉秀率援軍萬餘人趕到,先以乾餘人衝擊王邑、王尋軍,繼率勇士3000迂迴至昆陽城西,猛攻王邑軍指揮部。王尋、王邑仍恃眾逞強,命其他各營按兵毋動,只率萬餘人迎戰。王尋迎戰不利被迫殺。城內義軍適時出城夾擊,莽軍大亂。時遇大風雷雨,潰水(今葉縣沙河)暴漲,莽軍溺死數以萬計,其餘潰散。王邑只率數千人逃回洛陽(參見昆陽之戰)。
王莽因主力被殲,調回鎮壓赤眉軍的太師王匡、國將哀章固守洛陽;另遣都尉朱萌、右隊大夫宋綱防守武關;再以九個將領,號稱“九虎”,統率御林軍數萬人在華陰(今陝西華陰東)、回溪(今陝西華陰境)一帶布防,企圖固守洛陽、長安(今陝西西安市西北)要地。義軍在昆陽大捷,攻克宛城後,稍事休整,即於八月分兵兩路北圖洛陽,西奪關中。
匡率主力一部北進,於九月攻占洛陽,俘虜太師王匡及國將哀章。申屠建、李松率部向西,兵臨武關時,莽軍守將朱萌已降於起兵回響義軍的析縣(今河南西峽)人鄧曄、於匡,宋綱已被擊斃。華陰“九虎”亦被鄧嘩等擊敗,“二虎”自殺,“四虎”逃亡,只剩“三虎”收集殘兵,退保渭口(今陝西華陰北)京師倉。鄧嘩、於匡大開關門,迎接義軍。李松率部3000抵達湖縣(今陝西潼關東)與鄧嘩合兵進攻京師倉未克。鄧嘩遂遣王憲率一部兵力北渡渭河,向長安北側迂迴,李松亦分兵一部由偏將軍韓臣率領,向西進攻新豐(今陝西臨潼東北)王莽波水將軍竇融。王憲部所到之處,莽軍望風歸降。韓臣部一舉攻破新豐,並乘勝追擊竇融至長安。義軍兵臨京師,當地民眾紛起回響,未待義軍攻城,各部民眾已破城而入。王莽效法秦二世武裝囚徒充軍不成,被義軍及民眾重重包圍在漸台(位於未央宮滄池中)。王邑等相繼喪命,王莽被商人杜吳殺死。新莽政權亡。更始二年二月,綠林軍擁立的更始帝劉玄遷都長安。

評價

點評:綠林農民義軍,是新莽末年農民起義戰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對推翻新莽政權發揮了關鍵作用,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它同所有失敗的農民起義一樣,沒有遠大的戰略眼光(如陳勝吳廣起義、赤眉起義、黃巾農民起義、隋末農民起義、黃巢起義、明末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由於更始政權遷都後,對如何結束全國的分裂割據狀態沒有提出相應的政治、軍事措施,劉玄只知腐化享受,對內濫賞官爵,對外排斥異已,導致投靠更始政權的幾十萬赤眉軍不能得到妥善安置,於同年冬,兵分兩路西攻長安。劉秀乘機稱帝,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更始三年九月,赤眉軍攻克長安,更始帝奔逃。綠林農民起義以更始政權的破滅宣告結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